江西:“洋老师”教中国“猪倌”如何养猪
新华网南昌7月29日电(记者温美良)两个半小时的理论考试、近四个小时的实践操作考试,让“猪倌”程金火和七个同学都没顾上吃午饭。28日,由德国KTC和中方共同组织的首期生猪养殖技术培训迎来最后的大考。在经历“洋老师”们的最终考查后,八名学员通过考试,顺利结业。
“中德生猪养殖业培训项目”是德国教育与科研部资助的职业培训体系推广项目,由德国“中国生猪养殖业培训项目联合组织”(简称“KTC联合组织”)负责项目实施,江西省山江湖开发治理委员会办公室是项目的中方合作伙伴。此次“德国生猪繁育和仔猪管理技术培训”是此项目的具体实施。
“猪倌”程金火是个养猪技术员。考试中,他被随机抽到“母猪体况评分”及“人工受精”两个实践科目。得益于之前六天的紧张培训课程,程金火顺利通过了德国老师的考核。
“比如考试科目为‘为母猪的体况评分’,你必须先对每头母猪进行评分,然后考官会与你进行讨论,问你为什么这样打分?你的理由是什么?体况差的母猪接下来会发生什么问题?你将如何处理?”程金火说,德国的养猪理念一流,他们严谨的工作态度更是让人折服。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越来越高。与此同时,“粗放式”的养猪模式所带来的食品安全及环境保护等问题也日渐突出。作为生猪养殖大省,江西一直在寻求一条生猪养殖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2012年10月,江西省山江湖开发治理委员会办公室与德国“中国生猪养殖业培训项目联合组织”正式签署合作协定,希望提高农业领域员工的专业素质。
有多年猪场管理经验的学员潘容洲表示,目前中国养猪业主要采取工业化手段来治理养猪污染,以实现达标排放的目的,而实际情况是大部分养殖户并不愿意花大钱去治理环境污染问题。
德国培训师迪特尔·施塔克介绍,德国养猪业十分重视环境保护,主要采用“种养结合”的方式解决环保问题。在德国,一般根据农场的土地面积来确定猪的饲养头数,以使养猪产生的粪便等废弃物被农场的土地所吸纳。
此外,德国还通过加大对环境无害饲养技术的研究推广和相关标准的制定,有效降低养猪业的污染水平。
江西省山江湖开发治理委员会办公室国际合作处处长陈葵说,近年来,通过引进德国的先进理念,当地许多生猪养殖户也开始在猪场内建设沼气池、果园、菜园、茶园、鱼塘等方式内部消化猪粪,有效降低了养猪业对环境的污染。
“这是一个双赢的合作。通过这些培训项目,我们可以在中国推广我们的生猪养殖理念和技术,中国也可以通过这些养殖理念和技术来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迪特尔·施塔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