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再提鄱阳湖立闸 原副省长称'保证5年后立项'

05.09.2014  10:54
核心提示:9月3日,江西省水利厅副厅长、鄱阳湖水利枢纽建设办公室主任朱来友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家水利部、农业部支持鄱阳湖水利枢纽建设,环保部认为项目有利有弊,林业局则持有一点反对意见。“林业局表示,如果枯水是常态化,必然对鄱阳湖湿地的生态系统带来影响。”     备受关注的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往前推动的每一个过程,都会引起外界的关注。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今年7月25日,国家发改委组织相关部委及江西省政府举行关于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项目的论证座谈会,这是继2013年之后,江西省政府第二次进京送审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

  不过,在二次审批中,该项目目前仍无结论。除了民间对该项目有不少争议外,官方亦有不同的态度。

  9月3日,江西省水利厅副厅长、鄱阳湖水利枢纽建设办公室主任朱来友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家水利部、农业部支持鄱阳湖水利枢纽建设,环保部认为项目有利有弊,林业局则持有一点反对意见。“林业局表示,如果枯水是常态化,必然对鄱阳湖湿地的生态系统带来影响。”

  “即使现在不立项,但我保证5年后会立项。”原江西省副省长、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的推动者胡振鹏向记者表示。

   项目获江西省历届政府重视

  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也是长江中下游仅有的两个大型通江湖泊之一。该湖的生态湿地于1992年被列入 《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是中国加入“世界生命湖泊网”的唯一代表。

  7月25日,国家发改委组织相关部委及江西省政府在北京举行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项目论证座谈会。据了解,江西省一位副省长带队参加了此次座谈会,相比一年前由省委书记强卫带队参会,规格降低了不少。

  朱来友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回应称,建设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是江西一个由来已久的设想,江西省历届政府都非常重视。从2003年起,鄱阳湖连续出现秋季枯水位的现象,对江西的生产、生活和生态都产生了影响。

  首先是鱼的影响,以四大家鱼为例,每年4月~7月份开始产卵,由于枯水位提前到了秋季,这些鱼只能生长到9月~10月,鱼类出现小个化、短龄化的现象;鱼又是鸟的饵料,这就进一步影响了鸟;其次是对植被的影响,湖区植被呈现稀疏化的现象,沉水植被从20%下降到5%;还有对鸟、江豚和低级生物的影响。

  朱来友告诉记者,目前鄱阳湖的冬季候鸟大概在30万~40万只,一些珍稀鸟类,比如白鹤的数量从2011年的4000多只降到了2012年的2000多只。不仅如此,鄱阳湖进入枯水季节,水位快速下降,江豚有时被困在滩涂上,面临生存的危险。一些底栖生物大量死亡,对生物链、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近年来,鄱阳湖的水文节律发生变化,连续出现枯水时间提前、枯水期延长、水位超低、旱情加剧等现象。

  江西省水利厅提供的数据显示,鄱阳湖星子站水位低于10米的时间平均提前了33天;低于10米持续的时间现在为188天,延长了61天;枯水期平均水位降低了2米左右。枯水期总体水质也呈下降的趋势。

  朱来友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过去十年间,鄱阳湖的枯水,给江西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包括给沿湖流域的400万人的生活带来了影响,他们的生活用水得不到保障;枯水期灌溉水源不足,湖区近300万亩晚稻生长关键期取水十分困难……

  胡振鹏认为,江西方面力推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扼制鄱阳湖退化。目前鄱阳湖的植被退化已经有了一个共识,鱼类的变化也引起了农业部的高度重视,这也是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得到农业部支持的一个重要原因。进入枯水期,鄱阳湖的水位一天降30多公分。“生物结构发生了变化,珍稀鱼类越来越少,个头越来越小,40多种底栖动物濒危。”

   核准结果尚未公布

  而国家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战略的提出,给江西推动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带来了一个新契机。

  朱来友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国家提出长江经济带的发展,中部城市要崛起,要建设黄金水道,必须保证有足够的航深。“当然长江总体来说水是不缺的,但目前已经发生了秋冬枯水的现象,原来冬季枯水,现在变成秋季也枯水了,目前的影响主要是在鄱阳湖。”

  朱来友认为,站在整个长江流域战略发展的角度,鄱阳湖水利枢纽项目应该由国家来抓,而不是江西来抓。但目前国家对鄱阳湖水利枢纽项目态度慎重。

  在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报送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有关情况的函中,江西省用近万字的篇幅,详细阐述了关于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关于工程的定位和效益、关于工程的前期工作,认为江西开展的前期工作和研究论证工作,达到了项目建议书阶段的设计要求,具备立项条件,恳请国家发改委尽快审批《鄱阳湖水利枢纽项目建议书》,使工程早日立项开工建设。

  依据2014年6月14日施行的《政府核准项目投资管理办法》,发改委在正式受理申报材料后20个工作日内做出是否予以核准的决定,或向上级项目核准机关提出审核意见。

  按7月25日江西省上报国家发改委来计算,意味着在8月22日或8月22日之前,发改委需做出决定是否核准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项目,且如果项目通过核准,江西省有关部门需对外公布核准结果。

  不过,据记者了解,截至昨日发稿时,江西省并未公布核准结果。这也意味着,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二次闯关”或将失败。朱来友向记者表示,国家发改委还要继续听取相关部委的意见。

  胡振鹏说,江西还要继续做深化论证的工作。“有更充裕的时间,研究一些问题。”

   官员称每年将带来7亿效益

  江西提出建设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亦是为了保护鄱阳湖的生态,不过却遭到了不少质疑和反对的声音,甚至包括一些中科院的院士。朱来友表示,有些外界的反对者不了解鄱阳湖,并且以为江西已经在开工建设了,所以站出来反对,当来到现场、做了研究之后,这种声音就变少了。

  “正是外界反对的声音,让我们的理念在不断地深化。”朱来友说,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从当初的建坝,到现在的建闸,就是一个深化的过程。

  据了解,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为开放式全闸工程,由96孔16米宽的常泄水闸和4孔60米宽的大孔闸组成,尽可能增加过水桥面,并为江豚和鱼类提供洄游通道,在功能上是拦水不发电,在调度上是调枯不控洪,由长江委员会统一调度。

  江西数十年的控湖梦想,从最初的全湖控制,到现在的调枯不控湖并且取消了发电功能,让一些专家颇有疑问。

  江西省水利规划设计院的一位老专家说,防洪、发电和灌溉是传统水利的三大功能。现在传统水利工程的三大基本功能都没有了,还能带来什么效益?这算什么水利工程?

  上述专家表示,他和一部分江西水利专家一直认为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应该对鄱阳湖进行全控制,即防洪还调枯,鄱阳湖的洪灾比旱灾带来的损失更大,但是新的方案是“调枯不调洪”,把重要的防洪功能去掉了,鄱阳湖区的居民生产生活仍然得不到保障。

  公开信息显示,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静态总投资120.91亿元,年运行费用约1.28亿元,承担了生态环境保护、灌溉、城乡供水、航运等任务。

  上述专家认为,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的投入,肯定会超过这个预算,以三峡工程为例,当年三峡预计投资700多亿元,实际投入了2000多亿元。

  对此,朱来友表示,随着人工、材料成本的增加,这个数字有可能会增加。

  至于一些专家提出的投入与收益存在巨大的差异,朱来友认为,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是一个公益性工程,不要做财务分析。

  尽管如此,朱来友还是向记者阐述了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带来的效益。“保障300万亩农田的灌溉,年效益在3亿元左右;提供供水的效益,一年2亿元;拓宽了航道,为航运一年提供2亿~3亿元的收益。”

  “这些收益都不是政府的收益,因此从投资的角度来说,政府几乎没有直接的收益,但这个工程因为公益性,所以需要政府来做。”朱来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