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江河网箱养鱼 广安武胜“渔民”上岸谋发展

18.11.2013  10:40

11月12日,武胜县烈面镇顺天寨村村民孙勇正组织人员拆除自家设在嘉陵江上的养鱼网箱。

还一河清水,武胜已拆除江河网箱养殖2571口、面积48.42万平方米,拆除完成率达96.8%——

主动拆除养鱼网箱,政府有奖。”11月12日,在武胜县华封镇桃园村1组,利用政府奖金和卖鱼收入,村民杜生兵改建的房屋正一天天“长高”。站在杜生兵家门前的山坡上瞭望嘉陵江,以前星罗棋布的养鱼网箱已不复存在,美丽的江面展现在记者眼前。

武胜县水产渔政局工作人员蒋元亨介绍,从今年3月以来,该县已拆除江河网箱养殖2571口、面积48.42万平方米,拆除完成率达到96.8%,切割钢质网箱船、养殖辅助船、管理座船等各类网箱养鱼船只180艘,“江河无网箱养鱼”的整治目标即将全面实现。

□文伟 李顔豪本报记者 陈君 文/图

治污 取缔网箱养鱼

上世纪90年代,大家还可以自由自在地到长滩寺河里游泳。”生活在长滩寺河边的村民李大爷回忆,“最近10来年,密密麻麻的养鱼网箱污染了河水,现在再也没人下去游泳了。”“致富不能以污染为代价,取缔网箱养鱼势在必行。”蒋元亨介绍,网箱养鱼曾遍布县境内117公里嘉陵江段、4条河流,网箱养鱼在“”了一批人的同时,由于投放鱼饲料、饲药产生的残饵残药、粪便直排水体污染了水质,也给泄洪、通航等带来不利影响和安全隐患。

告别江河网箱养鱼,首先遇到的是鱼去处的难题。蒋元亨告诉记者,该县今年3月开始全面整治网箱养殖行动后,在财政奖励拆除养鱼网箱的同时,发动各级干部多方搜集水产品市场信息、引进销售客商,并采取向水库、塘堰、稻田转移部分鱼种、鱼苗等办法,解决网箱养鱼户的后顾之忧,仅通过“新农通”短信平台,武胜县就帮助养鱼户销售活鱼5万余公斤。“拆除养鱼网箱,对子孙后代有利。”有着10多年网箱养鱼历史的杜生兵告诉记者,他家在嘉陵江有8口网箱、1艘网箱养鱼船,网箱养鱼是全家的主要收入来源。今年5月,干部上门宣传解释,多方配套服务跟进,让杜生兵深受感动,主动配合,拆除了自家的网箱,切割了自家养鱼船。

转型 发展稻田养鱼

房屋建成后,除继续干打鱼的老本行外,还打算办一家经营野生大河鱼、土鸡的农家乐。”杜生兵满怀信心地说,他家不仅紧邻嘉陵江,而且伴随嘉陵江二桥的建成通车,他家也邻近公路主干线,条件的变化使他萌生了新的发展梦想。“稻鱼共生,水稻在生长过程中吸收鱼的排泄物,将污染源变成了营养源,就能形成一个小的循环生态系统。”走进街子镇张家滩村,几块连片的稻田里,养鱼大户谭平一边忙着饲养鱼儿,一边告诉记者,他家拆除长滩寺河的28口养鱼网箱后,镇干部针对他“还想继续养鱼”的愿望,帮助协调农户稻田,目前已发展稻田养鱼20多亩。

全面禁止江河网箱养鱼,武胜县建立长效机制,启动了嘉陵江流域生态经济示范带规划项目,全面实施后期帮扶工作,对符合低保、社保条件的养鱼户纳入低保或享受社保范畴,开展技术培训提高创业能力,引导发展稻田养鱼等生态养鱼模式,拓宽养鱼户转型发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