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岁修圆满收官 下次杩槎截流预计在10年后

09.01.2014  11:23

图为杩槎被拉倒瞬间。本报记者 田为 摄

  原标题:都江堰内江大修圆满收官

  下次采用古法杩槎截流预计在10年后

  本报讯(记者 余如波罗向明)“砍杩槎,放水了!”1月8日10时左右,随着都江堰古法截流现场技术总负责人刘正辉一声令下,20余名工人奋力将纤绳朝身后拉,将拦河岁修杩槎放倒,岷江水穿过缺口涌入内江,宣告都江堰内江总干渠大修圆满完成。据悉,下次采用古法杩槎截流预计在10年之后。

  记者在现场看到,伴随着江水哗哗声和杩槎倒下的吱呀声,不到10分钟,13栋杩槎倒下。此前,围堰共28栋杩槎,还剩下15栋挺立在江中。

  为何不同时将所有杩槎放倒?刘正辉介绍,由于内江断流29天,担心下游有人下河,上游放水时刻意减少了水的流量。先期放水的流量只有40-50立方米每秒,这些水流相当于给下游一个信号“上游下水了”。预计砍杩槎4至5小时后,岷江水将顺着内江流入柏条河、蒲阳河、走马河和江安河。两天后,外江断流,上游来水全部汇入内江。这意味着成都主城区府河等16条重点河道也将恢复来水。

  此次大修有哪些不同?都江堰管理局总工程师唐西建说,由于上游退耕还林,以及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的修建,进入都江堰的泥沙量越来越少,凤栖窝段河床下切越来越严重,削弱了飞沙堰的防洪和排沙功能。因此,与以往根据4根卧铁的高度,对凤栖窝进行“淘淤”相反,本次大修的主要任务是修建齿墙、回填沙石、铺设混凝土,对该段河床实施抬高加固。

  与此同时,工程人员还对二王庙顺埂护岸进行了固化,用混凝土六面体对宝瓶口和鱼嘴进行了加固,并实施了对宝瓶口左岸山体的封闭加固。

  新闻背景

  20世纪中期,都江堰内江每年都截流岁修。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平均4至5年一断流,最近3次截流分别是1992年、2002年和2013年。岁修间隔时间越来越长,主要是因为岷江洪水减少,使都江堰渠首工程没有遭到大的损坏。此外,上游实施退耕还林,加上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的调节,内江河床的淤积已不太明显。


加强请示报告工作保证全党团结统一和行动一致
  ——中央办公厅负责人就《中国共产党重大事项请示住房与城乡建设厅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新华社北京2月28日电 3月1日出版的第5期《住房与城乡建设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