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都江堰国际论坛聚焦国际教育信息化 

31.07.2014  07:17

        中新网成都7月30日电 (记者 殷樱)“智能学校”、“信息化教学”、“1对1”……这些热词正冲击着传统教育相关领域。翻转课堂、在线教育、未来学校……越来越多的教育信息化学习方式融入了今天的教育生活,也开始促进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30日,由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办,成都市教育局承办的“2014都江堰国际论坛研讨会”在成都举行。该论坛为期两天,围绕“创造有效信息化环境,促进教与学方式转变”,以“评估信息通信技术在课堂内外的效用”为主题展开讨论。

        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长杜越表示,当今世界,国际竞争愈演愈烈,但归根结底是知识、人才和教育的竞争。在新的信息技术环境下,信息化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核心竞争力、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以及促进社会生産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中国教师传统的教育理念太强,急需转变,需要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总部信息技术教育专家苗逢春说,教育信息化是需要教师精心准备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将课堂充分地互连起来,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代替过去教育的被动接受。

        苗逢春认为,在国际教育信息化的教学模式中,互连的教育团体将取代单独的教育者。教师应该考虑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最好的学习是什么样的,以及如何持续改善我们的整个教育系统。

        成都市特殊教育学校代表周建勇对信息化教学深有感触。“我们学校的学生生理上都有一定缺陷,有时候难免会自我封闭或者理解困难,这种信息化教育对学生很有帮助。”周建勇说,通过手机上专门的盲人语音软件等应用,也可以帮助学生和外界交流。

        此次研讨会上,各国教育官员还强调通过整合国培计划等项目,整体提升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

        成都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吕信伟说,今年7月,成都市完成了由中国教科文全委会发起并实施的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的“优创”项目培训,已有500所学校的2500名教师从中受益。

        据悉,都江堰国际论坛是由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和成都市人民政府于2010年联合发起,以“公平·质量·国际化”为主题,汇聚国内外专家和学者,以宽阔的视野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对教育发展的公平、质量和国际化进行深入探讨,并提供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案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