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的“算缗令”老官山添佐证

19.12.2013  09:42

  天回镇老官山汉墓出土木牍记载汉代税收政策,“土豪”要缴财产税,瞒报全没收

  ■四川在线记者郑其摄影赵霞

  近几年来,随着“房叔”、“表哥”的相继曝光,官员财产申报与公开制度成为人们讨论和关注的焦点话题之一,各地也浮现官员财产申报试点。日前成都天回镇老官山汉墓考古发现,出土的木牍中竟记录了与 “算缗(mín)令”相关的官府文书。原来,早在2000多年前汉武帝时期,便已经开始实施申报财产并根据财产数量征税的财政税收政策。不同的是,征收财产税的对象是商人、高利贷者,而非官员。

  昨日,荆州文保中心研究员武家壁博士对木牍上的汉代财政税收政策进行了解读。

  征

  商税

  官文《算令》,要求“土豪”公布财产

  老官山汉墓除了出土写有10部医书的医简外,还包括有50枚木牍,整理后初步将其分为官府文书和巫术两大类,而其中一部提到《算令》的官府文书则明令“土豪”要上报财产并缴纳财产税。这一官府文书与汉武帝时期推出的“算缗钱”有着直接关系。

  “……陇西左右内史一□…”、“…赐者众,《算令》曰:诸…”……被编号为118号的木牍上,写着如是释文内容。第158号木牍部分释文则有写,“…(贾)皆没入不占,县…”、“…皆益加朱十钱以均之…”(由于正在研究中,只提供少量原文)。武家壁博士介绍说,木牍上所涉及的与汉高祖时缴纳赋税的法令和汉武帝时“算缗钱”有关,为研究西汉时期赋税制度提供了重要资料。

  武家壁解释说,木牍释文提到的“赐者众,《算令》曰”一句中的《算令》即汉武帝时期实施的“算缗钱”,这是一种针对商人和高利贷者的征收财产税的税收政策,而这部官府文书即是向当地工商业者传达政府税收政策的一道文书,要求当地商人、手工业者等向官府申报自己的财产,以缴纳税收。这一点,《汉书·武帝纪》曾写道,“(元狩四年 [公元前119年]初算缗钱)。”

  根据“算缗钱”这一税收政策,要求商人、高利贷者和手工业者,凡以放款、经商和囤积货物获利的人,不论有无市籍(相当于现在的税务登记),都必须向官府申报自己的资财数。商人财产每2000钱,抽税一算(即 120钱);经营手工业者的财产,每4000钱,抽税一算;不是三老(汉代三老制度,分为乡三老、县三老、郡三老、国三老四级)和北边骑士而有轺车(一匹马驾的轻便车)者,每辆抽税一算;商人的车则征收两算……

  规

  揭发

  瞒报或不报,没收财产并戍边一年

  第158号木牍部分释文有写,“…(贾)皆没入不占,县…”,此句释意为:如果商贾者瞒报或不报自己的财产,将没收其财产。武家壁认为,木牍上的官府文书除了与“算缗令”相关,也与“告缗令”有一定联系。“告缗令”于元鼎三年(前114年)发布实施。

  武家壁说,汉武帝时期,“算缗令”得到最为严厉和广泛的实行。不过刚开始实施时,存在着不报或没有实报者,为了鼓励知情者揭发,又推出了“告缗”。只要揭发属实,便没收瞒报或不报者的全部财产,并罚戍边1年。另外,还会给告发者奖励被没收财产的一半。

  据《史记·平准书》记载,载公卿言“贾人缗钱皆有差,请算如故。诸贾人末……各以其物自占,……匿不自占,占不悉,戍边一岁,没入缗钱。有能告者,以其半畀(欲把这块田分给人们)之。

  他表示,我国历代封建统治者都存在着有重农贱商的思想,在汉武帝时期所实施的算缗政策便是这一思想的体现。同时,他也强调,当时的汉朝和匈奴发动连年战争银钱紧张,国家处于经济危机中。在《汉书·食货志》记载说,连皇帝都“损膳,解乘輿驷,出御府禁藏以澹之”。“连年战争消耗了大量银钱,国库严重入不敷出,在当时的经济危机状况下,连皇帝都到了需要节衣缩食的地步,而商人富豪的财产却日益增加。在这种情况下,统治者一方面要打压新兴的商业资本势力,一方面为了给战事筹集银资,汉武帝时期便推出了“算缗令”、“告缗令”一系列税收政策。

  控

  物价

  打击投机倒把,古人采用“平准法

  出土木牍中第158号还写着“…皆益加朱十钱以均之…”,武家壁表示,这句话中提到的钱币是“朱钱”,即“五铢钱”。据史料记载,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罢半两钱,行五铢钱。以此推论,该文书的颁布应在“初算缗”之后,且与“平准法”有关。

  武家壁介绍,当时的汉朝曾颁令增加十个五铢钱平抑物价,并且责令诸郡国贾遵守。《索隐》记载,“大司农属官有平准令、丞者,以均天下郡国转贩,贵则卖之,贱之买之,贵贱相权输,归于京者,故命曰‘平准’。”武家壁说,这一政策由桑弘羊推行,主要是运用经济手段平抑市场物价,以缓解汉武帝晚年因战争耗费而造成的财政危机。具体实施办法就是在京师长安设置名为“平准”的机构,由大农属下的平准令掌管。大农诸官所掌握的物资,包括均输贡物所剩余的物品,以及工官制作器物中用作商品的部分,基本上集中到这里。当市场上某种商品价格上涨时,“平准”就以低价抛售;价格下落,则由平准收购,使物价保持稳定。

  武家壁表示,“平准法”的推行,在一定程度上平抑了物价,限制了市场上的投机活动,特别是限制了富商对市场的操纵,对老百姓也带来一定实惠。据悉,这一打击投机倒把、平抑物价的政策在汉灵帝熹平四年 (公元175),改平准为中准,转属内署。到东汉时,大司农属下职责发生变化,仅只掌知物价而不再直接从事商业经营。

  ■幕后

  玻片“”竹简医书“”试管

  老官山汉墓出土的10部医简以织机模型的消息震撼世人。又该如何保护好这些历经2000多年的脆弱医简木牍呢?昨日,成都文保中心文保专家肖璘介绍了他们对这批木器为主文物“贴身保护”的过程。

  脆弱

  “轻轻一碰就会散掉

  在成都文保中心里,肖璘打开一个木箱,只见里面密密麻麻地排满了大试管。随机抽出一支试管,试管内竟然是一支黑色的竹简。她解释说,发掘墓室时,墓室内的棺椁被浸泡在水中。“也就是说,在这2000多年里,墓室里的文物均处于水中这样一个稳定的环境当中。”当墓室内的水被抽干、竹简在出土后,环境立即发生了改变。而历经数千年时光的竹简木牍非常脆弱,“轻轻一碰就会散掉。

  暂存

  “夹心饼干”住试管

  将竹简木牍一片片小心取出后,经过细致地清洗,专家们将竹简用两片玻璃片夹住,用丝线进行缠绕,然后将“夹心饼干”装到玻璃管里,在管里灌上蒸馏水,再用橡皮塞塞紧并用蜡密封,从而隔绝空气,同时保持水分,这暂时解决了保护的问题。下一步他们将采用乙二醛脱水加固法,对竹简进行永久加固。“这是最困难的一个步骤。”肖璘说,在脱水加固时,他们一方面要保证不损害竹简的外形,最重要的还要保证竹简上的毛笔字清晰。在整个过程中,还会用到红外扫描等现代化的技术手段。

  ■好消息

  据了解,在情况许可的情况下,这批老官山汉墓出土的重量级文物将有可能在即将揭幕的成都博物馆新馆展出。

  ■延伸阅读

  “算缗”和“告缗

  缗,是旧时串铜钱的绳子,由此成了量词,1缗为1贯,1贯为1000钱,一算为120钱。算缗是汉武帝颁行的营业税种,课征对象是工商业者及手工行当,旧称“贾人末作”。

  算缗的征收方式是经营者自行申报财产,“各以其物自占”,依财产纳税。“算缗令”是公元前119年颁行的。公元前118年和公元前114年,又两度发布“告缗令”,鼓励百姓检举揭发,检举人可获得罚没金一半的奖励。

  算缗是中国大历史里农业税之外的首项财产税,为开拓之属。功益处在于不加重农民负担。汉武帝北征匈奴,南威夷越,又好大喜功,大作为是以国库坚实为前提的,武帝没有增加农业税,而是把手伸进了商人的口袋。

  告缗的收效是巨大的,但是,“商贾中家以上大氐破”,中国的商贸业终武帝一朝陷入了毁灭性的泥沼。比这更可怕的是,告缗使民风败恶,“民媮甘食好衣,不事畜藏之业”。

  (据燕赵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