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行摄半个中国 川大锦江“汉堡哥”著《百城日记》

07.06.2017  09:02

“汉堡哥”王萧权受访者供图

川大锦江学院“汉堡哥”王萧权不只喜欢旅行中的风景,更喜欢途中遇到的人情温暖。

“汉堡哥”王萧权,四川大学锦江学院2015届毕业生。为筹集旅行经费,他曾兼职售卖汉堡,同学们亲切地称他为“汉堡哥”。5年的时光,“汉堡哥”背包走过中国17个省区市,踏访120多座城市、500多处景点,行程3万公里,中国二分之一的版图上留下了他的足迹。

“生活永远不止温饱,也不限于有瓦遮头。世界那么大,总有无限可能。这些全新的生活方式,我们可以去尝试、去体验。”

路途中留下了15万字素材、2万张照片,他准备把旅途中邂逅的风景人事整理、集结成一部《百城日记》,已完成的24篇日记通过微信公众号“锦江户外”推送,引发网友强烈共鸣。

百城的起点:

“爱上一个人,爱上一座城”

“汉堡哥”从小就喜欢写作,初中开始玩博客,笔友遍天下。但一个接一个,笔友的头像变灰了,博客也沉寂许久。苦于没有写作灵感的王萧权萌生了想法:“去外面走走,看看世界”。

“爱上了一个人,爱上了一座城。”王萧权说感情上自己比较被动,他从中学开始就喜欢一个女孩,但从来没有表白过。第一次独自出门他就选择了女孩的故乡雅安。在雅安的这几天,他去的每一个地方都是这个女孩曾经生活过的地方。“我当时只想感受一下她成长的地方,走过这么多地方,我最喜欢的还是雅安这座城市。”王萧权说。

2013年1月,王萧权用兼职攒的钱买了专业登山包和卡片数码相机。经过3天筹划,他带着1000元走川西。此后,爱尝鲜、爱冒险的王萧权彻底爱上了这种旅行方式。

2013年七八月,王萧权和发小徒步搭车去了川北、甘南、青海、内蒙古和陕西等地。2014年1月,他踏上6天5夜的长江三峡徒步之旅。同年,他耗时20天走完被誉为“中国最美景观大道”的川藏线和青藏线。2015年1月,他南下贵州,体验苗侗风情。秋天,他前往北京参加穷游嘉年华,徒步箭扣长城,拍下皇城日落……

路上的惊喜:

“一盆水和一块腊肉的温暖”

“我喜欢这种感觉。旅途中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和信任,让每颗心都能贴得如此之近。”《百城日记》中,“汉堡哥”记录最多的不是美丽的风景,而是陌生人与陌生人之间相互帮助前行的故事。在王萧权的QQ里,有一个名为“travel”的分组,里面有59个人。他们都是“汉堡哥”在旅途中认识的。

旅行中会遇见许多人和事,“我获得了很多人不求回报的帮助。这种人与人之间的信任非常温暖、珍贵。”王萧权说。

徒步长江三峡时,一天傍晚,王萧权走到了人烟稀少的地方。当他为住宿犯愁时,偶遇了当地一位村支书。村支书听说“汉堡哥”的故事后,热情地招待他在自己家留宿。

村子虽然临近长江,但当地人用水要到很远的地方挑,一盆水要供全家人洗漱。书记热情地让王萧权先洗。洗完后,王萧权才发现当地人是按辈分大小来用水的。第二天一早,辞别之际,书记又将家里逢年过节才吃的腊肉切了很大一块给王萧权,叮嘱他路上吃。

去年5月,王萧权在乐山大渡河峡谷附近的公路上搭顺风车,下午5点左右,一位五十来岁的大叔骑着摩托车路过。“估计大叔看着我可怜,非得塞给我一百块钱,我没接。”慢慢的,天暗了下来,大叔又骑着摩托车回来了,手里拎着一袋苹果给他送来。

王萧权说:“或许只有当你真正走在路上,你才会知道生活是怎样,知道一颗善良、淳朴的心灵有多暖。”这样的暖心故事,《百城日记》里还有很多。

意外的迷失:

“无万全准备,不轻易去高原”

独自旅行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有时甚至很危险”。在王萧权记忆中,旅途中遇到危险也是家常便饭。徒步环泸沽湖旅行时,王萧权抄近道,却意外迷失在一片森林中,转悠了两个多小时也没找到出口。“当时心里非常害怕,那种恐惧是我之前没有体会过的。”幸亏遇见了一位打柴老人,他才走出了林子。

在稻城亚丁,为了节省三百元的骑马费用,王萧权决定步行上山。由于误判天气,他没有带雨具,到了山顶竟然下起了雨夹雪。雨雪很快就浸透了衣服,寒风的吹拂更是雪上加霜。意识到情况不对,王萧权立即转身返程,回程途中,随着体温下降,他的意识也逐渐模糊,“我完全是靠意志力撑下来的,没有万全的准备不要轻易去高原。”

作为资深背包客,“汉堡哥”会反复告诫每位有意尝试“徒搭”(即徒步和搭顺风车)的人:“安全第一、量力而行。女孩子一定要搭伴旅行。如果途中感觉不好,绝不要逞强继续。”

五年行6万里路

读166本与目的地相关的书

“旅途的美,其实并不在景区,而在每一步前往的路上。”对王萧权来说,旅行是一种生活方式,“这过程会让人成长。在浮躁急促的社会里,我们需要给自己独处的时间和环境,思考生活、思考未来。”

对于旅行,有人喜欢赏沿途风景,有人喜欢尝各地美食,“汉堡哥”独爱感悟一个地方独一无二的烟火气和人情味。写作的需求使他更关注一个地区、城市独特的人文底蕴和精神气质。每次旅行前,他都会阅读一本和当地有关的书籍,到现在为止,他一共读了166本,以便更深入地感知一城一地的温度。

细心的王萧权会将自己感兴趣的、各地的民俗节日记录在手机备忘录里。近的地方设为提前1天提醒,稍远的地方设置为提前5天提醒,尽可能地参加这些节日。从彭祖山朝山会、黄龙溪放生节到康定赛马会、西昌火把节、都江堰放水节,王萧权都亲历其盛。

写下《百城日记

搭建“锦江户外”平台

点开“锦江户外”微信公众号,上面正陆续推送着“汉堡哥”饱含热情写下的《百城日记》。

王萧权打算写100篇日记,记录自己走过的100个地方,目前王萧权已经陆续整理完成了其中的24篇。

旅行让王萧权从羞涩变得开朗,他希望将这份乐趣分享给更多人。于是,他一手创立了锦江户外平台,主要面向四川大学锦江学院师生提供旅游咨询、旅游攻略等服务。

“锦江户外”微信公众号凝聚着王萧权的心血。“五一行摄川西”“徒登三奥雪山”“自驾夹金山”……丰富多样的活动吸引了不少旅行爱好者。王萧权一人身兼策划、领队、摄影、撰稿、编辑等N个职位,“我给自己定了要求:有好内容就要立即编辑,即使通宵熬夜也在所不惜,绝不敷衍。”每篇推文,从文字字号、色彩搭配、图文布局,都力求美观。为了增加推文的实用性、服务性,他还会在文末附上目的地介绍和旅行攻略、温馨小贴士。

幸好,辛苦了有回报。如今,王萧权在旅行中随手记下的杂记,成为了有情感、有灵魂的《百城日记》。从前只有10个人的锦江户外QQ群,变成了拥有600多名成员的大家庭。“锦江户外”微信公众号也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旅行不同于旅游。旅行,是一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你会经历、体验、收获不一样的生活。”王萧权是个有温度的行者。他用文字和图片记录、分享,一路遇见、一路成长。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刘皓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