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波幅再扩大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提速
新华网上海3月17日电(记者 潘清)17日,人民币以更有“弹性”的姿态迎来了新的一天。按照中国央行出台的新政,从这一天开始,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1%扩大至2%。
对此,人们并不感到意外。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上,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要“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扩大汇率双向浮动区间,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央行新政出台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一度持续走低。3月14日,央行新政出台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以6.1346创下年内新低。
同济大学财经与证券市场研究所所长石建勋表示,人民币连续多日的贬值是对过去几年连续升值的修复,这标志着人民币进入了双向波动的均衡状态。这也为央行进一步扩大汇率波动区间提供了一个较好的“窗口期”。
在此之前,中国央行曾于2007年和2012年先后两次提高人民币汇率浮动幅度至1%。在此间经济学家看来,这种渐进式的、稳妥的改革安排,对中国宏观经济产生的影响是积极的。
“作为要素市场的重要价格,汇率也是有效配置国内国际资源的决定性因素之一。”石建勋分析说,汇率浮动幅度的扩大将使得人民币资金配置效率获得提升。从这个角度而言,它不仅有利于增强人民币的“弹性”,也有利于增强中国经济的“弹性”。
国际投资者也对中国此举给予肯定和欢迎。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环球银行及资本市场总监廖宜建表示,作为中国深化金融改革的又一新举措,人民币汇率波幅的扩大顺应了市场发展的需求,有利于进一步发挥市场在人民币汇率形成中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在近期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持续走低的背景下,汇率波幅的扩大令投资者一度担忧人民币或大幅贬值。
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宏观债券首席分析师姜超提醒,在单边升值预期已经消失的背景下,未来汇率波动或加大,应警惕出现阶段性贬值预期。
对此,一些经济学家表示,人民币汇率变化主要取决于以国际收支为基础的外汇供求状况。从经常项目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数据来看,人民币不存在大幅升值或大幅贬值的基础。未来人民币将呈现与国际主要货币相似的有充分弹性的双向波动状态。
在业界看来,汇率波幅再扩大,意味着中国央行正逐步践行“基本退出常态式外汇干预”的管理思路。
事实上,过去的数年间,中国一直致力于推动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改革。这被认为有助于提升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从而与中国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身份相匹配。
金融服务商道富集团上月末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分别有超过六成和四成的受访中外机构认为,人民币最终将超越美元,成为国际最大的储备货币。有30%的境内投资者预料,人民币有望于2020年前成为全球两大主要交易货币之一。
道富环球高级董事总经理兼市场销售、交易及研究部亚洲区主管杰里米·阿米塔基表示,人民币自由兑换的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发展和跨境投资者活动的增长,都令中国市场显示出诱人的机会。
挂牌近半年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或可为阿米塔基眼中的这种机会作出注解。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副主任张新透露,未来将专门出台自贸区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实施细则。汇丰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预测,上海自贸区在资本项目可兑换方面的“先行先试”,有望在3年至5年内在全国范围内推进。
从汇率波幅扩大,到上海自贸区试验资本项目可兑换。种种迹象表明,在人民币国际化这一漫长的旅程中,中国正在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