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亮求学梦 泸州供电公司关爱留守儿童在行动

08.01.2014  23:24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古春 尧广 特约记者 蔡慧兰) 1月7日,国网泸州供电公司团委组织23名青年团员志愿者,来到离泸州市区4百多公里,位于四川省南部边缘,地处川滇黔三省交界的古蔺县鱼化小学,开展“大手牵小手,爱心圆千梦”活动。青年志愿者为鱼化小学的留守儿童送去厚实御寒的新衣、学习机、乒乓球、篮球、名著、书包、本子、文具盒等生活学习用品,并通过开展“安全用电小课堂”、家访和“喊数抱团”等趣味游戏,让孩子们在寒冷的冬天里,感受到了来自电力员工的爱心和温暖。

开展安全标示游戏

  据了解,位于高寒地区的鱼化小学,是全国出了名的贫困乡,这里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土地贫瘠、自然条件恶劣,2011年,根据国务院扶贫开发计划,这里被作为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主战场,被列入了全国11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这里聚居了许多少数民族,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远山区和贫困地区于一体。因为贫穷,大批年轻的壮劳力走出大山,长年在外打工,家里则留下了年幼的孩子和白发的老人。

  据鱼化小学教导主任陶伟介绍,这里的孩子,多数没见过摩天轮,没吃过麦当劳,有的甚至一步也未迈出过大山。入校就读的学生中,近一半的学生属于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少父爱母爱,一些留守儿童变得胆小、敏感、自卑而脆弱。鱼化小学属于中心校,教学条件比较好,失学率和留守儿童的比例比附近几个乡镇好些,再往深山里走,情况就更不容乐观。

领到作业本 孩子们开心地笑了

  2009年,国网泸州供电公司注意到这一社会问题,在四川省电力公司的直接关心支持下,在鱼化小学成立了“川电留守儿童之家”,由电力公司的青年团员和志愿者们定期组织活动,长期通过多种交流和引导的方式,对留守儿童心理开展疏导,对其生活开展帮扶。

   提前征集心愿梦想 精心策划圆梦行动

  2013年10月下旬,为了让孤独的留守儿童过一个舒心的春节,国网泸州供电公司团委组织广大青年团员和志愿者,在充分讨论和酝酿的基础上,制定了“一对一”帮扶计划。为了使计划更有针对性,泸州公司团委发动了14个团支部的青年团员,深入公司10个定点帮扶的“国家电网川电留守学生之家”,通过“点对点”“面对面”地与留守儿童开展“一对一”谈心交流,深入了解了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家庭情况及兴趣爱好,详细记录下每个留守儿童的新年心愿和梦想,根据梦想,制定圆梦计划,并要求在2014年1月20日前实施“大手牵小手,爱心圆千梦”活动。

   欢声笑语 赶走寒冬的阴霾

  “打雷天,不要在大树下躲雨。”、“不要在电线下面放风筝。”、“回去告诉爸爸妈妈,不要用湿手(布)去触碰或擦拭电器设备。”在观看动画的安全用电小短片后,青年志愿者向同学们详细讲解了安全用电小知识,还与同学们玩起了辨识安全标识小游戏。

孩子们在玩 喊数抱团游戏

  安全课堂上,孩子们积极与青年团员志愿者们积极互动,为拿到的每一个小礼物欢欣鼓舞。

  “来,孩子们,大家围成圈,沿逆时针方向走,当我喊到5的时候,你们就要临近的同伴按5人抱成团,剩下没有找到组织的和多于或少于5人的团,就被淘汰了,咱们看看谁的反应快,好吗?

  操场上,青年团员志愿者与同学们做游戏,有趣的游戏吸引了大家,很快,羞涩的孩子们就与志愿者们打成一片,大山里不时响起孩子们欢快的笑声,灿烂的笑容洋溢在脸上。

  “这些长期离开父母的孩子,很久没像今天笑得这样开心了。上次你们走了,有个同学还哭了,说生活中没人这样关心过她,有些同学总是问你们好久来。”鱼化小学的老师说。志愿者们马上鼓励孩子:“同学们,只要你们好好学习,学习进步了,哥哥姐姐自然就会来看你们。

  鱼化小学校长张迪生表示,电力职工为这些留守儿童建立了很好的交流空间。几年来,电力职工通过持续开展爱心活动,孩子们与电力员工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许多孩子性格变得开朗了许多,学习也进步了,弥补了很多留守儿童情感上的缺失,同学们学会了如何感恩,长大了如何回报社会,他特别感谢“国家电网川电留守学生之家”。

   家访 意外收到新年礼物

  游戏过后,圆梦小组兵分5组,对鱼化小学品学兼优的留守儿童开展家访,笔者随其中一组,来到五年级学生王维波家里。

王维波一贫如洗的家

  据王维波的班主任刘宗介绍,由于事故,父亲在王维波十岁的时候,永远离开了他,不久,母亲也抛弃了他另嫁他人。目前,王维波与在外打工的哥哥相依为命,靠哥哥零星寄回一点点生活费,艰难度日。平日,家里就剩下孤苦伶仃的小维波一个人,小小年纪,不仅自己要学会烧菜做饭洗衣服,还得在晚上,在一个人空荡荡的黑屋子里,克服恐惧,忍受没有亲人疼爱的孤独。

  刘老师告诉我,由于学校没有条件寄宿,很多同学每天必须五点起床,六点出门,爬2个多小时山路赶到学校上课,放学后再走一个多小时山路赶回家。王维波的家不算远,住在离学校3里地的地方,他懂事听话,成绩好,经常保持在班上前几名,今天没上学,病了。

  驱车十多分钟,再走过一段泥泞湿滑的小路,志愿者们走进了王维波昏暗而阴冷的家。印入眼帘的是残墙烂瓦,一眼望去,一个炭盆、一张小木床、一个简陋的小木桌,再别无值钱的东西。没有衣柜,十几件衣服全部挂在床头的两根竹竿上;房屋不蔽风雨,窗户没有玻璃用一张塑料布挡着,寒风四下里往屋里灌,厨房已经废弃,布满厚厚的灰尘,没有灶具,一盏15瓦的灯、电饭煲和电磁炉是唯一的电器。

  一进门,志愿者们看见生病的小维波蜷缩在床上,额头上全是汗,一张小脸被烧得通红。一床化纤的厚毯子被紧紧裹在身上。床下是王维波仅有的两双布鞋。此时,室内接近零度。

特困留守儿童王维波对知识的渴望

  小维波告诉志愿者,因为没钱,他买不起药,平时,像今天这样生病了,就向好心的邻居讨几颗药吃。没钱买菜,就在隔壁大伯家的菜地里弄几棵青菜,就着咸菜和米饭就是一顿,长年吃不上一顿肉。

  今年14岁的王维波,看起来比城里的孩子矮了一半头,单薄的身体,一摸全是骨头。

  志愿者们问小维波,生活条件这么难,为什么一定要读书?王维波说知识可以改变贫穷,但不知道是否有好心人能资助他继续完成学业。

  鱼化小学教导中心主任陶伟告诉我,全校像王维波这种家庭情况还有十多个,但像王维波这样,坚持学业,成绩优秀的学生,只有王维波一人。”

  “来,小波,这是电力爱心叔叔姐姐们带给你的钱,不要舍不得花,营养得跟上,有了好身体才能好好学习。”、“上次带给你的衣服够穿吗?还冷不冷?”、“小波,你看这是什么?上次征集梦想,你不是想要学习机和乒乓球吗,哥哥都给你带来了。”当青年志愿者从包里拿出过冬的新衣、学习机、书包、四大名著、文具盒和一些生活学习用品,蜷缩在床上王维波睫毛上蓄满了泪花。

圆梦不是终点 帮扶的路还会延续

  “圆梦不是终点,这些像王维波一样生活困难、品学兼优的留守儿童,回去后,我们会专题讨论,制定出一个后续帮扶计划。”国网泸州供电公司团委书记尧广告诉我。同时,他很担忧地说,像王维波这种情况在偏远的特困地区还有很多,如果这些孩子得不到及时救助,也许人生就会改写。虽然这次泸州公司开展的“大手牵小手,爱心圆千梦”活动发动了泸州公司的14个团支部,百名青年团员和志愿者参与,投入爱心资金2万元,针对庞大的留守儿童群体,却也只能是杯水车薪。

  据悉,从2011年至今,国网泸州供电公司以泸州市10所“国家电网川电留守学生之家”为载体,建立“留守之家”档案,积极组织团员青年及青年志愿者887人次;开展“电力课堂”、“大手牵小手”、“趣味运动会”、“爱心进家”等形式多样的爱心活动62次;结对帮扶困难留守学生42人;赠送价值10万余元的各类文体用具、书籍、课桌等物品;受益留守学生达2100余人次。点对点帮助20名困难儿童实现年度梦想,物资价值接近2万元。

  “无论如何,爱心会接力,帮扶会持续。只要我们有条件,我们就会想方设法去帮扶这些困难的留守儿童。”对于未来的帮扶计划,尧广信心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