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金永嘉一婴儿疑似注射乙肝疫苗后死亡

26.12.2013  08:35

   疑似“疫苗致死”事件追踪

  永嘉一婴儿疑似注射疫苗后死亡 省疾控中心专家赴当地调查

  浙江属于乙肝高流行区,专家称疫苗接种越早越好

  新生儿疑似注射乙肝疫苗死亡的事件在国外持续发酵。

  网友“有始无终”24日报料称,“永嘉一婴儿疑似注射乙肝疫苗后死亡”。而后,永嘉东瓯街道卫生服务中心方面表示,由于没见到孩子死亡证,也没看到孩子遗体,还有待调查。

  昨天,记者从浙江省疾控中心了解到,该中心已派专家赴永嘉调查,到记者截稿时,调查正在进行中。

  永嘉县卫生、防疫、公安部门都表示,将积极配合省市疾控中心专家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布。

  此外,省疾控中心还向记者详细介绍了浙江接种乙肝疫苗的情况。

   一起突发事件

  永嘉也出现疑似“疫苗致死”事件

  记者从温州市疾控中心及永嘉县卫生部门获悉,永嘉县婴儿张某某接种注射乙肝疫苗后死亡一事已引起浙江省疾控中心高度重视,该中心24日已派专家到永嘉调查,县公安部门也已介入。

  经初步调查,受种者张某某,男,2013年10月19日在永嘉县中医院早产顺产出生。父母亲是湖北省蕲春县人。

  该儿童于出生当天曾接种乙肝疫苗1针,无异常接种反应。据家属反映,张某某2013年12月20日上午在东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第2针乙肝疫苗,接种后未出现不适症状。21日3时曾正常吃奶且未见任何异常。21日6时30分左右,张某某出现面部紫绀、鼻腔少量出血,打车前往温州医科大学育英儿童医院进行抢救治疗无效死亡。家属在21日自行处理尸体后并离开永嘉。

  调查结果会及时向社会公布

  据永嘉县卫生、防疫部门调查称,张某某两次接种的疫苗为乙肝疫苗,生产企业为大连汉信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批号为201205037。

  永嘉县卫生、防疫部门称,东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接种门诊是永嘉县卫生局批准认定的预防接种单位,负责东瓯街道的预防接种工作。

  据悉,张某某的父母在孩子死亡当日因为争吵相继离开永嘉回湖北老家。政府与警方已电话联系到他们,但他们不愿回到永嘉配合调查,也不提供死婴尸体的下落。张某某在永嘉的其他亲属也无法确切提供相关信息。目前,卫生、防疫部门无法从家属方面获得婴儿接种证、急诊病例等资料,这些给深入调查带来很大的难度。

  永嘉县卫生、防疫、公安部门表示,将想办法进一步了解相关情况,积极配合省市疾控中心专家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布。 

  新华社记者 张和平(据新华社温州12月25日电)

   关于疫苗接种

  浙江属于乙肝高流行区

  昨日,省疾控中心有关专家还向记者详细介绍了浙江接种乙肝疫苗的情况。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系由乙肝病毒引起的一种在全球广泛流行的传染病。其主要传播途径为血源传播、日常生活接触、母婴垂直传播等。按照世界卫生组织乙肝流行强度的划分定义,浙江省在全球属于高流行区。目前,浙江省使用的乙型肝炎疫苗属于基因工程疫苗,其制备技术是安全、成熟的,严重异常反应发生率非常低。

  自2002年,浙江省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由政府出资购买乙肝疫苗开展免费接种以来,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和新生儿乙肝首针24小时内及时接种率始终维持在95%以上的较高水平。

  乙肝疫苗接种越早越好

  为什么新生儿要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呢?因为母婴传播是乙型病毒感染后发生慢性乙肝的主要原因,感染乙肝病毒越早,发生慢性乙肝的比例越多,新生儿时期感染更易发生慢性乙肝。

  “根据调查,新生婴儿在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96%以上都能达到阻断母婴传播的目的,但是在24小时之后接种者仅80%能阻断。”省疾控专家表示,因此,新生儿越早接种效果越好。这不但是我国的乙肝免疫策略,也是世界卫生组织的免疫策略。

  接种可能会有轻微反应

  世界卫生组织在其他国家对乙肝疫苗的接种除了过敏以外基本没有禁忌症,但是我国从安全角度考虑对于有急性疾病或者严重的慢性疾病,或者慢性疾病急性发作或者发热时作为乙肝疫苗接种的禁忌症。

  乙肝疫苗接种后可能会出现轻微反应,如在接种部位出现疼痛和触痛,多数情况下2-3天内可自行消失;如发热、红肿疼痛等,一般持续1-2天后可自行缓解;接种部位硬结一般则在1-2月内可自行吸收。极为罕见的过敏性休克一般在接种后1小时内发生;过敏性反应一般发生在接种后10天左右。 

      通讯员 江歆 记者 马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