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水并重”破“瓶颈” 四川省巴中市治水兴水的创新实践

26.08.2014  14:04

    裸露的河坝、河滩被挖掘机、推土机推得平平整整,昔日河面上不时漂浮的白色垃圾了无踪迹,沿河两岸绿树成荫,早晚游人如织。
    “这才像条河嘛!”看着眼前这“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亮丽风景,常在巴河边休闲漫步的巴城市民都赞不绝口。
    巴河治理的成果,只是四川省巴中市“六水并重”,破除制约发展“水瓶颈”的一个缩影。
    地处秦巴山区腹地的四川省巴中市,数千条溪河分别汇聚成大、小通江河和南江河奔腾而下,注入巴河、汇进渠江、融于嘉陵江,但山大沟深的喀斯特地貌却存不住水,多少年来,400万巴中人民只能“望水兴叹”。
    中共巴中市委书记李刚介绍,“十二五”以来,巴中市着眼民生水务,坚持常年治水兴水,保供水、治污水、强水产、育水景、护水质、防洪水“六水并重”,开创了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新局面。

保供水:3年解决近百万城乡居民饮水安全


    “你们看!好大的自来水哟!我们的饮水梦终于实现了!”2013年7月18日,南江县八庙乡街道柯举贤等300多户居民,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与激动,纷纷拧开了水龙头,喝上一口甘美的自来水。地处旱山梁的八庙乡,2007年以来每到枯水季节,街道居民只能靠背水度日。为解决八庙居民的饮水难,水务部门筹资120多万元将沙河供水站的优质自来水通过6500余米长的管道,提升480米送入八庙供水管网的清水池向街道居民供水,彻底破解了老旱区的用水难。
    为解决农村群众饮水困难,巴中市在四川省率先成立(县区)农村饮水安全建设管理局,建立饮水安全工程维修基金,市财政每年安排300万专项资金用于解决边远地区饮水困难,及时落实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用地、用电、税收优惠政策。投资4亿多元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成农村集中供水工程1786处,集中供水人口220.3万人,建制乡镇及村庄居民自来水普及率分别达到90%、65%以上,有力改善了农村居民的用水条件。
    三年投资3.3亿元缓解巴城区供水矛盾。投资9000万元改造了老城区供水管网8万多米;投资1200万元实施江北水厂技改扩能工程,新增供水能力2万吨/日;投资7600万元建设的日供水能力2.5万吨的二水厂一期工程即将竣工投产;投资9000万元建成的日供水2.5万吨的第三水厂,保障了兴文经济开发区用水需求;投资1500万建成的回风供水加站,彻底解决了回风片区5万余人的用水难;投资5500万元建设的巴城与经济开发区双向输水工程,实现了主城区3大供水厂供水管网互联互通、双向供水。

治污水:水环境综合治理换来绿水青山


    几年前由于片面强调发展,城市发展的排污口设置和污水处理不配套,污水直排,穿城而过的巴河污染十分严重。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巴中市长周喜安介绍,巴中痛下决心,主动创新发展模式,举全市之力整治水环境,以巴河治理为切入点,拉开截污治污大幕。
    “十二五”以来,先后完成巴城城区所有雨污水干、支管线的测绘普查,编制实施《巴中市城市排水(雨水)综合规划》、《巴中市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等3个专项规划。采取国家立项、政府补助、股份合作等多种投资方式,强化水污染治理。在主城区,筹资8.2亿元完成了火车站至中杨大桥南岸等片区23公里截污干管铺装,开工建设的回风北路等片区20公里污水处理配套干管即将完工,投资1200万元新建了江北佛江路污水提升泵站,整治入河10个污水直排口,每年减少110万方污水直排巴河。投资1.5亿元新建成日处理2万吨巴中经开区污水处理厂,投资2.3亿元的经开区20公里污水干管工程将于2014年底全面建成;总投资3亿元的市污水处理厂迁建工程全面启动实施。
    全市建成城区、沿河重点集镇建设污水处理站(厂)12处和13.7万米截污干管工程,日处理污水15万吨。加大了新农村、巴山新居、居民聚居点配套建设沼气池、人工湿地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市每年减少入河污水排放量2850万立方米。

强水产:小农水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走进巴中市平昌县江口镇大运村,一条条新修的引水渠散布田间,一口口整治完工的山坪塘内外护坡平整,塘内碧波荡漾。
作为革命老区和干旱山区,巴中发展受制于水,脱贫依赖于水。“十二五”期间,巴中市着力夯实水利基础,先后投资41亿元新建各类水利设施。累计争取中央、省级财政投资4.19亿元用于“小水池、小塘坝、小泵站、小引水渠、小渠道”建设,累计整治山坪塘2731口、新建蓄水池4026口、新建改建渠道2896公里,新增蓄引提水能力2629万立方米,新增和恢复改善灌面42万亩,新增节水灌面12.8万亩。显著改善了南江大河镇灯油坪村、通江沙溪镇大梁城村等503个偏远、高旱山区村的农业用水条件,推动了农村产业发展。
    平昌县江口镇太平村,引进业主整治山塘6口,新建蓄水池6口,建设配套渠道4800米,新建蔬菜、食用菌大棚100多个,成为县城“菜园子”。
    水产发展基地化,基地建设园区化,园区建设市场化,推动了现代渔业快速发展。建成川东北最大综合性水产科技园和西部科技内涵最高的水生生物科技馆;引进民间资金,吸引社会投入,建成东郡、玉柏、石燕、合治寨等标准化、规模化渔业养殖基地50多处,建成大鲵、鳝鱼、甲鱼等特色名优水产养殖基地117处,年渔业产量6.1万吨、产值7.8亿元

育水景:打造水秀城美人水和谐美丽巴城

    山有林则美,城有水则媚。入夏以来,无论清晨或傍晚,巴河两岸都可看见人们休闲健身的身影。他们三五成群,其乐融融。
    2013年底完成的巴河治理一期工程,采取BT、BT+EPC等模式,对巴城河段14公里河道及两岸730公顷范围内河道、堤防、道路、绿化治理,桥梁、灯光、建筑风貌的整体打造。疏浚平整拓宽河道水面5.6万平方米。新建堤防10公里,柔性绿维生态护坡及景观节点打造12万平方米,堤岸柳树栽植10万株,完成投资4亿元;投资6亿元的巴河治理二期7公里堤防及景观闸坝工程完工后,巴中城区可形成14公里的美丽河道水景。 
    昔日城区脏、乱、差的河滩地,已变为“河畅、水清、岸绿、景美、鱼游”的“城河一体、水城相融、以水荣城”的河道景观工程,成为城区市民休闲、健身、游玩的最佳地。

护水质:多措并举为城乡居民提供优质水源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坚持大、中、小、微并举,以骨干水利工程为重点,完善水资源配置格局。布局合理、总量充足、生态良好、多源互补、科学调控的城乡水资源配置格局基本形成,水资源开发利用总量和渠江流域巴中境内防洪控制能力进一步提高。
    加强山区水土涵养,把重点小农水建设和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的水土保持工程结合起来,全市每年恢复建设20万亩,10年恢复建设180万亩,让地表穿上“水衣”,以小流域为单位综合治理水土流失3000平方公里,让地表穿上“绿衣”,恢复坡面水源工程拦蓄地表径流,延长汇流时间,保持湿地,调节水气候,补给地下水等多功能,保证水源地水质安全。
    组织公安、纪检监察、检察、国土、环保等部门联合重拳执法,依法查处非法采砂47处,规范整治砂石码头13处,河道乱采、乱堆现象有效遏制,提升了河道蓄水和河流自净能力。
    建立了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管理制度和“三条红线”控制指标、水资源管理实时监控系统、政府考核评价“三大体系”。将水资源三条红线纳入党委政府综合目标考核,建立水资源开发利用监测预警机制,将水资源“三条红线”作为规划和项目审批核准的重要依据,严格规划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对取用水总量达到或者超过控制指标的地区,实行一票否决,暂停审批建设项目新增取水,水资源论证和政府考核评价让“管水”真正硬了起来。
    编制实施《巴中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专项规划》和《巴中市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纳污能力核定和分阶段限制排污总量控制方案》,对188个乡镇水源地划定了保护区,采取项目补助和市场化投入为主的方式,大力开展入河排污口达标建设,规范入河排污口布局,治理中小河流600多公里,将水功能区水域纳污控制容量纳入县区目标管理,实行总量控制。全市水功能区和重要水库水质达标率100%。

防洪水: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并驾齐驱保安全

    骄阳似火,夏日的双桥水库工地仍是繁忙景象,工程车辆来回穿梭。为了加快施工进度,施工单位争分夺秒。
    “下雨一河洪水过,天晴一个干河坝。”巴中市地处渠江流域上游和大巴山暴雨区,地势北高南低,最大相对高差2299米,每年发生较大山洪灾害均在3次以上,且山高谷低暴雨洪水易集中遭遇,流程短、汇流快,峰高量大,陡涨陡落,破坏性极大。“水资源总量偏少、工程性缺水矛盾突出、季节雨水奇高奇低、旱洪灾害交替频发”已成为制约巴中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瓶颈,市水务局局长严敏如此说。
    巴中市坚持“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的思路,强力推进骨干水利工程建设。全市共建成中型水库4座、小型水库720座,县(区)城区堤防80公里,乡(镇)堤防320公里。现正加快推进天星桥等4座中型水库建设,随着红鱼洞水库的实质性开工,结束了巴中没有大型水库的历史。同时,巴中市依据水利部和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复的《渠江流域防洪规划》及《西南五省重点水源工程建设规划》,务实推动3座大型、5座中型水库项目前期工作。黄石盘水库项目建议书即将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批,江家口、青峪口水库项目建议书已通过水利部水规总院咨询,力争纳入“十三五”水利建设规划;官房沟、干沟河、双河、草庙子、望京5座重点水源工程项目已落实勘察设计单位,正积极开展可研设计工作,力争纳入国家“十三五”中型水库建设规划。巴中市已成为四川省大中型水库建设的主战场,这些水库工程建成后,将进一步增强渠江流域防洪保安能力,有效保障巴中城乡供水安全。
    巴中市高度重视防汛应急预警能力提升,市级财政先后安排800余万元建成市级防汛减灾应急预警指挥系统,实现国家、省、市、县(区)四级防汛指挥视频会商,提高了防洪抢险应急预警指挥调度水平。目前,全市新建成142个自动雨量站、23个自动水位站,在主要河道重要断面新建成自动视频监测点28个,实现了对全市重点防洪部位的实时视频监控,提高了防洪抢险应急预警指挥调度水平。在山洪灾害影响区、沿河场镇、新农村聚居点建设市县乡村4级应急广播系统,建成164个简易监测雨量站、30个简易水位站、8个气象6要素自动监测站。加快气象站网建设,使全市防洪抢险应急预警指挥调度水平实现了质的飞跃,极大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发布者: 信息中心 李  
全国首家水生态文明建设研究基地在成都挂牌成立 并面向全国发布课题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成都重点抓好公园水利厅
我省结束防汛应急响应
    根据金沙江堰塞湖险情变化,水利厅
金沙江干流发生山体滑坡壅塞河道(续报八)
    14日10时,堰塞湖水位较最高值下降超30米,坝前水深约25米,蓄水量约0.水利厅
金沙江干流发生山体滑坡壅塞河道(续报七)
    截至13日19时,堰塞湖水位(波罗站)2916.水利厅
省防指启动III级防汛应急响应
    根据《四川省防汛抗旱应急预案》有关规定,水利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