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社评:重启气候合作,有赖中美关系的大气候

19.07.2023  00:21

  7月18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中共中央外办主任王毅分别会见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克里。此前一天,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与克里进行了长时间会谈,有媒体称双方谈了近12个小时,“出乎许多人的意料”。在相关会谈中,中美双方都展示出落实元首共识、妥善管控分歧、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推动中美关系重回健康发展轨道的意愿。尽管相关细节仍未披露,但中美这次“谈得不错”,是不少人的直观感受。

  在两国关系处于建交以来最低谷的情况下,气候问题大概是中美可以“畅谈”的为数不多的领域之一。气候变化是全球性挑战,需要各国特别是中美这两个大国合力应对。中美曾在2013年成立气候变化工作组,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两国在2014年、2015年分别达成两份联合声明,这一突破极大振奋了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信心,并最终促成各方达成《巴黎协定》。现在中美重启高层气候外交,并且有一个好的开端,值得珍惜。

  中美在应对气变问题上不仅没有根本性矛盾,反而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为两国推进相关合作排除干扰。比起双方在减排方面的具体分歧,来自华盛顿内部的“政治气流”更容易产生颠簸,甚至把来之不易的合作局面掀翻。换句话说,中美在应对气变方面的合作,不可能作为沙漠中的绿洲而独立存在,它一定与中美关系的大气候息息相关。

  现在的障碍主要有两个。一个就是美国对中国核心利益的挑衅等行为,破坏了中美关系的大环境,势必影响中美气变合作。就在克里在华访问期间,美国传出我台湾地区副领导人赖清德8月份又要玩“过境”美国窜访的那一套,这无疑将对中美关系造成新的冲击。

  另一个则是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美方心态不正确,摆不正自己的位置。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近日就克里访华表态说,“世界应该加紧鼓励,实际上是施压中国采取更加积极的行动来减少排放”,还称中国不要“以任何形式声称自己是发展中国家,来逃避应该承担的责任”。

  这些居高临下的话,在中国人听起来十分刺耳,却被很多华盛顿政客当成理所当然。作为气候变化问题最大的责任方,美国根本没有资格跟中国说这个话。美国不但不能做一个监督者或发号施令者,反而应该是一个被监督者的角色。一来是因为美国的历史总排放量和人均排放都是世界最高的,二来是因为美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不负责任的表现。要说居高临下,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其他任何国家包括中国相对于美国都站在道义制高点上。

  克里的姿态就温和一些,他表示,中美可以利用气候合作来重新定义两国陷入困境的外交关系,并在应对全球变暖方面发挥带头作用。中国对此是有共识的,也做出了巨大的努力。最近一段时间,世界多地出现极端天气,彰显气候变化问题的严峻性,这更要求中美以最大的诚意和紧迫感相向而行。如果把气候变化所有相关领域的合作都能打通,那么将形成中美一个全新的合作局面,这也会是中美共同向世界发出的强烈正面信号。

  中国主动承诺,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所用的时间都远远短于发达国家,对中国来说是一场硬仗,但中国以强大的自驱力去推进,并将其当成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事。如果美国等所有发达国家都能向中国看齐,承担起自己该承担的责任,那么气候变化问题就不会如此困难。就从兑现承诺开始吧,发达国家明确承诺每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1000亿美元的气候融资,但目前融资总额不仅严重不达标,甚至还存在“掺水”“凑数”等问题。希望美国能早日补上这些欠账。

点击进入专题: 美总统气候问题特使克里访华

责任编辑:张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