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智库“倒逼”官方智库改革 关键在去行政化

31.03.2014  11:46

  全球智库分布

2月底,一家力争成为中国公共外交的重要智库——中国人民大学公共外交研究院揭牌成立。原国务委员、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前主任戴秉国任名誉院长,人大新闻学院院长赵启正任院长。

业内专家称,智库在中国迎来发展的最好时期。十八届三中会会就明确提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据权威机构统计,中国智库数量已达426家,仅次于美国。全球100家顶级智库中,中国占六席。

智库蓬勃发展,竞争时代随之而来。尤其是大量民间智库应运而生,让官方智库感受到压力。已有官方智库表示进行着史无前例的改革,直面竞争。

为何要改革

第一次向自己“开刀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研中心)直接为中央决策提供服务,名列世界智库百强,无疑是官方智库“第一梯队”的代表。眼下,国研中心正在酝酿一次史无前例的内部改革,国研中心一位资深研究员说,面对已经到来的智库竞争,国研中心正准备向自己“开刀”。

同样向自己“开刀”的还有全国各地的社科院。据新京报记者统计,三中全会后,上海、四川、江苏、甘肃、湖南等近10家省级社科院,均传出内部改革的声音。社科院系统的“龙头老大”中国社科院,内部改革开始的更早,2011年就已启动创新工程,其中一项重要改革措施也是人员管理和激励机制改革。

在国研中心这名研究员和某直辖市社科院部门负责人张震(化名)看来,官方智库改革“动力”,主要源于智库的大发展和竞争时代的到来。“民间智库成长很快,国际智库也在跟我们‘抢生意’。说生死关头不准确,但如果不改革,极有可能边缘化,甚至出局”,张震说。

给张震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在三中全会引发的智库方案竞争中,民间智库显示出影响决策的实力不容小视。

在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看来,民间智库已经度过了最艰难的阶段,在与官方智库的竞争中,话语权越来越大。

除了民间智库,在我国日益活跃的一些国际智库,也让官方智库感受到了压力。“那些影响力大的民间智库,参与的多是国家决策,对我们这些地方社科院造成的压力还不太大。但是,一些国外商业机构经常跟我们‘抢生意’。”张震说。

以全球著名智库兰德公司为例,最近几年,先后承接了天津滨海新区远景规划、广州知识城战略规划等项目,并为海南提出了改组财政系统、改组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等方案。

改革难在哪

智库改革关键在去行政化

虽然在民间智库、国际智库的双重压力下,官方智库的改革大幕已经拉开,但张震认为难度很大,“倒逼转型未必能真正伤筋动骨,解决不了去行政化等体制机制难题”。

具体到国研中心的改革,体制机制就是最大难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坦言,“我们感到最关键的是体制机制问题。中心面临的很多挑战从根源上讲,就是体制内管理和建设专业智库的关系问题。

该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余斌则具体指出纠结所在:受行政化制约,研究机构和智库应有的学术激励得不到体现;人才利用、进人机制以及汇集和利用国外人才资源难度大。

除了国研中心是公务员管理,其他官方智库很多都是隶属于某个政府部门的事业单位,张震告诉记者,“我们首要的是让领导满意。课题项目争取过来,我们也想独立研究,但是经常有政府部门的人暗示我们,他们领导希望的方案是什么样的。不按领导的意思走,课题就通不过。长此以往,还谈什么学术能力、研究能力?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何帆也撰文提出相同问题,“政府部门的研究机构提供的政策建议不可避免地会掺杂部门利益。

此外,事业单位对应行政级别,上升渠道狭窄,“从科员到副处,这一步就挺难,升到正处更难。智库竞争实质上就是人才竞争,但刚毕业的学生只能是科员,每个月才挣两三千块钱,还看不到晋升希望,怎么可能留住人才?”张震说,他所在的社科院虽然地处直辖市,但至多能招录到国内高校的博士生,而国际智库却是高层次海归云集,“前不久,院里一个所长和一个副所长都跳槽了,损失不小,但没有办法”。

如何改革

不同智库建竞争平台

官方智库到底如何改革,探索正在进行。例如今年1月,甘肃省社科院联手白银市政府,组建了白银分院,甘肃省社科院院长王福生说,成立分院就是要打破现行的行政级别体制,在分院试行新的人员管理模式、激励机制。

国研中心的改革已经酝酿了3年,据了解,该中心已经形成了一个内部改革方案,涉及“人如何组合、课题怎么做、内部机制如何调整、人才怎么调动起来”等人、财、物各个方面,但从去年11月起,方案一直在内部讨论。

尽管如此,一些民间智库人士认为,一段时间内,体制机制障碍不能解决。但即使维持现行体制,官方智库也能有所为,最终还是要靠成果说话,要站得高更要看得远,才能有竞争力。

张震认为,对比民间智库的表现,官方智库不尽如人意,特别是屡次公开发布错误预测,更降低其声誉,比如2008年金融风暴爆发和影响就看走眼,认为其不会影响到中国。在房价问题上,一些官方智库更是屡判屡错,不但影响政府决策,同样影响到社会公众。

民间智库政通境和节能研究所所长付华辉认为,“让官方智库克服体制障碍、有所为,现在最需要的就是依据市场规则,由官方组建一个公开透明的竞争平台,明确招投标标准和规则,不论是官方智库还是民间智库,都要通过这个平台拿课题拿项目”,他建议,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可以率先试行这样的平台。

多次参与中央文件起草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名誉会长高尚全,也有类似的智库公开竞争想法。他对新京报记者说,选择不同的智库同台竞争,不但能提高智库的竞争水平,同时能提高政府部门的决策水平。

新京报记者 王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