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四川省委:关注“三区”教育 夯实教育精准扶贫基础

26.01.2016  10:47

 

  四川新闻网成都1月24日讯(川网集团省两会报道组记者 漆奇 杜玉全) 四川省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连片特困地区(以下简称“三区”) 乡村教育发展缓慢,乡村教师不仅工作任务繁重,而且收入待遇很低、住房条件恶劣,其职业发展吸引力不足,导致“三区”乡村学校师资紧缺问题比其他地区更为突出、结构性缺编问题也更为严重、师资补充更为困难,阻碍了当地的脱贫工作。在省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期间,民进四川省委提出加大“三区”乡村教师支持力度,夯实教育精准扶贫基础。

   调研:“三区”教师周转房缺口大 工资低

  民进四川省委表示,根据调研,按照国家“十二五”规划规定农村教师周转房人均面积35平方米的标准计算,仅凉山州美姑县就缺少教师周转房21074平方米,主要缺口在乡村;“三区”部分乡镇学校和村小教师无单独住房,有的夫妻在同一学校任教也只能分别居住集体宿舍。而且“三区”乡村代课教师缺乏保障,他们往往无编制,工资低,没有养老和医疗保险,是凉山贫困教师中的极贫人群。

  针对四川省“三区”乡村教师贫困现状,民进四川省委建议,尽快发布四川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办法(2015—2020年)》,在全面落实国务院《支持计划》所定目标任务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我省“三区”乡村教师支持力度。提高乡村教师工资待遇,使其工资收入不低于城镇教师收入水平;各市县可根据自身财政收入水平,制定高于省级的补贴标准,做到待遇留人。其次实施城乡有别的优秀教师激励制度。

   津贴:任教“三区”省特级教师 可按艰苦类别提高3至5倍

  民进四川省委举例称,四川省特级教师津贴,省里统一规定每月400元,可将任教于“三区”的省特级教师津贴,按地区艰苦类别提高3至5倍,由省本级财政直接支付,如享受津贴待遇的教师调出“三区”,就不再享受该标准津贴。对长期坚持在农村任教、教学成绩显著的乡村教师可按教学年限或教学成果给予补助或奖励。实施“三区”乡村教师关爱行动计划,逐步形成越往基层、越是艰苦,地位待遇越高的激励机制,确保乡村教师自身及家庭生活质量,提升乡村教师的社会地位和职业自豪感。对现有代课老师,政府应该参照编制内教师的保障措施,将其纳入财政保障范围,依法依规为他们缴纳各项社会保险。

   住房:“三区” 代课老师达到工作年限 可纳入政府住房保障范围

  民进四川省委还建议实施乡村教师优先安居工程,政府职能部门根据“三区”教育发展总体规划,按照先乡镇中心校后城市中小学的顺序,制定乡村教师周转房建设规划,力争到2020年全面满足乡村教师周转用房;在落实廉租房制度时将乡村教师单列对待,在乡镇修建教师公寓,为乡村教师提供平价安置房;为边远山区村小教学点教师提供住房专项补贴;对夫妻双方都是乡村教师的,优先保障住房;为“三区”乡村代课教师按月提供住房补贴,将达到一定工作年限的代课教师纳入政府住房保障范围。

  同时,建立省级统筹选拔乡村教师补充机制,扩大特岗覆盖范围;加强师范生本土化培养,定向培养一专多能的乡村教师,解决乡村和薄弱学科教师短缺问题;重点推动城镇学校和乡村学校、中心学校和村校教学点之间教师相互交流教学的固定机制,实施学区一体化管理;依托内地名优学校,建立内地名校与“三区”学校一对一、多学科、全方位对口帮扶模式;建立内地与“三区” 乡村校际间校长双向对口交流、交换挂职至少1年的工作机制;建立校际间教师交流学科全覆盖、帮扶指导常态化工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