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资入金融业是解决“融资难”根本途径

19.11.2013  14:51
核心提示:如何在深化金融改革进程中,让民间资本圆银行梦?近日,长期从事民营经济和民间金融研究的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民   如何在深化金融改革进程中,让民间资本圆“银行梦”?近日,长期从事民营经济和民间金融研究的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教授就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的发展趋势以及民营社区银行的发展等问题,接受了《第一财经日报》的专访。

引导民资进入金融领域
第一财经日报:长期以来,人们对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抱有很高期望。您认为银行业对国内民间资本开放对完善中国经济体系有哪些重要意义?
辜胜阻:让民间资本设立更多的民营银行有利于发挥民间资本在金融改革中的“鲇鱼”效应,构建竞争有效的多层次金融体系。
我国经济发展中不仅要有顶天立地的大中型企业,还要有铺天盖地的小微企业。当前实体经济正面临融资贵、用工难、税费重、成本高、利润薄的五大困境,大量的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难以生存。
对小微企业免税使其轻装上阵,我们呼吁了8年,现在终于兑现了;鼓励民间资本发展更多的民营银行我们呼吁了15年,今年也看到了积极进展。
引导民资进入金融业是解决金融体系与企业体系不匹配导致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根本途径。我国高度集中的金融体系与高度分散的企业体系之间不相适应,企业体系高度分散,中小微企业占全国企业的99%以上,而金融体系却高度集中,国有大中型银行占据大部分信贷资源。
由于受到银行“重大轻小”的规模歧视和“重公轻私”的所有制歧视,大量的民营中小微企业出现融资难和融资贵。与此同时,由于投资渠道不畅,大量的民间资本出现投资难,找不到投资出路,大量涌向房地产、高利贷等领域。
解决这一问题,根本举措是让民间资本能够设立中小金融机构,构建和企业体系“门当户对”的金融体系,让大银行支持大企业,小微金融机构支持小微企业。与大型银行相比,中小型银行不具备竞争大客户的能力,可以专注于中小微客户。如此不仅能缓解小微企业的融资困难,也有利于缓解大量民间资本找不到投资渠道的问题。
准入应从民营社区银行开始
日报:您认为民资进入金融领域如何才能避免像民生银行(行情,问诊)一样走上与国有大银行业务相似的道路,您在民营银行的注册资本、服务对象、地域限定上有哪些建议?
辜胜阻:放开民间资本在民营银行上的市场准入应该先从民营社区银行起步。我国金融体系的最大问题在服务草根经济的草根金融、社区金融。金融改革的重心应鼓励民间资本进军此类金融机构,尤其是民营社区银行。
我认为,草根金融机构可分为五类:一是银行类金融机构,包括村镇银行、民营社区银行;二是合作类金融机构;三是准金融机构,如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典当行、PE和VC等股权投资基金和资本运作等;四是互联网金融等新金融;五是金融中介服务机构。
小额贷款公司解决了一些小额、分散、短期的资金需求,是我国信贷市场的重要补充力量。目前我国小贷公司数量已超过7000家,贷款余额接近8000亿元。小贷公司的发展存在诸多限制,例如资金来源窄、贷款利息高、融资能力差等。
我国村镇银行自2007年2月开始试点,现已超过1502家。但是大银行对发起成立村镇银行没有积极性,而民间资本又受到法律限制,很难成为村镇银行的主发起人。
互联网金融起步晚但发展快,依托互联网办理各种金融手续和业务,可以有效缩短交易时间,降低交易成本,提升交易效率。互联网金融直接面向个人和小微企业,能够缓解当前众多小微企业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美国社区银行是稳定美国经济的基石。美国共有社区银行7000多家,占美国银行总数的90%以上,虽然其资产总额只占银行业的21%,但社区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却占56%。美国社区银行的定位是服务中小客户,本地区放贷成本低,瞄准小客户、瞄准差异化、瞄准本社区。金融危机中虽然一部分社区银行受到重创,但绝大多数社区银行的表现优于大银行,社区银行在美国商业银行体系中的地位并没有下降。
在国内,浙江台州泰隆银行也是类似社区银行的商业银行。经过将近二十年的发展,泰隆已拥有10万户贷款客户,户均贷款50万元。泰隆银行利用建立在中国人情社会背景下的信用文化,优化信用保障体制,严格控制贷款风险,去年年底贷款不良率仅为0.52%,成为浙江省内首屈一指的民营社区银行。

加快民间金融立法
日报:自9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之后,市场对政府降低金融业准入门槛的预期不断提升,也有一些企业提出建立民营银行的申请,但是业内也担忧在利率市场化改革还没有到位的情况下,民企进入金融业会加大金融领域的风险,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辜胜阻:金融改革总的方向应该是市场化、系统化和国际化。在市场化方面,要有多层次的市场体系、多样化的组织体系和立体化的服务体系。在系统化方面,要完善金融监管,推进金融创新,维护金融稳定等。国际化方面重要的是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
金融改革是先“主体多元化”,还是先“利率市场化”,有不同观点。我认为应该先“主体多元化”,后“利率市场化”。
目前,金融领域,特别是在银行业领域,市场主体主要还是以国有大中型银行为主。在供给不充分的情况下,先行利率市场化将使银行处于强势地位,增强大型银行的定价能力,这对于面临融资贵的中小微企业是不利的。
因此,要先通过构建多层次的股权投资体系、多层次的金字塔形的资本市场体系、多层次的商业银行融资体系,先从供给端发力,来推进金融市场的主体多元化。构建多层次的商业银行融资体系非常重要的是要放开民营社区银行的市场准入,形成多元市场竞争主体,在此基础上推动利率的市场化。只有在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下,利率市场化才有利于缓解当前小微企业面临的严重的“融资贵”问题。
推动民间资本发展民间金融可使金融改革风险最小化。
首先,通过加快民间金融立法,明确民间金融的合法地位,建立一个规范民间金融活动的秩序框架,将其纳入法制化轨道,使民间金融从“地下”野蛮成长走向“地上”理性发展,可有效控制和防范民间金融风险。
其次,与大银行相比,民间资本设立的草根金融规模相对较小,风险更容易控制和解决,并且出现问题后对整个金融系统的冲击相对较小,大力发展民间金融可降低金融市场风险。
最后,在风险控制方面,民间金融也有自身的优势。如社区银行扎根于社区,能深度掌握社区居民和小微企业各种信息,有效识别和控制风险;互联网金融通过利用自身的大数据资源优势和云计算技术,有效识别和控制风险,其贷款违约风险甚至低于大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