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多四川31位民警牺牲 今年将建公安英烈纪念碑

03.04.2015  11:37

本报讯(记者 刘宏顺)为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稳定,我省公安民警付出了巨大牺牲,2012年至2015年初,我省共牺牲民警31人。4月2日清明节前夕,记者从省公安厅获悉,为缅怀英雄,今年我省将建四川公安英烈纪念碑。

派出所民警风险最大 交通事故积劳成疾是主因

2012年至2015年初,我省共牺牲民警31人。从死亡分布情况分析,派出所、刑侦、缉毒、交警风险最大。”省公安厅政治部人事处相关负责人提供的名单显示,派出所民警以11人的牺牲数字,占比最大。

一般认为缉毒民警或刑侦民警危险系数最大,但3年多来的实际情况却是派出所民警牺牲人数最多,这与我省目前警力下沉,派出所处警增多的情况基本吻合。”该负责人分析说。

公安民警为何成为高危职位?人事处提供的数据显示,执法中遭遇交通事故、积劳成疾猝死是致我省民警牺牲的最主要原因。据统计,遭遇交通事故或车祸中的二次伤害导致执法民警牺牲的共16人,占总牺牲人数一半以上。此外,近年来公安保卫工作任务日趋繁重,涉抢涉爆暴力犯罪增多,突发性、群体性、流动性案件频发,使公安民警特别是一线公安民警,长期处于巨大工作压力中,精神高度紧张,猝死在工作岗位的民警有9人,其中脑溢血5人,心脏病2人,跟前几年相比呈上升趋势。

更让人惋惜的是,近年来牺牲的主要是26至45岁的青壮年民警,其中26至35岁的民警11人,36至45岁的民警14人。为缅怀英雄,今年我省将在省公安厅战训基地建四川公安英烈纪念碑。

装备和能力升级 为减少民警牺牲提供保障

与其他职业相比,公安民警面临着高职业风险;但同系统相比,我省民警的牺牲概率在全国并不高,安全指数位于全国前列。根据省公安厅提供的数据,2014年,全国公安机关共牺牲民警393人,平均每天就有一名民警牺牲。“这其中相当一部分归功于执法装备的改善和提升。”省公安厅政治部工作人员介绍,过去,公安基层所队的交通工具,装备的大量是摩托车、微型面包车,不少甚至是即将报废的带病车,因此交通事故频发,造成人员伤亡。而这些年交通工具的改善,有效避免了机械故障导致的交通事故发生,再加上单警装备、防弹背心等装备的配备,都为减少死亡率、降低伤残率提供了较好的物质保障。

此外,近年来我省公安系统规范执法,不断提高公安民警的执法能力和水平,也为保护民警生命提供了坚实的盾牌。

据悉,今年起,我省还将启动“战训合一”制度,将全省9万民警全部纳入轮训,让民警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打得赢、跑得动”,并且让执法过程更加规范、科学。同时,今年我省还将重点推动公安队伍信息化建设,通过大数据、云平台等手段为民警穿上科技“防弹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