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

24.08.2017  11:52

近年来,民营经济在推动我市经济发展、带动就业创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成都新一轮产业大发展中,民营经济还将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助力城市的崛起和兴旺。7月2日,市委召开产业发展大会,吹响了新一轮产业发展的号角。7月8日,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创新要素供给培育产业生态提升国家中心城市产业能级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在产业大发展的新一轮驱动中,民营经济不能缺席。

目前民营经济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

一,要求苛刻 融资“难、贵、慢

民营经济“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目前,我市经济的发展和就业增长问题越来越依赖于民营经济的发展,如果民营经济依然被融资难的问题所羁绊,那么经济的转型升级将从何谈起?

当前民营企业发展融资困难一方面是由于民营企业自身财务管理不够规范,信用等级不高造成的。而另一方面,现有银行体系更热衷于服务国有企业和大工程大项目,部分商业银行对民营企业的抵押和担保条件要求比较苛刻,对民营企业“惜贷”现象明显,民营企业申请贷款中间环节多、放款慢、收费高、难度大,且申请到的资金使用周期短。此外,部分区县金融机构服务手段缺乏,对民营企业支持力度不足;小贷公司、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容量不够,服务缺乏专业性等问题也是导致民营企业融资“难、贵、慢”的主要原因。

对策:优化融资模式 拓宽融资渠道

针对以上问题,给出的建议是:首先,由政府牵头组建银企合作平台或者专项基金。目前成都市有银企院校四方对接平台,由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牵头, 成都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承办,融资服务部在企业有融资需求的时候,带领相关金融机构实地走访察看,针对公司问题具体的给予解决融资问题的指导,通过给企业宣讲“壮大贷”资金池等形式,引导金融机构优化适合民营企业需求特点的金融产品、融资模式、担保方式和服务流程,减少贷款中间环节,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同时,建立应急转贷、风险补偿机制。探索以本地担保机构为平台,与银行合作建立应急转贷资金池,解决企业过桥资金问题。指导重点产业园区根据自身能力和发展需要,设立风险资金池或专项基金,建立或完善应急转贷和风险补偿机制及相关管理细则。扩大信贷投放规模,增强信贷服务有效性。推动落实差异化信贷政策,引导信贷资金更多的投向新兴产业、小微企业和重点支持领域,适当提高风险容忍度。推动银行机构合理确定贷款期限,改善资金需求时间错配;推动银行机构对市场前景较好,但暂时经营困难的小微企业,推广循环贷款、展期续贷、年审制贷款等产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面对金融机构缺乏服务手段和专业性的问题,则建议拓宽 企业融资渠道 。比如加强政银合作,为民营企业量身定金融服务产品,通过主板市场、场外市场、债券方式、产业引导基金等直接融资方式,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通过培训或制定指导服务意见等方式,提高地方上小贷公司、担保公司等全体工作人员的专业化水平,以便为民营企业提供更专业、灵活的服务。

二,人才匮乏 ,因此完善人才机制 解决企业后顾之忧

当前,创业创新已经成为常态,但企业的创新绝不是空喊口号,而必须依托人才队伍的建设,“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个企业如果缺乏创新人才,何谈创新和转型。

无论是处于创业期、成长期还是快速发展期的民营企业,都面临着人才短缺问题,到了企业需要上市和国际化的阶段,人才匮乏更为严重。具体原因如下: 一是受交通、地域等条件影响,偏远郊县的企业招工难,高端专业人才难招聘,难留住,流动性大,人才储备少。二是档案管理、职称评定、人才落户及购房受限等原因导致人才不愿意向偏远郊县流动,从而阻碍当地民营经济发展。三是产业新政里针对企业引进人才的扶持奖励政策门槛偏高,很多中小企业的高管人才都无法享受。四是社保费用、人工工资等持续上涨,使得一些中小企业(尤其是以人力为主的服务行业)负担大增,从而在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上力不从心。

对策:健全信息平台 搭建人才环境

民营企业要吸引优质人才,完善相关人才机制是关键。要在个税、落户、住房购买等方面实行更加优惠的政策;在档案管理、职称评定等方面提供更多便利;积极引入高层次人才服务机构,实施人才安居工程,解决引进人才子女就学和配偶就业问题,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下,无后顾之忧。

同时,完善教育、医疗、养老、商业等配套设施也能为企业吸引、招募和留住优秀人才创造良好的环境。建立企业紧缺人才信息库,进一步健全我市企业人才供求服务信息平台,定期召开人才对接会,组织有针对性的专场招聘会,让更多的专业人才在民营企业施展才华。此外,建议当地政府在社保、税收等方面给予中小企业更多优惠政策,减轻企业的负担,从而相应增加人员收入以便留住人才。

三,优化政务环境 助推民营经济发展

良好的政务环境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就是资源,就是竞争力、生产力。推动民营经济发展,要不断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提升对民营经济的认同感,营造有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政务环境,才能让企业健康发展。

行政审批“多、长、难”是民营企业普遍反映的一个突出问题。部分企业反映,在政务中心办理一些手续时程序繁琐,周期较长,影响企业正常经营,例如随着《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正式颁布实施,房产证、土地证两证合一,从提出申请日起需要30日内才能完成整个流程,作为企业来说这个办理周期太长。效率非常低下。

再有,政务服务机制方面还不够完善,执法部门在对企业的监督管理中,存在“一刀切”“一罚、一关”了之的情况,以金融行业为例,目前成都工商登记部门基本上不新增投资类公司,变更也受限。本次调研企业反映最多就是交通问题以及水电气的保障问题。此外,因企业自身局限,对政府发布的项目信息、涉企政策等很难第一时间了解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和利用职权捆绑销售,以管理为名制约企业正常经营都时有发生。

对策:坚持问题导向 规范审批职能

针对上述问题,按照成都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坚持问题导向,激发创业活力提振投资信心;开展常态服务,提升政务服务的规范性、及时性和精准性”的大会精神,建议政府规范和整合行政服务中心各部门的审批职能,把各部门审批的项目、内容和方式紧密的串联、互联、并联在一起,形成一起办公、流水审批、相互制约、合规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