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医院”定价权放开 群众看病也能报销

10.04.2014  11:26

制图 杨仕成

华西都市报:当前,我国医疗服务领域供求矛盾特别是多层次医疗服务需求与供给之间矛盾较为突出。受各种因素影响,民营医院发展缓慢,规模偏小,服务数量在整个医疗服务市场中的比重较低(10%左右)。2013年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放开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价格,促进多元化办医。

国家发改委、卫计委、人社部昨日公布放开非公立医疗机构(俗称“民营医院”)医疗服务价格、鼓励社会办医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加快进入医疗卫生领域,增加医疗服务供给,缓解群众看病难的矛盾。

根据三部门公布的《关于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实行市场调节价有关问题的通知》,各省(区、市)今年6月底前向社会发布本辖区内公立医疗机构(俗称“公立医院”)名录,名录之外的所有医疗机构为非公立医疗机构,其提供的医疗服务价格实行市场调节。

这份文件明确,凡是符合医保定点相关规定的民营医院,各地都会将其纳入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的定点服务范围,并执行与公立医院相同的支付政策,不得区别对待,保证群众在医保定点的非公立医疗机构看病就医费用能够及时报销。

各地将制定医疗机构服务价格行为规范,民营医院须严格执行明码标价和医药费用明细清单制度,通过多种方式向患者公示医疗服务价格,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对医疗机构的价格违法行为,价格主管部门将及时调查并依法严肃查处。

三问新政

1

能否缓解“看病难”?

30多岁的北京居民小包是个典型的“北漂”。不久前,她的丈夫突发脑溢血,在附近公立医院抢救无望后,她设法将丈夫送往北京著名的宣武医院。小包说,民营医院鱼龙混杂,所以从没想过去民营医院看病。

小包对民营医院的看法在亿万城乡居民中确实有一定的代表性。

北京大学中国卫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国恩表示,由于体制机制等因素影响,我国民营医院长期得不到应有的扶持,在技术实力和政策支持上和公立医院待遇悬殊,多数民营医院只能在公立医院的夹缝中艰难生存。“在许多西方国家,医疗服务和技术最好的医院往往是民营医院,而不是公立医院。我们国家正好相反,民营医院得不到应有的发展,许多病人不敢去民营医院看病,很多民营医院也请不到、留不住好医生。”刘国恩说。

2

能否吸引民资办医?

放开民营医院医疗服务价格对民营医院发展肯定有好处。如果价格不放开,一些个性化的特色服务等业务就没法做。”拥有四川省最大民营医院——成都市西区医院的郝士权说。耗资4亿元,按照三甲医院标准建设的西区医院大楼高达26层,拥有800张床位,是四川第一个拥有三级乙等综合医院资质的民营综合医院。15年来,这家医院拥有卫生技术人员663人,其中高级职称80人,中级职称120人,还配备了进口自德国、美国等上亿元医学诊疗设备。

对于要求各地将符合医保定点相关规定的民营医院纳入医保等社保定点服务范围,并执行与公立医院相同的报销支付政策,许多民营医院认为这是重大利好。“我们欢迎这些好政策,期待尽快让我们纳入医保报销定点医院。”首都第一家大陆和台资合办的民营医院——北京宝岛妇产医院董事长杨文秀说。来自福建莆田的杨文秀在全国还投资了9家皮肤病专科和多家综合性医院与产科医院。

3

松绑还有哪些障碍?

曾任多家公立和民营医疗投资与管理机构高管的张松伦表示,价格放开势在必行。但是否能顺利成功?他认为还得取决于多重因素。“在医疗主流福利化、上下游外部市场化的背景下,价格双轨制甚至多轨制如何和谐发展?医保、商业保险是否能公平做到选择性价比优的医疗产品?

在张松伦看来,其他一些因素也至关重要:政府如何对医疗服务成本、价格进行评价、监测和引导?医改组合拳中的其他拳脚如何松绑?例如服务准入、行政区域规划、自由执业、医保定点、人才引进、职称评定、科研立项等。

民营医院谨慎看待松绑

厦门长庚医院是一家台资医院。这家医院总执行长刘智纲认为,从一定程度上讲,新政策可以让民营医院开发更多的服务项目,提供更好的、更高端的服务,这是一个机遇。“在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十分低廉的情况下,民营医院是不会提价的。否则,病人会用脚投票,到区内7家公立医院看病。”这家医院院长商炜炜表示。

长庚医院不会因为这项政策出台就对医疗服务价格进行大幅调整。我们不想变成为少数人服务的贵族医院。作为一个提供24小时服务的医院,我们把更大的力量放在如何为一般民众提供更好的服务上。”刘智纲说。

本组稿件均据新华社

原标题:民营医院定价权放开 看病也能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