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养老院成本将大减 一个床位等166年将成历史
北新桥街道为辖区养老院搭建了智能化平台,老年人可以上网聊天。首席摄影记者 吴宁/摄
李红兵 市民政局副局长
张恺悌 “中国老龄产业协会”副会长
■《决定》原文摘录
放宽投资准入……放开育幼养老……等服务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
就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公布的当天,为期三天的“2013北京国际老龄产业博览会”在北京展览馆拉开大幕,5万老人参会。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李红兵接受北京晨报记者采访时说:“政府努力的方向就是,让市民像享受丰富又便捷的饮食业服务一样享受养老业服务。”
现状 公办一床难求 民办价格太高
目前百姓意见最大的就是公办养老院一床难求,而民办养老院又价格昂贵。有媒体计算过,像“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这样物美价廉的养老院,等一个床位要排上166年。
李红兵表示,第一福利院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准确地讲,它并非标准的养老院,而是社会福利机构,以前只接收国家优抚的老人,运营成本和入住的老人都享受补贴。这些年向社会开放后,依然实施老政策,就变成了畸形产物,才会出现“一个床位等上166年”的极端现象。
“中国老龄产业协会”副会长张恺悌表示,当市民感觉到一床难求的时候,往往不是要送一位健康的老人入住养老院,而是要给一位失能或失智老人找个放心的家。失能老人对于养老院的需求是一种“刚性需求”。目前北京市的养老床位8.2万张,入住率只有60%,大量闲置的床位恰恰是因为不能给老人提供相应的服务。
李红兵也表示:“此前建成的养老院走的都是计划经济的思路,对老年人不理解也不了解,用类似建设疗养院的方式来建设养老院,提供的服务就不能真正对应老人的需求。”
目前我国养老机构的形式泾渭分明。公立养老院享受着政府在土地、人员、运营等方面的大量资金投入,几乎实现零成本运营,而民办养老院享受到的补贴微乎其微,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张恺悌告诉北京晨报记者,出于调研需要,经常邀请一些民营养老院的经营者参与讨论、畅谈意见,这样的“座谈会”往往开成了“控诉会”。
措施 民营养老院成本将大减
在“2013北京国际老龄产业博览会”上,面对着逛会的老人们,李红兵说:“大伙还都记得几十年前,人们站那儿等吃饭的场景――如今的养老业就是这种状态。但是随着我们的发展,相信未来的养老业可以随时为您提供丰富多彩的个性化服务。”
李红兵说:“政府以往制定的养老政策体系都是服务‘小众’的,如今却要服务‘大众’――今天我们面对着史无前例的银发潮,服务‘小众’的政策体系就变成约束性的成本,变成了制约发展的门槛。”
如何降低这些成本、砍掉这些门槛就是今明两年政府需要努力突破的方向。这些门槛包括土地政策、税收政策,甚至社保政策。
“好在市政府已经完成了顶层设计――《北京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意见》已经出台――这个政策未来10年都不会过时。”
李红兵表示,“意见”将分解为若干项任务,到2014年需完成其中的80项任务,为此政府各部门陆续出台的政策文件会多达60余份。我们希望这些政策可以切实支持北京养老业的发展。”
《意见》提出:用于建养老院的土地将实施政府划拨,社会力量建设的非营利性养老院一张床位最高可有5万元补贴,收住一位失能老人每月补贴500元。
再加上配套的水、电、气等相关税收的政策优惠,民营养老院的成本至少要比原来减少三分之一。李红兵表示,老人进入养老院的收费也会随之降低,而服务质量将会提高。
方向 公办养老院只能来兜底
李红兵表示,不论是公立还是私立养老院,今后都应按照市场的规律和方式运行。政府将对公办的养老院实施改革,“我们想让它逐渐回归到这样一种状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按照市场规律来办事,原来公办的养老机构,进行公办民营,把添加在公办养老院里的政府补贴部分,一是剥离出去一部分,把应该贴补的部分进行透明化;二是把补贴补给真正需要政府兜底的对象上去。”
今年起由政府投资建设的养老院,都将实施“公办民营”,引进专业服务商,为市民提供优质的养老服务。而所谓的“公办养老院”只接收“三无”老人、高龄老人、失能和失智老人,以及低收入的“失独”老人,这就是所谓的“只起政府兜底儿的作用”。李红兵表示,只有理顺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养老行业才能健康发展。
■探索
“公办民营”养老院样本剖析
高昂护理费让床位闲置
占地近3000平方米,相当于半个标准的足球场,却只放65张床――首家以“养护院”命名的养老院9月出现在北京海淀区稻香湖一带。与其他养老院抢着收健康老人不一样,它只接收失能、失智老人。这家养护院就是“公办民营”的试点――由海淀区投资建设,交由养老服务商“万福年华”负责经营。
据工作人员介绍,由于接收的是失能失智老人,空间就很重要,楼道、电梯都不是按一个自由活动的人设计的,而是按方便轮椅和病床的移动来设计的。与别的养老院不一样,这里设有临终关怀室和宗教室。子女通过电脑平台和手机微信了解老人的状况。
但是,当政府新建成的养老院交给如“万福年华”这样的社会资本运营后,又一个问题浮出水面――高昂的护理费依然会让床位闲置。
记者从“万福年华稻香湖养护院”获悉,接收一个完全失能的老人,照料费用是最高的一档――每月4500元,而床位费是最低的一档――每月2600元。工作人员解释说,失能老人对居室不会有太大的要求,因此一般安排6人同住的多人间,但是对护理员的要求就非常高,护理员每两个小时要帮老人翻一次身,因此护理费是最高的。
建议设立长期护理保险
每月7100元的费用对任何一个家庭来说都是不小的负担。张恺悌告诉北京晨报记者,到2015年,我国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将达4000万人,比2010年增加700万人,占总体老年人口的19.5%。其中完全失能老年人达1240万人左右,占总体老年人口的6%多,比2010年增加160万人。要想应对如此庞大的失能老人群体,中国必须着手建立“长期护理保险”――40岁起缴纳保险金,老了以后享受卧床护理费用报销,只有这样才能减轻家庭的负担,也才能真正实现社会基本养老服务的均等化。
李红兵也在老博会上呼吁:“希望可以将属于医保范围内的康复护理内容由目前的30多项扩大到70多项;希望可以采取医保份额分一点、财产资金切一点的办法,阶段性地解决长期护理保险出台前老年康复护理费用过高的问题。”
晨报首席记者 崔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