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2013年163个民生项目全面完成 市民代表满意度97%

28.12.2013  04:37

黄新初葛红林讲话 邓修明李昆学出席

当前,成都进入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面临经济发展提质升位、城市管理转型升级的重大使命。做好民生工作,既要饱含关爱民生的“第一情感”,也要把握务实创新的“工作艺术”,需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正确处理“全局”与“局部”的关系,做到全面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统筹;

正确处理“兜底”与“提标”的关系,做到保障基本需求和提升幸福指数相协调;

正确处理“尽力”与“量力”的关系,做到尽力而行和量力而为相适应;

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做到政府主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

本报讯(记者张魁勇李影康庆)昨日,我市举行2013年为民办实事民生工程综合验收汇报会,邀请市民代表担任“评判官”和“阅卷老师”,对今年民生工程完成情况进行一次集中盘点,向大家交上市委、市政府的“民生账本”和“民生答卷”。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黄新初,市委副书记、市长葛红林出席会议并讲话。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邓修明,市委副书记李昆学出席会议。

我市2013年为民办实事民生工程分为10个方面163个具体项目。42位市民代表和市级相关部门,通过日常暗访和半年、年终集中检查等多种形式,对每个项目进行了逐一考核。163个民生项目按照预定目标全面完成,市民代表总体满意度达97%。汇报会前,各位市民代表又实地查看了北城改造、环城生态区、社区养老设施建设等一批民生项目,共同检验民生工程的实际成果,见证民生改善的重大变化。

会上,5位市民代表作了发言。“你们的发言感情真挚,语言朴实,能够充分感受到大家对过去一年市委、市政府民生工作的由衷肯定,对今后民生建设的更高期许。这既是对我们工作的认同,又是我们做好下一步工作的动力。”黄新初说,回顾这一年来的为民办实事民生工程情况,一是坚持“扩标提面”,公共财政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本特征更加鲜明;二是践行“三视三问”,民生工作的方式方法更加完善;三是注重“实在变化”,科学发展领先发展的惠民成效更加明显。全市各级各部门坚持民生优先、民生为重,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各项民生工程,做了大量利民、惠民、便民、助民的实事,确保了民生工程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这些民生改善的点点滴滴,都浸润着全市党员干部的为民情感和辛劳付出,体现出广大市民的热心支持和踊跃参与。各位市民代表也以饱满的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积极投入工作,充分发挥了反映民意、督促落实、公正评议的重要作用。对此,市委、市政府表示衷心感谢。

黄新初说,当前,成都进入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面临经济发展提质升位、城市管理转型升级的重大使命。民生工作既面临新的机遇,也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做好民生工作,既要饱含关爱民生的“第一情感”,也要把握务实创新的“工作艺术”。为此,做好民生工作需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一是正确处理“全局”与“局部”的关系,做到全面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统筹。民生问题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涉及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必须把民生工作置于科学发展领先发展的全市工作大局,运用统筹兼顾的工作思路和方法来谋划和推进。一方面要切实把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跳出简单的“就民生抓民生”的思维框架,坚持“大民生”的理念,对保障和改善民生做出统筹考虑和整体安排,把民生工作的触角延伸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另一方面要分清轻重缓急,对群众反映强烈、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加快解决;对涉及领域广泛、需逐步解决的问题,要提出目标、路径、时间表,让群众心中有数、有底。

二是正确处理“兜底”与“提标”的关系,做到保障基本需求和提升幸福指数相协调。民生工作的基本要求是“兜底”,也就是“守住底线”。这就要求我们要着眼满足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全面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健全基本养老、基本医疗、社会救助、最低保障等制度,把为这个城市的每一个人提供最起码的生活保障作为民生工作的“基本底线”。与此同时,作为中西部特大中心城市,成都坚持“领先发展”、推进“两个跨越”,就应当按照更高的工作要求,着力在民生工作上提标扩面、提档升级,加快推进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更优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以让这个城市的每一个人都有尊严的生活、有质量的生活作为民生工作的“最高追求”。

三是正确处理“尽力”与“量力”的关系,做到尽力而行和量力而为相适应。当前社会深刻转型,利益诉求多元,这在成都这样的特大中心城市尤为突出。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尽力而为,不遗余力地推进民生工作,尽最大可能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和现实问题;又要量力而行,有多大能力解决多大问题,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条件和承受能力,合理确定阶段性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解决。关键是要把握好民生工作的度,根据经济发展速度、财政增收幅度和社会可承受度来综合考虑、通盘谋划。

四是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做到政府主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作用从“基础性”上升到“决定性”,这是一个重大理论创新和改革决策部署。做好民生工作,必须体现和贯彻这一重大创新和改革部署,使政府和市场的力量相结合。我市在更大规模、更高标准地推进为民办实事民生工程过程中面临两个突出问题:钱从哪里来、活由谁来干?解决这两个问题,核心就在于充分引入市场机制。“”的问题,就是要打通社会资金进入民生领域的通道,对于可以实行市场化运作的基础设施、市政工程和其他公共服务领域,积极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进入。“”的问题,就是要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与此同时,政府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特别是发挥公共财政的导向作用,积极引导企业、个人等主体共同努力,走出一条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广泛参与、各方普遍受益、促进共建共享的民生发展新路子。

黄新初就做好明年民生工程强调,一是抓紧谋划,按照“问需于民”原则,抓紧筹备、科学谋划明年新一轮为民办实事民生工程,使民生工程顺应民意、贴近民需、赢得民心。二是有力保障,谋划和推进明年为民办实事民生工程,要把握一个基本原则:无论投入规模还是建设标准,都要在今年的基础上有明显提升,在受益范围和项目领域上都要有所增加。三是改进作风,深入开展“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活动,推动作风向“为民务实清廉”持续转变,确保每一个民生项目都能做细、做好、做实,使群众真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感受到党员干部情系民生、改善民生的热忱。

葛红林说,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已坚持了25年,这很不容易,其中凝聚着历届市委、市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民生工程的出发点就是为群众多办实事、好事,这项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改善民生永无止境,还要不断提升和改进,尤其是要注意倾听市民代表在检查过程中提出的建议和意见,将其吸纳到日常工作中去。要把群众对我们工作的肯定和赞扬,作为对工作的一种鞭策,永不满足、永不懈怠,在问需于民中选好项目,既要选好大项目,也要选好小项目,让更多的群众尤其是中低收入群众从中受惠。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地把为民办实事民生工程抓紧抓好,加强项目质量管理、后续管理,真正把民生工程做成民心工程,最大限度发挥民生项目效益。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朱志宏,市委常委、秘书长黄建发,市长助理陈争鸣、门生出席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