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民生保障制度改革 那些百姓期盼的民生新政

16.01.2014  12:10

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可持续”、“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我国民生保障制度改革继续深入推进。2014年,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民生新政即将实施。

 

政策:解决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

 

进入1月,各地两会陆续召开。在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中,深化民生保障制度改革、推进民生福祉持续改善都是重要内容。

 

要把民之所望作为施政所向”;

 

优先保障民生投入、优先安排民生项目、优先解决民生问题”……

 

除了这样的纲领性文字,更让人心里踏实的,是许多地方都把解决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摆上重要位置,并把相关工作目标明晰化、具体化。例如,福州市提出,增设8000个中小学、幼儿园学位,解决百姓普遍反映的“入托难”、“入学难”问题;武汉市提出,继续为百姓办好“10件实事”,包括增加公交车辆200台、新建公共厕所100座、城乡低保标准提高8%等,以切实改善百姓生活……

 

在全国,一批和民生相关的新法律法规及政策性措施也将开始施行,为百姓生活带来更多实实在在的好处。

 

例如,养老金双轨制有望在今年破题。人社部部长尹蔚民表示,将整合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据了解,目前人社部已经制定了参保人员在不同养老保险制度之间转移衔接的办法,并已征求社会意见,目前正在根据意见对办法进行修改与完善,争取尽快发布实施。

 

再例如,2014年发改委将协调推进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相关实施细则的出台,努力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收入。“提低、扩中、控高”,促进最终形成“橄榄形”的收入分配格局。

 

据了解,2014年,全国共有27个地区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平均调增幅度为17%;有17个地区制定了工资指导线,基准线普遍在14%左右。

 

投入:保基本守底线,更多雪中送炭

 

政府主要是保基本,多做雪中送炭的工作,把加大投入与完善制度有机结合,增强民生政策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在日前召开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财政部部长楼继伟这样解读2014年改善民生的财政工作新要求。

 

他指出,民生投入要注重制度建设,着力解决地区差异大、制度碎片化问题。“要把加大投入与完善制度有机结合,增强民生政策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例如,对于教育投入,要更加注重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要区分教育的公共性层次,完善针对不同教育类型的财政支持政策,着力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进一步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促进教育公平……

 

善政之要,惟在养民”,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基于这样的认识,各地纷纷加大了对民生投入的倾斜和保障力度。

 

湖南省郴州市2014年安排教育预算7.5亿元,比上年增长26.2%;安排公共服务预算6.2亿元,比上年增长15.2%;

 

福建省福州市2014年民生领域预算安排为101.49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达70.3%;

四川省成都市2014年将安排民生支出214亿元,加上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168亿元,民生支出可达382亿元。其中,安排教育支出58.4亿元,主要用于支持公益性幼儿园发展,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推进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医疗卫生支出35亿元,主要用于实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政府补助,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推进县级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试点,扩大城乡医疗救助范围等。

 

落实:绘制路线图,列出时间表

 

新的目标让人充满期待,充分的资金保障让人充满信心。如何保证民生新政切实落地?——必须有切实可行的具体举措。实际上,许多地方都在细化相关政策,实化相关举措。

 

河北省提出,2014年,将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20万套、竣工20万套。为确保任务落实,河北省将强化督查、调度、约谈、问责等机制,确保6月底开工率达到50%以上,竣工率30%以上;8月底开工率80%以上,竣工率60%以上,入住率50%以上;10月底项目全部开工且手续齐全,11月底前完成目标任务。

 

山东省济宁市提出,到今年底,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营业收入、实缴税金、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以上。新增中小微企业6000户以上,微升小、小升中企业均达到1000家,新增各类创业主体3万个,新增10个市级以上创业示范基地,新增信用担保贷款20亿元,培训劳动者7.5万人以上。

 

为实现这一目标,济宁市将陆续实施中小企业“百家成长千家培育工程”,在企业孵化、市场准入、金融担保、科技创新等方面提供特别支持,深化全民创业行动,落实民营经济“6放30条”政策规定,办好“民营经济大讲堂”,鼓励中小微企业成立产业联盟实施抱团发展。

 

湖北省武汉市提出,建立市“政务云”服务总平台,提高网上审批服务效率,让市民少跑路、少受累;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深入推进国家“教育云”试点工程。据了解,武汉实施智慧城市建设3年,投资13亿元,重点打造的市级“政务云”,将打破政府部门信息库壁垒,实现让市民登录一个网站就能查找到所有信息;其“教育云”工程自2012年启动起来,到2015年,全市中小学校和学生均可通过网络接入该平台,并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