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民服务:干部穿针引线“治心”更“连心”

27.03.2014  16:41

  去年12月28日,中江县837个村、社区新修订的村规民约在换届选举大会上表决通过。针对此番治理,县委县政府态度鲜明:重在“治心”,凝聚民心。(3月26日 四川日报)

  有一句话说得好:“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线好比政策措施,针好比基层干部,线连针、针连线,二者缺一不可。在基层,“下面一根针”又连着“百姓千根线”,每根线上都系着群众的大小事务,都牵着百姓心。干部的作用不在于用权,而在于“”权、协调政府与群众的关系,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

  毛泽东同志曾说:“为群众服务,这就要处处要想到群众,为群众打算,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党和国家的根基在基层,遍布于全国各地,夯实党的执政根基一直是我党执政要务。但是基层往往面对诸多困难,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基层党支部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这都给基层治理带来挑战。

  不可否认的是一些地方基层治理带有浓厚的“管人”色彩。举一个例子,村支部书记是村“班长”,是一个村的“主心骨”,在管理方面可能带有个人主观色彩。上面的“政策线”来了,不考虑实情,也不听取民意,就死搬硬套的“”下去,结果老百姓意见很大。前段时间报道的,有一个村支部书记为完成上面交付的保险任务,强迫村民买保险,引发了群众的不满,这是很不合理的。

  其实,基层治理关键是在“治心”,换言之,就是要群众心服口服,得民心。实施村规民约,干部当做好角色转变。引导也好,“治心”也罢,关键是对权力再认识。一者,要多听民声,让群众具有发言权;其次,要多凝民智,让政策措施具有群众基础;另外,要学会“”权,让群众成为治理的主人。中江县实施村规民约是基层治理的一种创新与尝试,从“管人”到“治心”,是一种治理观念的转变,用道德约束这只“无形的手”管理基层,尊重了民意,得到了群众支持,更连接了民心。因此,村规民约也就有了威力和“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