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民族团结进步的堰塘坝社区:在“第二故乡”安居乐业

21.07.2022  10:37

  中新网四川新闻7月20日电 (吕婕)四川省德阳市阳街道堰塘坝社区,是多民族居民集聚社区,居住有回、满、藏、羌、苗、壮、布依、土家等10余个民族400多人。面对民族流动人口多、民族种类覆盖广的现状,作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的堰塘坝社区,如何让居民更好地融入“第二故乡”,在此安居乐业?

  长期以来,堰塘坝社区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立足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社区建设,通过办好民族大团结趣味运动会、组好“一家亲”民族大团结志愿服务队、建好“社区大讲堂”、打造心连心茶话室、成立“民族大团结爱心汇”、建成传统文化之家等,浇灌民族团结进步之花。

资料图片:在民族大团结趣味运动会期间,医护人员开展免费义诊。 堰塘坝社区供图

  堰塘坝社区干部保晶介绍,为丰富居民文化体育生活,同时进一步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从2016年开始,社区每年都会举行民族大团结趣味运动会,已连续举办四届。“近几年受疫情影响就暂缓了,但还是有很多居民问我‘什么时候再办运动会’,看得出来,大家对运动会的喜欢和期待。”保晶说,运动会每年一个主题,如全民健身、保护环境、敬老爱老等,设置了踢毽子、拔河、定点投篮、乒乓球、花样跑步等简单安全的比赛项目,本着“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宗旨,各族居民不分你我、团结合作、奋力拼搏,谱写出“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动听旋律。

  “每年的运动会我都参加了,不仅能锻炼身体,还结交了很多新朋友。”54岁的土家族居民田晓娟说,运动会期间还有免费义诊,医护人员准备了防暑降温药剂、各种医疗用品,热心地为在场居民做眼科、血糖、血压等常规检查。

  为架起民族团结连心桥,增强社区与居民、居民与居民之间的沟通交流,增进彼此感情,堰塘坝社区组建了一支由居民代表、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等组成的“一家亲”民族大团结志愿服务队,开展疫情防控、义务献血、卫生大扫除、为辖区老年人表演节目、关心关爱孤寡老人等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不仅促进了居民间的团结互助,也为建设和谐、平安、团结的社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资料图片:民族大团结趣味运动会。 堰塘坝社区供图

  78岁的回族居民刘时之就是民族大团结志愿服务队的一员,27年来,每逢中秋、春节、回族传统节日等,他会在家做好点心,免费送到清真寺和有需要帮助的人群家中。“我很小的时候就成了孤儿,在大家的关怀下才得以健康成长。别人帮助了我,我也要帮助别人,只要听说谁有困难,我都会无偿帮忙。”刘时之身体力行、以身作则,给后辈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其外孙女没有辜负刘时之的厚望,在学校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孩子,乐于助人,团结同学;在校外是社区小宣传员,当她看到有不文明现象时会主动上前制止,她的诚挚和善良感化了身边人,周围居民也都自觉维护环境卫生。

  在堰塘坝社区,有一间由闲置空房改造而来的“传统文化之家”,虽然占地面积不大,却是居民们最喜爱的一方天地。这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综合展示馆,布置了民族服饰、刺绣、团扇、纸伞等手工艺品的展位及墙贴,文化氛围浓郁;这里是传统文化的传承室,开展传统工艺品制作培训等课堂,让居民动手体验传统手工艺的魅力;这里是居民的活动平台,开展民族服饰体验、琴棋书画、诗词朗诵、歌舞小品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居民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我在‘传统文化之家’学会了很多手工技艺,比如剪纸。在剪纸过程中,从感觉复杂到兴趣渐浓再到制作完成有成就感,让我对剪纸技艺有了更深的理解和领悟,也对学习传统手工艺产生了很大兴趣。”26岁的维吾尔族居民麦热甫·阿布力克木,是传统文化之家的“常客”,端午节包粽子、中秋节做月饼,“一有时间就会来传统文化之家,我很喜欢这里!

  长期以来,堰塘坝社区通过探索创新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推动了辖区民族团结进步。2019年12月,堰塘坝社区被国家民委命名为第七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2020年9月,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堰塘坝社区是旌阳区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基层统战工作机制和有效方式的一个缩影。旌阳区委统战部办公室主任邹莉介绍,为加强社区统战工作,今年6月旌阳区委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旌阳区社区统战工作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扎实推进社区统战工作规范化建设,提升基层统战工作服务发展、服务群众的水平,切实把党的统一战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充分凝聚各方智慧力量,为城市基层治理和经济社会发展凝聚广泛共识和支持力量。(完)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韩金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