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情走势新变:教育问题跌出前三  创业问题反映剧增

15.07.2015  09:55

四川在线消息(吴晓彤 四川日报记者 杜蕾)转眼间,2015年已过去一半。上半年中,老百姓最为关注的话题是什么,通过主流媒体反映呼声最为集中的领域有哪些?

我们通过梳理四川日报民情热线(028)86968696和四川在线“问政四川”平台收到的民情线索,为您展示四川今年上半年民情民声的走势变化。

截至6月30日,半年时间内,“民情热线”和“问政四川”平台通过热线电话、信件、电子邮箱、网络问政等方式,共收到读者、网友提供的民情线索4703条。梳理这些线索,记者发现民情民声新变化——教育等过去反映较为频繁的话题,今年有所降温,跌出了前三位;而有关返乡青年创业、互联网创业、创业补贴的问题反映则明显增加,成为又一关注热点。

最关注什么?

出行难点不少 交通类问题月月占榜首

4703条反映民情线索中,涉及领域涵盖交通、城建、“三农”、教育、环保、拆迁、治安、医疗、就业等领域。而其中,交通类的问题反映最多。

运渣车几乎不看红绿灯,超载超速成家常便饭”、“两个收费站距离仅仅1公里,小车就要收取5元过路费”……类似的交通类问题频频出现,半年时间达到847条,占18.01%。交通类问题总量多,几乎每月都位居榜首,集中反映为营运车辆乱收费、公交线路设计、道路建设滞后、乱停乱放、交通设施亟待完善、运渣车乱象、乡村道路硬化等方面。

城市建设与管理、“三农”问题紧随其后,分别为665条、617条,占总量的14.14%、13.12%,诉求大多为城市生活、农村生活中常发生的身边事。以城市建设与管理为例,主要表现为居民小区住房改商用、房地产纠纷、噪音扰民、占道经营、违章搭建等问题,如成都网友反映,金牛区曹家巷工人村的消防通道成小型菜市场,周边脏乱差,噪音大等。三农类问题则集中在农村用水用电用气等基础设施方面。

值得注意的是,在某个特定时间节点,部分同类型民情线索会集中出现。比如岁末年初,讨薪问题最受关注,今年前两月,仅“民情热线”就接到27条热线反映工资被拖欠的问题。本报2月刊发的《达州百名农民工山西讨薪5月未果》,便对达州农民工异地讨薪进行了持续关注。在寒暑假期间,假期违规补课等问题则集中凸显,多地有网友反映存在学校要求学生补课并收取费用的现象。临近高考,投诉小区、学校周边噪音扰民的情况则直线上升。

有何新变化?

契合社会热点 创业类问题开始涌现

细细翻阅上半年群众反映的民情民声线索,记者发现,不少契合社会热点的新话题,新热点正在涌现。

当前,全国上下正掀起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我省也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意见和2015年“互联网+”工作重点方案。在“民情热线”和“问政四川”平台上,有关返乡青年创业、互联网创业、创业补贴的问题反映不断升温。例如成都温江一名准备创业的网友反映,他到温江创业基地询问相关优惠政策,发现扶持政策绝大部分都是面向大学生,而中专毕业生就无法享受,无法获得相应政策,他提出建议“创业扶持政策对象应拓宽至中专生,对于在校中专生也给予更多创业培训学习的机会”。还有群众反映自主创业开网络书店遭遇办证难、大学生返乡创业补贴难落实等问题。

除切合当前重点政策导向,民情民声也与社会热点密切同步。

互联网时代,各类打车软件成了城市居民出行的新宠,对于打车软件的关注也逐渐增多。“民情热线”曾数度接到成都市一些出租车司机来电反映,由于打车软件使用,导致出租车司机营业额下降,无法上交规定份子钱,而公司拒绝解决问题或解除合同的现象,“问政四川”平台上也有反映打车软件不规范的留言。

今年1月1日起,成都市电动自行车集中登记上牌,“电马儿”上牌也成为交通类问题中的反映、咨询热点。市民反映了办理部门不承认电动车原始发票复印件,上牌手续办不下来;二代身份证正在办理中,提供临时身份证无法给电马儿上牌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