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民情说吧”开设3月门庭冷落 市民担心隐私泄漏

15.07.2014  12:04

据附近人说,“民情说吧”来的人并不多。

  达州部分市民不知道有“民情说吧”,有人担心隐私被泄漏、反映问题被敷衍

  为方便百姓表达诉求、反映问题、建言献策,达州市达川区政府门口的映山红广场上,设有一间形似电话亭的“民情说吧”。“民情说吧”内部装有录音和录像设备,市民进去后,只要面对镜头,先讲清自己的姓名、住址及联系电话,然后将自己的诉求或者意见等说出来,就可以回家等答复了。

  “说吧”已开设3月有余,“生意”却并没有想象的红火。7日至14日,华西城市读本记者多次来到“话吧”附近,均没看到有市民前来“光临”。而在一份随机的采访中,部分市民表示“不知情”,有些则持怀疑态度。

   市民反应

   有人质疑担心隐私被泄露、问题被敷衍

  该“说吧”内部装有录音和录像设备,市民进去后,只要面对镜头,先讲清自己的姓名、住址及联系电话,然后将自己的诉求或者意见等说出来,就可以回家等答复了。

  从7月7日至14日,记者多次来到“说吧”门口,均未发现有人光顾。在附近打扫卫生的大爷说,“民情说吧”从开设到现在3个月,他每天都在这附近工作,但很少见到有市民进去。

  在对10位市民的随机采访中,有7位市民不知道有“民情说吧”。家住南外中国银行附近的李小姐表示,“要把自己的影像留在那里,感觉没有了隐私,也没有安全感,万一被打击报复那就得不偿失了。

  另外3名知道“民情说吧”的市民则说,平时没有什么问题,所以也没什么好说的。其中有两位表示,如果有事情肯定会去说。“听说好像有人在民情说吧解决过事情,但只是听说。如果我有什么麻烦的问题,也会愿意去尝试一下。

  但另外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年轻小伙则质疑,“如果我去说了,真的有用吗?即使我进去说了,可能不久后就收到一个敷衍的回复。这样就变成形式化,太没意思了。

   有人赞扬

   一次办成两件头疼事

  也有一部分市民对“民情话吧”表示支持和赞扬。今年4月中旬,市民唐开珍带着孩子到映山红广场散步时发现了“民情说吧”。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她走进去讲了自家兄弟一直无法给孩子上户以及家庭困难要求母亲享受低保两个问题。

  本来没抱多大希望,谁知没多久,她就收到了户籍所在地乡政府的回复,两件事情均成功办理。这让唐开珍喜出望外,“如果我自己去办的话,不知道要跑多少冤枉路,还不一定能办成。现在一次就解决了两件头疼的事,太意外了!”回访记录中,她开心地在上面签上了“非常满意”。

  当然,唐开珍的事情并非个案,在“民情说吧”投诉信访事项中,大到讨薪、举报,小到栽树装路灯,已经办结的事项也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