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民情说吧”开设3月门庭冷落 有人担心隐私

15.07.2014  10:59

 
据附近人说,“民情说吧”来的人并不多。

    原标题: 民情说吧”开设3月 门庭冷落

达州部分市民不知道有“民情说吧”,有人担心隐私被泄漏、反映问题被敷衍

为方便百姓表达诉求、反映问题、建言献策,达州市达川区政府门口的映山红广场上,设有一间形似电话亭的“民情说吧”。“民情说吧”内部装有录音和录像设备,市民进去后,只要面对镜头,先讲清自己的姓名、住址及联系电话,然后将自己的诉求或者意见等说出来,就可以回家等答复了。

说吧”已开设3月有余,“生意”却并没有想象的红火。7日至14日,华西城市读本记者多次来到“话吧”附近,均没看到有市民前来“光临”。而在一份随机的采访中,部分市民表示“不知情”,有些则持怀疑态度。

市民反应

有人质疑担心隐私被泄露、问题被敷衍

该“说吧”内部装有录音和录像设备,市民进去后,只要面对镜头,先讲清自己的姓名、住址及联系电话,然后将自己的诉求或者意见等说出来,就可以回家等答复了。

从7月7日至14日,记者多次来到“说吧”门口,均未发现有人光顾。在附近打扫卫生的大爷说,“民情说吧”从开设到现在3个月,他每天都在这附近工作,但很少见到有市民进去。

在对10位市民的随机采访中,有7位市民不知道有“民情说吧”。家住南外中国银行附近的李小姐表示,“要把自己的影像留在那里,感觉没有了隐私,也没有安全感,万一被打击报复那就得不偿失了。

另外3名知道“民情说吧”的市民则说,平时没有什么问题,所以也没什么好说的。其中有两位表示,如果有事情肯定会去说。“听说好像有人在民情说吧解决过事情,但只是听说。如果我有什么麻烦的问题,也会愿意去尝试一下。

但另外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年轻小伙则质疑,“如果我去说了,真的有用吗?即使我进去说了,可能不久后就收到一个敷衍的回复。这样就变成形式化,太没意思了。

有人赞扬

一次办成两件头疼事

也有一部分市民对“民情话吧”表示支持和赞扬。今年4月中旬,市民唐开珍带着孩子到映山红广场散步时发现了“民情说吧”。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她走进去讲了自家兄弟一直无法给孩子上户以及家庭困难要求母亲享受低保两个问题。

本来没抱多大希望,谁知没多久,她就收到了户籍所在地乡政府的回复,两件事情均成功办理。这让唐开珍喜出望外,“如果我自己去办的话,不知道要跑多少冤枉路,还不一定能办成。现在一次就解决了两件头疼的事,太意外了!”回访记录中,她开心地在上面签上了“非常满意”。

当然,唐开珍的事情并非个案,在“民情说吧”投诉信访事项中,大到讨薪、举报,小到栽树装路灯,已经办结的事项也很多。

工作人员提醒

请留下有效联系方式

据“民情说吧”工作人员潘熠介绍,目前收集情况后转达的单位住建局较多,民政局次之。而反映的问题中,关于城市建设领域、教育资源、民政救助等方面内容比较突出。

潘熠说,“有些市民反映问题时,提供的号码是空号,或者打不通、关机等等,还有的市民在反映问题时选择周边都在跳坝坝舞的时候,而且不关门,这容易听不清楚,希望大家注意一下。

部门对话反映问题有回访

就市民的种种疑问,记者来到了达川区信访局。据该局副局长潘超介绍,“民情说吧”是由达川区委、区政府创新设立的,目的就是要开门纳谏,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倾听百姓声音。“说吧”目前共设有3个,分别位于达川区映山红广场、天益广场和仙鹤游园。

限时回复,反映的问题不会不了了之

记者:对于市民来说,到“民情说吧”反映了问题之后,一般多久能收到回复呢?针对尤其复杂的问题,会不会不了了之?

潘超:这方面我们有个限时回复规定。“民情说吧”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每天会将前一天“说吧”视频里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汇总梳理并分类处理,在经领导审批后直接转有关责任单位办理。有关责任单位要在收到反映事项2个工作日内与当事人联系,对政策咨询和意见建议类的3个工作日办结;对求决类的投诉事项要在10个工作日内办结;对关乎全区大局的意见建议将报区委、区政府集体研究处理。

有的市民在反映问题过后没两天又去反映,这种情况也很常见。我们也希望市民在“说吧”反映问题后耐心等待,如果时间不是特别长,不用重复去说。

回访程序,防止相关单位敷衍了事

记者:有些市民会发问,如果他们反映的问题涉及到某些公务人员,或者触及到相关责任单位本身的问题,会不会被包庇或者回复得敷衍了事?

潘超:如果当事人反映的问题是某个单位办事程序问题,我们会让该单位自行调查核实再回复,如果是牵涉到某些官员个体的问题,我们就转交给纪委去调查。当然,这样做一方面是希望给市民一个解释,另一方面也希望能还当事的公务人员一个清白。市民在反映情况时也应实事求是,不能诬告、陷害他人。

同时,为了避免有关单位敷衍了事的情况,我们会有一个回访程序。当事人在收到答复之后,我们会问他是否解决了问题,对于相关责任单位的答复是否满意等。这也是我们让市民留下电话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方便我们做回访。

保密培训,保证信访人隐私安全

记者:由于“民情说吧”里面有录像设备,还要报上姓名和电话,如何保证他们的隐私安全呢?

潘超:“民情说吧”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在上岗前又一个专门的保密方面的培训,同时“说吧”里的影像资料会在信息收集完毕后就清空。存档的部分除非特别特殊的情况,且要经过重重批准,否则不会让第三方来提取查看。因此,信访人的个人信息我们是将严格保密的。

华西城市读本记者王华逸实习生徐成智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