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县613个“民情诊所”诊治“疑难杂症”

14.03.2014  08:06

原标题: 宜宾县613个“民情诊所”诊治“疑难杂症

话有地方说 事有地方办 困难有人帮 问题有人管

本报讯(阳明 记者周前进)“平整场地、打水泥地面,我们唱歌跳舞有了活动场地,这多亏了社区干部的帮助。”3月10日,宜宾县柏溪镇岷江社区东兴家园年近7旬的康万群喜滋滋地告诉记者,在社区干部的协调下,她们的活动场所得到妥善解决。

东兴家园是岷江社区内的一个安置小区,有住户600多户。由于小区内唯一一个活动场地被临近的单位和一些居民堆放砂石占用,居民们意见颇大。接到民情民意收集员的反映后,社区干部多次协调,没几天就把场地平整出来并进行硬化。

为进一步畅通民意渠道,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真正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从今年开始,宜宾县在全县535个村、45个社区、33个窗口服务单位设立“民情诊所”。同时,聘请离职村干部、“两代表一委员”、村民代表、政风行风义务监督员担任“民情民意收集员”,收集群众所关心的各类热点、焦点问题以及党员干部在联系服务群众中的表现。

如何及时把群众反映的问题解决落实好?该县对“民情诊所”工作制度作出明确要求:“民情民意收集员”及时梳理汇总收集到的民情民意,每周向村(社区)、窗口服务单位报告;村(社区)和窗口服务单位根据民情民意提出限时解决的方案,派驻“民情医生”坐诊,面对面答复群众的诉求;对于涉及多个部门需要进行协调的事项,上报乡镇或者主管部门,由乡镇或者主管部门协调多个部门联合解决。该县还开展“巡诊”活动,组织党员干部特别是科级领导干部深入“挂包帮”的村组、农户家中开展跟踪回访,了解群众反映问题的处理过程及结果,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督促相关部门抓好落实。

建立‘民情诊所’,就是让群众话有地方说、事有地方办、困难有人帮、问题有人管。”宜宾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陈邦荣介绍,通过“”、“访”、“”、“”、“”一系列活动,让干部与群众直接沟通交流,了解群众诉求,摸清实情、理顺心情、解决难情、排查隐情,及时了解容易引发不稳定的隐形矛盾纠纷,努力把各种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