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真情暖民心——射洪县地税局驻村扶贫纪实

07.11.2017  00:34

  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10月25日,射洪县潼射镇北寨村贫困户周路明家从城里来“亲戚”了。

  “老周,又来看你来了!”话音刚落,周路明连忙迎出来,握住了射洪县地税局长张明的手:“为我们脱贫尽心尽力,张局长真是太感谢你们了!

  周路明家因病致贫,张明是联系帮扶干部。去年以来,张明为帮助周路明发展产业和解决饮水问题,跑了很多趟:为他争取到精准扶贫示范户项目,新修了78平方米的猪圈;争取安全饮水项目,打了水井,让他和附近几户农户都吃上了清洁水。“在修猪圈和打水井期间,张局长还来了几次看质量和进度。”周路明说。

  目前,周路明家养了16头猪,种了6亩地,加上他父子俩农闲时出去打工的收入,今年全家4口人可望甩掉“穷帽子”。

  周路明家的变化,是射洪县地税局干部真情帮扶北寨村脱贫奔小康的缩影。

  “县地税局帮扶干部的到来,真是让我们村里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北寨村党支部书记谢明建说。

  射洪县地税局帮扶该村以来,高度重视,随时研究解决帮扶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在人、财、物上重点向驻村帮扶倾斜。帮扶干部按照“抓党建、促发展、惠民生、转作风”的工作要求,扎根农村,深入调研,制定规划,真情服务,帮扶工作件件做到了村民心坎里。

     解民难  

     补齐基础设施短板  

  “现在村道加宽了,社道便道修好了,机器都可以开到田里头了。这些都得感谢国家扶贫政策,感谢地税局派来的扶贫干部带来的变化”。提起村里的变化,贫困户林芝赞不绝口。

  北寨村位于射洪县潼射镇西北方向,是潼射镇最偏远最贫困的村,坡高沟夹,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薄弱,全村人居环境较差,大多数群众居住在半山腰。

  2015年1月,顶着早春的寒风,张明带领班子成员前往帮扶村北寨村开展扶贫调研。在深入调查研究,吃透社情民意的基础上,张明决定帮扶工作从群众最急需改善的生产生活条件入手。

  该村有5户五保老人,年老多病,而且还住在年久失修的土坯房里。射洪县地税局拿出帮扶资金7万元之后,又协调争取县危房改造补助资金3.2万元,民政救助资金2万元。同时,驻村帮扶干部“第一书记”李明君发动村组干部及社会募捐0.6万元。当年10月,老人们就住进了140平方米,且水电、光纤、绿化、消防、健身娱乐、生活用具等设施配套齐全的日间照料中心安享晚年。

  大旱年份,北寨村几个居住相对集中的院落人畜用水困难,射洪县地税局又协调县水务局等部门,通过扶贫资金在群众居住较为集中的3、5社和在规划的易地搬迁集中居住点6社,建设集中供水站3处,解决300余群众用水难的问题。同时,整治山坪塘3口,维修小型堰塘2处,解决了群众生产用水问题。

  去年,北寨村社道路还有1、2、5三个社,共计3.7公里未实现硬化,全村道路通而不畅,严重制约了村级产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射洪县地税局配合潼射镇党委政府协调争取了产油大县项目和扶贫项目资金,将1、2、5三个社的3.7公里社道路全部硬化,多方筹措资金拓宽村道4公里,实现了全村村社道路畅通。

  “现在,我们党员活动有阵地了!”北寨村的党员们说。去年,射洪县地税局出资12万元为北宅村新建了140平米的活动中心,并协调文化、教体、民政等部门支持,对文化室进行了简单装修,文化室添置了电脑、书籍,活动场地添置了篮球架、健身器材等文化体育活动设施,党群活动有了好去处。

  生产环境的改善,吸引了扶贫企业进村帮扶。“去年,九耕人魔芋专业种植合作社帮助村里的贫困户试种魔芋10余亩,射洪县地税局挤出10000元办公经费补贴种子费。目前村里的一些外出务工人员也有回村创业的意向”。谢明建说。

   扶产业  

   提升造血功能挖穷根  

  “输血更要造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彻底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仅靠国家补助是远远不够的,关键还是要找准脱贫的路子,解决老百姓经济来源单一、收入较低的现状。”射洪县地税局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机关党委书记杨秀勇说。

  北寨村交通不便、信息闭塞,青年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留下老年人在家里种田,产业发展尤其是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处于停滞状态,脱贫致富奔小康成了村民年年盼望的事。

  射洪县地税局帮扶该村以来,投入资金引产业、兴基地、建设施,鼓胀贫困户钱包,壮大集体经济。

  在5社的山坡地里,一株株桑树高大挺拔,肥厚的桑叶在微风中唦唦作响。

  “这个桑园的桑叶可以采摘了,蚕房修好后就可以养蚕了。”站在桑园边,李明君给张明介绍说。不远处,一座460平方米的蚕房主体工程已经完工,正在进行内部设施装修。

  去年,射洪县地税局投资10万元扶持该村产业发展。李明君引进富爱丝绸公司在这里流转土地30亩,建蚕桑基地,修建蚕房,并由地税局和丝绸公司各出一半资金购桑苗,带动贫困户增收和村集体经济发展。

  “我家有2亩坡薄地,去年被村里流转栽桑树,收入租金不说,我到桑园里务工,一天能挣80元,还包吃!”文启秀和媳妇身体有病,不能干重体力活。

  “地税局硬是真心帮我们挖穷根啊!”5社的贫困户刘高军说,他和10多个贫困户在桑园搞除草施肥,一年可以挣到800—900元。

  据李明君介绍,桑园和蚕房优先招聘贫困户务工,在蚕桑基地学到技术后可以自己栽桑养蚕,带动全村有条件的老百姓栽桑养蚕,增加收入。蚕房租赁给蚕桑专业合作社,每年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24000余元。

  由于山高坡陡,北寨村主产玉米红苕,而这里的红苕因淀粉含量非常高,是做粉条的好原料。过去由于种种原因,手工粉条没有形成规模,有时还卖不出去。

  “如何让村里的老字号产业为脱贫攻坚助力,是射洪县地税局领导一直思考的问题。”去年,在李明君的建议下,村里成立了手工红苕粉条专业合作社。李明君说,由于手工粉条加工农户比较分散,潼射镇党委政府挤出资金,建立了粉房2座;射洪县地税局挤出办公经费5.79万元,新建集加工、仓储、晾晒为一体的330多平方米标准化粉条加工坊,对手工粉条进行提档升级,带动包括10多户贫困户在内的67户村民增收。同时,把新作坊租给合作社,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近3000元。

  “去年我种了1万多斤红苕,经过加工制作了1300多斤淀粉,卖出了大部分,收入6000多元。”北寨村2组贫困户刘国志因病致贫,家里还有80多岁年迈多病的母亲,每年母子俩吃药都要花去好几千元。

  除协助村里提升粉条质量、策划包装营销外,射洪县地税局还发动职工包销粉条,每年销售都在2000斤以上。

  “我们村的粉条因为是全手工、纯绿色、原生态,深受消费者欢迎,目前主要销往成都、绵阳等地,销售形势一片大好。”李明君说,目前正在进行品牌注册,今后将通过电商等渠道扩大销路,让粉条产业惠及更多的贫困户。

   

走基层·送温暖

   

脱贫手牵手·永远跟党走”主题团日活动

   

访贫问苦”走访活动

   

产业扶贫项目

   

算好“收入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