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喊“渴”银行叫“苦”民间资本解融资难题

08.11.2013  17:46
核心提示:在惠州喊出尽快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的口号时,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民营经济已成为推动惠州地方经济市场化和经济增长的重要角色。   在惠州喊出“尽快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的口号时,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民营经济已成为推动惠州地方经济市场化和经济增长的重要角色。

然而长期以来,融资难成为困扰惠州民营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由于大多数民营企业规模小、资产少、业绩不稳定、信用等级较低,而银行贷款方面评估严、期限短、数额小,银企融资矛盾尖锐。

民企成长的资金流能从哪里来?惠“42条”指出,将实施融资助企行动,即包涵扶持民营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整合资金设立市中小微企业贷款信用基金、加大信贷支持等一揽子举措。

南方日报记者 卢慧

资金瓶颈制约企业发展

在参与南方日报调查的百余家民企中,11%的民营企业表示企业在资金需求上有很大缺口,54%的民营企业表示略有资金缺口,仅有14%的民营企业表示企业发展完全没有资金缺口。

惠州东进农牧股份有限公司表示,政府、民间对企业的要求标准也在不断提高,但是企业自身的盈利和带动能力毕竟有限,因此发展中的资金瓶颈也不断凸现出来,怎样解决农业企业的融资渠道是目前最突出的问题。

近七成企业融资靠银行

本次调查显示企业融资方式相对单一,其中71%的民营企业主要融资方式是银行贷款。信用社贷款、企业内集资、企业间拆借、民间借贷、向亲友拆借等其他方式鲜有被使用,不足受访企业的18%。

部分民营企业直指融资渠道太少、难以获得第三方担保等原因,希望从融资渠道这一根本原因上找破解方法。“民营企业在发展初期和上规模阶段,往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资金严重困难,在这个时期政府通过协调贷款和融资等渠道给予帮助,通过税收的减、免、缓使民企渡过难关是很有必要的”,惠州市一家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

银行防范贷款风险愈加审慎

在融资渠道相对单一的前提下,半数民营企业认为融资难的首要原因在于银行的抵押要求过高,其次是银行贷款手续太繁琐,第三是贷款利率及相关费用太高,三大原因均与银行有关。譬如惠州市昌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在调查问卷中写到道,“中小企业融资难,企业向银行贷款受限于企业固定资产的规模等,小额信贷融资成本较高”。

事实上,由于宏观经济形势较为紧张,银行在防范贷款风险方面更为审慎,以致于贷款审批手续更繁琐、评估更严、门槛更高,尤其对于国有银行而言,信用评估体系并不针对惠州本土情况而定,灵活性相对较差,因此民营企业由于资产少、抵押物不足,难以从国有银行获得抵押或信用担保贷款。

而一些商业银行或者总部设在惠州的金融机构,虽然机构政策相对灵活,审批获贷相对容易,但放款数额相对较少,不少民营企业获得的贷款数额不能够满足自身需求。

专家视角

多角度出发

多元化解决融资难题

惠州学院经济管理系副教授、珠三角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所副所长林宽认为,单就“惠42条”来看,这次的力度更大、内容也更为全面,每一条帮扶政策对应了一到多个责任单位,还有时间表在跟进,足可以看出惠州市委、市政府的决心,但企业能否真正受惠于“惠42条”,还要看具体的落实执行。

“政府还可以在建立完善信用担保和融资平台上做努力”,惠州学院经济管理系讲师黄文娣认为,可以积极探索建立以政府财力为引导、专业担保机构为主体、商业银行网络为基础的信用担保体系;鼓励商业性担保和互助担保机构发展,健全担保机构的准入、退出、风险补偿、奖励、外部监管等机制。总的来说,就是积极利用自身以及周边的民间资本,建立风险担保公司,多渠道融资。

“民营企业融资问题讲了好多年,但解决问题不应该是单方面的。”黄文娣说,从多角度出发,多元化解决问题,民营企业自身也要找找问题所在。规模小、管理不规范、信用担保不够强是民营企业在银行方面信贷难的通病。诚然,民营企业先天与银行门槛有距离,但不注重科技研发、产业等级本身不高,一定会限制其从银行渠道融资,但民营企业要有核心竞争力,就要做国家鼓励的新型产业,有科技含量的产业。

黄文娣同时提醒,银行方面也要适时扭转经营理念,随着民营企业规模比例越来越大,大民企不缺钱,缺钱的正是中小型民营企业,如何为这类企业服务应是银行方面该予以考虑的。要多元化选择,通过适当的风险控制,对国家鼓励发展类别的中小民营企业实施信贷倾斜。

政府之手 积极利用本土及周边民间资本

在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上,惠州相关职能部门正在积极探索有效破解方法。

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惠42条”中也有多条涉及融资助企行动,譬如通过举办改制上市培训班、上市座谈会等形式,引导企业通过改制上市。目前,惠州市已有共7家企业上市,总市值668.5亿,同时,建立了由60多家拟上市企业组成的上市梯队,有5家企业申报材料已上报中国证监会等候审批,2家企业正在进行上市辅导,10家企业正在进行股改,形成了上市工作批次推进的良好格局。同时,企业股权融资、科技融资、企业私募债券融资在惠州也已悄然活跃。其中,通过与天津股权交易所的全面合作,短期内已推动瀚源环保、电道科技、维尔科技、睿立宝莱和世纪五丰等5家中小微企业融资超过2670万元。

此外,政府正在积极引导民间资本成为支持民营企业的金融力量。近年来,惠州成功组建了农商行、村镇银行等,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惠州通过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手段,支持货物、技术和服务等出口,仅今年上半年就为惠州市27.5亿美元出口产品提供风险保障;积极发展新型地方金融机构,引导民间资本合理有序进入金融领域,扩大经济发展资金来源。截至9月末,全市小额贷款公司今年累计发放小额贷款840笔,投放金额21.36亿元。

市场之手 敏锐捕捉民营经济动向

根据惠州市金融工作局统计的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惠州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062.19亿元,突破3000亿元大关,贷款余额1968亿元,比年初增加232.67亿元,增幅13.41%,为扶持民营企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惠州本土金融机构,惠州农商银行紧跟“惠42条”,计划在全市四个区建立一批中小微企业信贷专营中心,根据中小微企业“短、频、急”的融资需求特点,充分发挥“自主、灵活、快捷、高效”的总行优势,打造中小微企业专业金融服务平台,着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瓶颈问题。此外,目前惠州农商银行的国际结算业务已获得监管部门批准,通过开办国际结算业务、投行业务、承兑汇票等业务,可以满足中小微企业不同层次的一揽子金融需求。

此外,各国有银行在服务过程中,也积极探索更具特色和更贴近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的经营思路和金融产品,根据客户特点、市场需求等细分微小贷产品,通过还款方式、利率、期限、金额的不同组合积极进行产品的开发与创新,以满足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不同层次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