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生活会解读: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为主要形式

24.06.2014  19:54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5月9日在河南省兰考县,参加并指导县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习近平说,兰考县委常委班子批评与自我批评,做到了干部群众提问题、班子成员相互点问题、班子成员个人找问题相统一,班子集体查摆的问题与班子成员个人查摆的问题相统一,班子成员心里想提的意见、会前谈心沟通时提的意见、会上相互批评时提的意见相统一,人人都红了脸、出了汗,开出了好的氛围、好的效果。

  问:什么是民主生活会?

  答:民主生活会是共产党员在支部和党委中的一种经常性组织活动制度,以成员交流思想、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为主要形式。

  2000年,中纪委、中组部印发了《关于改进县以上党和国家机关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的若干意见》,决定县以上党和国家机关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一年召开一次,时间一般可安排在4至8月之间。

  2004年2月,中央颁布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将“民主生活会”作为重要的党内监督制度专门列为一节。其中要求,领导班子成员在民主生活会上,应当针对自身存在的廉洁自律方面的问题以及党员、群众、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和下级党组织提出的意见,负责任地作出检查或说明,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民主生活会情况和整改措施还要在一定范围通报。

  问:民主生活会制度是如何建立的?

  答:民主生活会制度是伴随着党内民主生活扩大和党内民主观念提升而逐步确立并完善起来的。

  建党初期,虽然有民主集中制原则,但由于缺乏实际经验,对党内民主生活尚未给予足够重视。早期曾任中组部部长的周恩来一针见血地指出:“从前组织上有一种‘家长制’的形式,党员群众对于党部,下级机关对于上级,只有机械的服从,而无活泼的党的生活。

  1929年,古田会议所形成的决议提出,要厉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生活。1942年开始的延安整风运动,倡导并践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党内民主生活方式。

  正式提出民主生活会的主张,是在1962年初召开的七千人大会上。毛泽东批评了党内有的同志“听不得相反的意见,批评不得”的现象,要求大家“有了错误,一定要作自我批评,要让人家讲话,让人批评。

  在会上,邓小平发言指出:“根据党章规定,人人要过支部生活。我想,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就是把领导人的主要的小组生活,放到党委会去,或者放到书记处去,或者放到常委会去。在党委会里面,应该有那么一段时间交交心,真正造成一个好的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空气。同等水平、共同工作的同志在一起交心,这个监督作用可能更好一些。”刘少奇表示同意,并说:“一季有一次,一年四次也好,开党内生活会。这么一个建议,行不行?每一个委员会,省委也好,地委也好,县委也好,一季开一次会,搞批评和自我批评,过党的生活。”毛泽东也表示:“检查工作,总结经验,交换意见。”最后,邓小平说:“谈谈心,相互批评批评,有意见就讲。我们要重视党委内部的互相监督作用这个问题。上级不是能天天看到的,下级也不是能天天看到的,同级的领导成员之间彼此是最熟悉的。这样做,对于同级里面讨论问题,取得一致意见,作出决定,也是很重要的。

  但这次大会之后,民主生活会制度并没有在党内,特别是党的高层政治生活中得到真正落实和执行。

  1980年2月,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明确要求:“各级党委或常委都应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交流思想,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1981年8月,中组部下发《关于进一步健全县以上领导干部生活会的通知》。第一次以党内文件的形式将民主生活会的时间、范围、内容、意义、目标等制度纳入领导干部的政治生活和组织生活,从此,民主生活会开始真正走向制度化。

  1992年党的十四大在新通过的党章中首次明确规定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参加民主生活会。(王为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