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热点0717
每日剪报
公共卫生信息所 2019-7-17
内容导读
热点追踪... 2 艾滋病病毒可长期潜伏 其存在与认知障碍高度相关... 2 高层动向... 3 国家卫生健康 于学军副主任出席澳门医学专科学院成立暨院士颁授仪式... 3 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弘扬崇高精神 聚力健康中国 3 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计生协 暖心行动温暖失独家庭... 4 疾控动态... 4 江西疾控中心两人入选第二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委员... 4 江西省开展2019年“5.15防治碘缺乏病日”宣传活动... 5 科研动向... 6 意大利研究发现吃甜食或能效避免被蚊子叮咬... 6 研究再次显示中国人食盐摄入量偏高... 6 舆情信息... 7 妇幼司召开2019年全国出生缺陷防治人才培训项目工作会议... 7 李新华书记赴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调研健康扶贫工作... 7 刘剑君副主任在深圳调研生物样本库建设工作... 8 社区戒毒康复找到“移动抓手”... 9 法国心脏病协会称养狗有助于改善心血管疾病... 10 男性也有最佳生育年龄?专家建议最晚不超过35岁... 10 我国实施健康中国行动 拟利用税收和调价控烟... 10 床垫大,睡得香... 12 老清嗓子可能是鼻炎... 13 健康中国有了权威指引 需以全民健康生活方式为抓手... 13 这些鸡蛋要慎食!... 15 地方升级控烟条例引关注 业内:强化执法与社会共治成关键... 15 政府先行 跑出健康竞赛好成绩... 17 以全民健康生活方式为抓手... 18 努力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20 养生馆有风险,扎针灸需谨慎!... 21 游戏障碍正式定为疾病!帮孩子戒网瘾,精神科专家这样说... 22 盛夏来临,海蜇出没,一种极具地方特色的疾病要重视!... 23 天天呆在空调房还能中暑?确有其事... 24 游戏障碍综合干预须更规范... 24 全球2000万儿童未及时接种疫苗... 25 美国:艾滋病病毒可长期潜伏脑脊液中... 26 热点追踪 艾滋病病毒可长期潜伏 其存在与认知障碍高度相关 2019-07-17 科技日报
艾滋病病毒可长期潜伏脑脊液中 其存在与认知障碍高度相关 科技日报华盛顿7月15日电 (记者刘海英)美国一研究小组在《临床调查杂志》上发表研究报告称,他们在长期接受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的脑脊液中,检测到了艾滋病病毒(HIV)DNA,并发现这些患者存在认知障碍的可能性要高于脑脊液细胞中没有HIV的同龄人。 联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cART)是目前主流的艾滋病治疗手段,该方法能够抑制HIV的复制,但无法将其从患者体内消除,一旦停止治疗,病毒就会反弹,重新复制。长期以来,清除艾滋病患者体内所有HIV一直是科学家努力的方向,但关于HIV在中枢神经系统,尤其是在脑脊液中长期潜伏对神经系统的影响问题,却尚未被充分认知。 在新研究中,匹兹堡大学、耶鲁大学等多家机构研究人员组成的研究小组,对69名艾滋病患者的脑脊液进行了检查。这些患者绝大多数为男性,中位年龄50岁,接受cART治疗的中位时间为8.6年。检查结果显示,48%的患者的脑脊液细胞中存在HIV的DNA,他们中30%的人有认知障碍,其比例明显高于那些脑脊液细胞中没有HIV DNA的患者,后一群体中存在认知障碍的比例为11%。 研究人员表示,在几乎一半的患者脑脊液中检测到被HIV感染的细胞,这让他们感到惊讶。这表明cART虽可对HIV进行抑制,但病毒仍可长期潜伏于中枢神经系统,并对其产生影响。虽然造成艾滋病患者出现认知障碍的因素可能有很多,如年龄、神经炎症、血管功能障碍等等,但他们的新研究表明,脑脊液细胞中持续存在的HIV DNA与神经认知障碍之间存在着显著关联。尽管相关机制尚不清楚,目前也没有从脑脊液细胞中清除HIV的手段,但这一发现仍具有潜在的临床价值。 总编辑圈点 尽管存在血脑屏障,大脑并不是一块“净土”,近几年科学家在脑中观察到了各种各样的生物和活动迹象。比如说细菌、病毒、肠道代谢物质等等。大脑由之接受的影响大多数是负面的。此次证实艾滋病病毒的显著的认知干扰作用,再次提醒人们脑部环境的复杂。未来我们会将更多的神经疾病和心理障碍归因于脑部病原体。 摘引网址:http://www.chinanews.com/jk/2019/07-17/8896943.shtml 返回目录>> 高层动向 国家卫生健康 于学军副主任出席澳门医学专科学院成立暨院士颁授仪式 2019-07-16 国际合作司
7月1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于学军应邀赴澳门出席澳门医学专科学院成立暨院士颁授仪式,并考察澳门医疗卫生发展,基层医疗信息化建设,中国国际应急医疗队(澳门)建设等情况。 于学军在致辞时表示,澳门医学专科学院的成立,标志着澳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医学人才培养制度进入新阶段。他指出,国家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必将为粤港澳医学人才交流合作带来更多机会。国家卫生健康委愿与港澳交流分享专科医师培养模式和经验,推动医学人才互通互动,为内地与港澳居民提供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香港特区政府食物及卫生局、医学专科学院及爱尔兰、新加坡等国家代表参加了颁授仪式。仪式上,300多名医生获得澳门医学专科学院院士称谓。 在澳期间,于学军会见了澳门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人,考察了澳门仁伯爵综合医院、黑沙环卫生中心等机构,并到营地实地考察了中国国际应急医疗队(澳门)设施装备等情况。 摘引网址:http://www.nhc.gov.cn/gjhzs/s7952/201907/ 返回目录>> 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弘扬崇高精神 聚力健康中国 2019-07-17 健康报
7月1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联合发布《关于组织做好2019年中国医师节有关活动的通知》。《通知》指出,今年8月19日是第二个中国医师节,2019年中国医师节的主题是“弘扬崇高精神,聚力健康中国”。 《通知》提出,要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不断激发职业荣誉感和神圣使命感,引导广大医务人员切实践行“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同时,号召全社会共同支持和参与卫生健康事业,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汇聚磅礴之力。 《通知》明确,不断提高医师地位,保障医师待遇,维护医师权益,在中国医师节期间看望慰问医务工作者,重点走访慰问乡村医生、离退休老医生、有生活困难的医生、援疆援藏和援外医务人员及家属、因公殉职的医务人员家属。另外,要利用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深入挖掘宣传优秀医师典型。同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表扬奖励一批优秀医师代表,共同营造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 摘引网址:http://www.jkb.com.cn/news/industryNews/2019/0717/458014.html 返回目录>> 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计生协 暖心行动温暖失独家庭 2019-07-17 健康报
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计生协日前在云南省昆明市举办计生特殊家庭帮扶工作培训班,部署“暖心行动”,为中国计生协2019年“暖心家园”授牌。“暖心行动”由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统筹指导,计划生育协会组织实施,财政、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住房城乡建设、医保等部门配合推进,切实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解决实际困难。 据介绍,“暖心行动”包括4项主要内容:建立健全精神慰藉制度,提供精神关怀服务;建立健全走访慰问制度,提供日常联系、生活关怀服务;建立健全志愿服务制度,形成多方参与工作模式;建立健全保险保障制度,减轻群众后顾之忧。预计到2020年,扶助工作基本覆盖所有地区,各地计划生育协会普遍开展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扶助工作;到2025年,扶助工作基本实现全覆盖,各级计划生育协会扶助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 培训班上,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监测与家庭发展司巡视员闫宏强调,各级卫生健康部门要把计生特殊家庭帮扶工作摆在重要位置,落实联系人、家庭医生签约、就医绿色通道3项制度,解决计生特殊家庭的实际困难,加强对计生协业务指导,给予经费支持,积极协同开展“暖心行动”,增强计生特殊家庭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中国计生协专职副会长姚瑛指出,要充分发挥群团组织优势,全面落实“暖心行动”,着重开展精神、生活、养老、健康关怀服务和住院护理补贴保险,推进帮扶工作做深做实,不断扩大帮扶覆盖面。 摘引网址:http://www.jkb.com.cn/news/industryNews/2019/0717/458010.html 返回目录>> 疾控动态 江西疾控中心两人入选第二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委员 2019-07-16 江西疾控中心
2019年7月12日,第二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简称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北京召开。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马晓伟对大会作出批示。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出席会议并讲话。 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同志,市场监管总局食品安全总监王铁汉同志到会致辞。相关部门和国家卫生健康委相关司局、中国消费者协会等单位有关同志出席会议。 马晓伟同志在批示中提出,希望全体委员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最严谨的标准”要求,增强责任意识、依法履职、严格自律,打造最严谨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李斌同志在讲话中阐述了食品安全标准工作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中的重要意义,提出新形势下食品安全标准的工作目标和工作方向,要求各位委员团结协作,尽职担当,履行好标准审查职责。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秘书长汤姆·海兰德在贺信中指出,中国在食品安全标准领域取得的成就世界瞩目,中国主持两个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为完善国际食品标准、保护全球消费者健康和促进国际食品贸易公平做出了巨大贡献。 会议审议通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章程》,并对入选委员进行了相关培训。委员会包括393名来自医学、农业、食品、营养、生物、环境等领域的委员,以及17个部门和中国消费者协会等作为单位委员。设立了14个专业委员会,聘请院士、港澳和国际权威专家组成专家顾问组、相关领域资深专家学者组成合法性审查工作组,分别提供咨询意见、开展合法性审查。 我中心两人分别入选“微生物专业委员会”和“营养与特殊膳食食品专业委员会”委员。 摘引网址: http://www.jxcdc.cn/news/show.php?contentid=31581 返回目录>> 江西省开展2019年“5.15防治碘缺乏病日”宣传活动 2019-07-17 江西疾控中心
2019年5月15日是我国第26个“防治碘缺乏病日”,为进一步提高公众对科学防治碘缺乏病的认识,加快推进健康江西建设,广泛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碘缺乏病防治工作,2019年5月15日上午,省卫生健康委、省盐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南昌市卫生健康委、东湖区卫生健康委联合在南昌市八一公园开展主题为“科学补碘益智,健康扶贫利民”的宣传活动。省卫生健康委血地处副处长叶颖(主持工作)、省疾控中心副主任程慧健、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王群等出席了活动。 省疾控中心、南昌市疾控中心、东湖区疾控中心工作人员为到场群众开展咨询,解答碘缺乏对人体的危害、如何科学补碘、食用碘盐与甲状腺疾病的发生有无关联等群众关心的问题,同时发放碘缺乏病防治知识宣传单、宣传折页和宣传海报,并为群众现场检测碘盐。盐业公司工作人员向在场群众介绍碘盐和非碘盐的鉴别知识。为了进一步扩大宣传效果,主办方还邀请省市多家媒体对活动进行了现场报导,省疾控中心和南昌市疾控中心有关专家就群众关心的补碘问题接受了现场采访。广大群众也积极踊跃地咨询了解相关知识。本次宣传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摘引网址: http://www.jxcdc.cn/news/show.php?contentid=30976 返回目录>> 科研动向 意大利研究发现吃甜食或能效避免被蚊子叮咬 2019-07-16 环球网
夏季的全民公敌肯定是蚊子!它携带疟疾、登革热、兹卡病毒、基孔肯雅热等疾病,可以说是地球上最危险的动物之一。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们一直在寻找解决蚊子叮咬的方法。据《法兰西西部报》(L'Ouest-France)报道,意大利研究员近日发现食用甜食可遏制蚊子叮咬。 发表于美国《PLOS Biology》期刊的一项研究表明,米兰大学科学家证实人们在吃完甜食后,蚊子叮咬的冲动就会受到抑制。此行为是由基因控制的。 科学家通过研究白纹伊蚊发现,食用甜食对蚊子叮咬的抑制效果为5至6天。研究人员将实验对象分为两组:一组人员食用糖水,另一组不食用。比较蚊子在接近这两组人手的过程中的活跃程度发现,蚊子对食用糖水的人的血液不太感兴趣,而未食用糖水的人更容易遭到叮咬。 意大利科学家进一步研究了蚊子的基因,发现其中一种被称为Vg-2的基因,能够决定雌性蚊子发育过程中某种蛋白质的产量。这种蛋白质会驱使蚊子叮人。然而在进食甜食后,这种蛋白质产量就会下降。 该研究的参与者动物学家保罗 加布里埃利( Paolo Gabriel)称,可以通过控制蚊子有关的基因使蛋白质数量来有效防止叮咬。国际科学组织将就此开展进一步研究。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19/0716/c14739-31238066.html 返回目录>> 研究再次显示中国人食盐摄入量偏高 2019-07-16 新华网
英国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新发布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成年人过去40年间平均每天食盐摄入量在10克以上,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量的两倍。此前,中国政府已鼓励全社会参与减盐。 玛丽皇后学院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美国心脏病协会杂志》发表论文说,他们分析了有关中国居民摄入食盐的大量已发表数据,涉及900名儿童和2.6万名成年人,结果发现中国居民过去40年中食盐摄入量一直居高不下,还发现了南北方差异。 研究显示,中国北方居民食盐摄入量达到平均每天11.2克,较上世纪80年代时的12.8克有所减少。研究人员认为原因包括中国政府在提高全民减盐认识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也包括百姓因一年四季蔬菜丰富而对腌菜等食品的依赖逐渐减少。 不过这种下降趋势并未出现在中国南方。南方居民食盐摄入量从上世纪80年代的平均每天8.8克,增加到如今的10.2克。研究人员认为原因可能是政府的减盐努力被一些因素抵消,如人们更多摄入加工食品、更多在外就餐。 研究还显示,中国3岁至6岁儿童食盐摄入量已达世卫组织建议成人食盐摄入量的最高值(每天5克),年龄更大孩子的平均每天食盐摄入量则接近9克。 论文作者之一、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教授何凤俊说,在中国,大部分食盐摄入来自家庭烹饪用盐,而当前的一个趋势是加工食品、街头小吃、餐馆和各种快餐连锁店快速发展,需要注意相关食品中的含盐量。 过量摄入食盐是引发高血压、冠心病、中风等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此前已有研究显示中国居民食盐摄入量偏高,并引起有关方面重视。中国今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中,明确提出鼓励全社会参与减盐。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19/0716/c14739-31237886.html 返回目录>> 舆情信息 妇幼司召开2019年全国出生缺陷防治人才培训项目工作会议 2019-07-16 妇幼健康司
2019年7月9日,全国出生缺陷防治人才培训项目工作会议在河南郑州召开。会议指出,项目启动一年来,组织架构和管理体系逐步完备,第一批12个项目省份精心组织实施,按计划培训2400名紧缺人才,建立了1000多名专家组成的省级师资队伍,深受各地学员普遍欢迎,成效明显。会议要求,2019年项目省份扩大到24个,培训人数增加到3500名,第一批项目省份要继续总结经验,完善模式,提高质量,把项目做的更精、更优,探索建立长效机制,新增项目省份要学习借鉴成功经验,分解细化项目任务,确保项目落实落地。各项目省份要制定完善项目方案、积极健全培训网络、选好配强省级师资、规范实施培训工作,加强组织、经费和质量保障,推进项目持续健康发展。 会议期间,第一批项目省份进行了交流发言。妇幼司相关处室,24个项目省份卫生健康委妇幼处负责同志,项目培训基地、培训协同单位负责同志,以及中国出生缺陷干预救助基金会等单位代表参加了会议。 摘引网址:http://www.nhc.gov.cn/fys/s3590/201907/ 返回目录>> 李新华书记赴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调研健康扶贫工作 2019-07-15 中国疾控中心
按照中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调研部署,结合中心重点工作安排,7月12日,在参加“三区三州”疾控系统健康扶贫工作推进会期间,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李新华和甘肃省疾控中心领导一起,对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健康扶贫和疾控工作进行了调研。 李新华书记参观了临夏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并与工作人员进行了座谈,深入了解临夏州疾控中心党建工作、科室建设、人才队伍、实验室建设等方面情况,详细了解当地健康扶贫、重大疾病防控及公共卫生工作情况,与当地工作人员讨论当前健康扶贫和疾病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一起找差距,找问题,定措施。 李新华书记强调,脱贫攻坚战已到关键时期,临夏州是“三区三州”重点扶贫地区之一,中国疾控中心有责任和甘肃省、临夏州一起,找准问题、补齐短板,努力推动临夏州等重点地区疾控事业发展,保证健康扶贫在脱贫攻坚中不掉队。他提出,临夏州疾控中心要立足当前实际工作,尽快梳理需求,中国疾控中心将针对性地加大支持力度,推动加强实验室建设、人才培训等工作,协调对口帮扶单位加大支持力度,共同提升临夏州疾控工作,抓好健康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 中心党委办公室工作人员参加调研。 摘引网址:http://www.chinacdc.cn/yw_9324/201907/t20190715_203992.html 返回目录>> 刘剑君副主任在深圳调研生物样本库建设工作 2019-07-15 中国疾控中心
在中心领导高度重视和积极推动下,中心二期工程建设工作稳步推进。根据生物资源保藏中心建设工作需要,2019年7月11日-12日,刘剑君副主任带队就生物样本库设计建设在深圳进行调研。 7月11下午,调研组一行首先来到深圳市疾控中心。调研组参观了深圳市疾控中心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样本库,并与中心主要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座谈交流,认真听取相关专家意见与建议。刘剑君副主任表示,深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市疾控中心为全国疾控中心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和借鉴作用。当前,随着我国疾控体系改革实施深化,疾控中心建设应与新形势下工作任务和要求相适应,不断提升全国疾控体系能力与水平。 7月12日上午,调研组一行赴深圳国家基因库调研。调研组参观了国家基因库数据平台、生物样本保藏库、生物样本处理实验室等主要功能区域,并在参观大厅观看了国家基因库整体介绍宣传视频。参观后,调研组与国家基因库建筑设计、管理运行、实验室等团队主要人员围绕生物样本库结构设计、工艺流程、平面布局、运行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充分交流。刘剑君副主任表示,此次调研很必要,也很及时,对目前正在进行的二期工程设计工作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他强调,生物资源保藏中心建设应着眼于国家生物安全战略需求,满足于国家科技资源创新发展要求,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生物样本库国内外发展趋势、先进技术和最新产品的应用,为今后生物资源保藏中心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管理奠定基础。 中心实验室处、基建处,以及中国中元公司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一同参加了此次调研。 摘引网址:http://www.chinacdc.cn/yw_9324/201907/t20190715_203972.html 返回目录>> 社区戒毒康复找到“移动抓手” 2019-07-17 健康报
“一开始觉得很麻烦,每天要‘打卡’,但过了一段时间发现真有用,每天查看病程管理数据很有成就感。”成功隔离戒毒后,阿正(化名)最近回到社区,跟以往不同的是,他拿到了一部新手机。这部手机上装有国内首款针对社区戒毒康复设计的移动医疗系统,不仅可以查看康复知识,遇到困难还可一键呼救。阿正已连续“打卡”三个月,每月尿检(毒品尿检试纸检测)均呈阴性,他感觉这是“好的开始”。 吸毒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自2009年颁布《禁毒法》以来,我国基本形成了强制隔离戒毒、自愿戒毒和社区戒毒“三位一体”戒毒模式。如何帮助非法药物成瘾者预防复吸、在回归社会的道路上获得可及的医学支持,近几年愈发受到关注。已在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管理领域一展身手的“移动医疗”能否助力解锁“瘾”病管理?上海市开始了新探索。 2018年,由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物质依赖和成瘾科自主研发的社区戒毒康复电子管理系统(CAREs系统)问世。这是一款基于手机的应用软件,集宣教、支持、心理干预等功能为一体。在上海市禁毒办的支持下,该项目组与上海自强社会服务总社、上海中致社会服务社协作,于2018年年底召开研究启动会,今年年初正式启动该项目,项目为期6个月,阿正就是入组对象之一。 项目主要牵头人、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成瘾科副主任江海峰说:“复吸是成瘾治疗中的最大难点,通过移动医疗可提高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和可获得性,提供标准化的医疗信息推送,方便患者与医疗服务者保持密切联系。”截至5月底,该项目已在上海浦东和浦西的一些社区纳入20例实际使用CAREs系统的干预组、20例接受常规社区戒毒康复的对照组受试者。这是一次多方协作的创新探索,希望更新戒毒患者的康复体验与管理模式。 阿峰(化名)是一名社区戒毒专业社工,在常规工作外,目前他需要与阿正这样的入组对象沟通CAREs系统的使用体验。入组对象每天会“打卡”情绪管理测试,阿峰则根据情绪分数管理康复对象,“对低分者,就多打几次电话,提高关注频率”。阿峰说:“实现分类管理、提高效率,是以往的工作机制下所没有的。”据了解,上海是国内较早探索社区戒毒专业社工介入的地区,但在现实中,社区戒毒康复专职人员数量有限,社工们工作压力不小。 为验证该系统在社区戒毒康复中的效果,课题组设计了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评估“接受常规社区戒毒康复+使用CAREs”的受试者在预防复吸、增加社工与患者交互率等方面的效果。由于担心入组对象“会把手机扔掉、卖掉”,课题组还在系统的“友好性”“有效逗留时间”等方面做了设计。目前,项目开展顺利,尚无受试者中途退出或发现复吸。 “运用基于手机应用的戒毒康复电子管理系统,对药物滥用人员进行健康信息教育、疾病筛查、评估和监测、即时支持和干预,同时帮助其进行自我管理,为今后在药物滥用领域发展新的干预模式提供理论依据,这是我们尤为关注的。”江海峰说,“借助移动医疗手段,将开启一次医学、社会、心理、司法领域的协作尝试。” 摘引网址:http://www.jkb.com.cn/news/industryNews/2019/0717/458004.html 返回目录>> 法国心脏病协会称养狗有助于改善心血管疾病 2019-07-16 环球网
心血管疾病是导致过早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那么有什么简单又有效的方法来预防这种疾病呢?据法国健康杂志《TOPSANTE》报道,养狗就能有效帮助心血管疾病患者改善身体健康! 法国心脏病协会近日在推特上发起了一项名为“#Oh my dog ! ”的活动,鼓励大家通过养狗的方式对抗心血管疾病。 这项活动主要针对老年人。法国心脏病协会称,尽管人类的平均寿命在不断延长,但身体保持健康的时间却鲜有增加。老年人往往被社会所孤立,容易养成吸烟和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从而引发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该协会建议养一条狗。因为这样可以促使老年人保持一定的身体活动,扩大社会交往范围,从而远离久坐的生活方式,保持心脏健康! 该协会援引心脏病科医生弗朗索瓦 卡雷(Fran ois Carré)的话称,老年人的肌肉耐力和运动能力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下降,因此必须进行身体锻炼。卡雷建议,从65岁开始,每天至少需要锻炼1小时,但可以分成几次进行。而遛狗的过程就能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19/0716/c14739-31238062.html 返回目录>> 男性也有最佳生育年龄?专家建议最晚不超过35岁 2019-07-16 环球网
通常人们都很关心女性的最佳生育年龄,那男性是不是也有最佳生育年龄呢?据美国时尚杂志《COSMOPOLITAN》报道,《欧洲更年期杂志》近日刊登的一项最新研究称,男性也有最佳生育年龄,专家建议男性生育年龄应最晚不超过35岁。 该研究发现,当男性的生育年龄超过35岁时,会增加婴儿患先天性心脏病等疾病的风险,还有可能导致婴儿在出生时体重偏轻。此外,男性生育年龄过高可能会对孕妇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或将增加孕妇患妊娠期糖尿病以及早产的风险。 研究人员还表示,男性过了35岁以后睾酮素水平及精子质量将会降低。然而令人担忧的是,与女性生育问题相比,目前医学界对男性生育问题的关注度普遍偏低。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19/0716/c14739-31238057.html 返回目录>> 我国实施健康中国行动 拟利用税收和调价控烟 2019-07-16 新京报
昨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等3份健康中国系列文件,提出实施控烟、心理健康促进、癌症防治等15个专项行动,并将把主要健康指标纳入各级政府考核。 研究利用税收、价格调节等手段控烟 “全民健身行动”提出打造百姓身边健身组织和“15分钟健身圈”;推进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把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纳入对高校的考核评价;提倡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工间操。 “控烟行动”提出鼓励领导干部、医务人员和教师发挥控烟引领作用;把各级党政机关建设成无烟机关;研究利用税收、价格调节等综合手段,提高控烟成效;完善卷烟包装烟草危害警示内容和形式。 针对我国癌症发病率及死亡率逐年上升的现状,“癌症防治行动”提出扩大癌症筛查范围;加强癌症防治科技攻关;加快临床急需药物审评审批。 文件提到,我国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人群约2亿,职业病危害因素已成为影响成年人健康的重要因素。为此,“职业健康保护行动”提出鼓励用人单位开展职工健康管理;加强尘肺病等职业病救治保障。 此外,文件还提出实施“健康环境促进行动”,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建立环境与健康的调查、监测和风险评估制度。 鼓励高校、用人单位设心理健康辅导室 记者注意到,针对当前我国心理疾病患病人数逐年增多的情况,文件提出实施“心理健康促进行动”。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指出,我国抑郁症患病率达到2.1%,焦虑障碍患病率达4.98%。截至2017年底,全国已登记在册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581万人。同时,公众对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的认知率仍比较低,更缺乏防治知识和主动就医意识,部分患者及家属仍然有病耻感。 为此,健康中国系列文件提出实施“心理健康促进行动”,鼓励高校和用人单位设立心理健康辅导室并建立心理健康服务团队,或通过购买服务形式,为学生、员工提供心理评估、咨询辅导等服务。 同时,设立市县级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完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网络;推动建立为公众提供公益服务的心理援助热线。 ■ 焦点 26项健康指标纳入党委、政府绩效考核 为保障健康中国行动有效实施,国务院办公厅同步印发《健康中国行动组织实施和考核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今后,人均预期寿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中小学生校内体育活动时间等26项主要健康指标将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绩效考核指标,考核结果将作为干部奖惩的重要参考。 《方案》提出,围绕健康中国建设主要目标任务要求,同时兼顾数据的可获得性,建立相对稳定的考核指标框架。各省(区、市)在对下一级进行考核时,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对考核指标进行调整完善。 记者注意到,根据“健康中国行动考核指标框架”,共有26项健康指标纳入,如人均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产前筛查率、中小学生每天校内体育活动时间、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等。 《方案》提出,2019年和2020年进行试考核,通过两年的探索实践,逐步固定考核指标。《方案》还要求,将主要健康指标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绩效考核指标,综合考核结果将作为各省(区、市)、各相关部门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干部奖惩使用的重要参考。 ■ 背景 卫健委:个人应承担起健康第一责任 昨日,国家卫健委副主任于学军在国务院政策吹风会上表示,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我国居民疾病谱正在发生变化,国民健康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肝炎、结核病、职业健康、地方病等问题不容忽视,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控形势仍然严峻。另一方面,由于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偏低,吸烟、酗酒、缺乏锻炼、不合理膳食等不健康生活方式比较普遍,由此引起的疾病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以此为代表的慢性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已经占到了总死亡人数的88%,由此导致的疾病负担占总疾病负担的70%以上,严重危害人民健康。 “吸烟、酗酒、缺乏锻炼、不合理膳食等不健康生活方式是可以改变的,主要健康危险因素是可防可控的。”他指出,为应对当前突出健康问题,解决好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同时,要让每个人都承担起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个人、家庭、社会和政府各方共同参与。 据他介绍,此次出台的健康中国行动系列文件由国家卫健委牵头,会同教育部、体育总局等30多个部门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研究制定。其中,《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全文多达6万余字,历时一年多才制定出台,200多位相关领域最杰出的专家参与其中。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19/0716/c14739-31237901.html 返回目录>> 床垫大,睡得香 2019-07-16 人民网-生命时报
大部分人在选购双人床垫时,都会把注意力放在床垫的用材及价格上面,殊不知床垫的尺寸也关乎着睡眠质量。 根据国际睡眠产品协会(ISPA)数据显示,美国人购买的床垫比以前更大。2018年,他们购买的床垫中有41%是1.5米×2米的,17.8%是1.9米×2米的,对比2010年分别增长了约4%和8%。美国睡眠协会发言人尼尔·克莱恩博士表示,床垫大,让两个人睡眠时更加舒适,“在夜间翻身、起夜时,床垫越大,双方越不会互相干扰,保证睡眠质量。”一般来说,标准的双人床,只能提供每人70厘米左右的空间,对于普通的成年人活动空间十分有限。在睡眠中,翻身等姿势变动更有利于血液循环,避免神经受压,改变肌肉的张力,防止肌肉变僵。所以,合适的床垫尺寸是保证睡眠的根本之一。 当然,床垫尺寸也要和床体匹配,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睡眠体验。睡眠不稳者在购买床及床垫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考虑购买稍微大一点的。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19/0716/c14739-31237837.html 返回目录>> 老清嗓子可能是鼻炎 2019-07-16 人民网-生命时报
生活中,我们总是发现身边人或自己有一些“恼人”的小毛病,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呢?近期,美国《读者文摘》杂志总结了它们背后的原因。 不断清嗓子。经常清嗓子的人可能有慢性鼻炎,这会使鼻腔黏液生成过多。常年过敏的人(如对尘螨过敏)喉咙里总是堆积着黏液,因而要不间断地清嗓子。另外,胃酸逆流也会导致人不停地清嗓子。 过度发朋友圈。如果有朋友一天发几十条朋友圈刷屏,会让人忍不住想屏蔽他。哈佛大学有研究表明,人们谈论自己时,能激活与奖赏相关的大脑区域。在社交媒体上,有80%的内容是围绕个人的,比现实生活更高。 咬指甲。加拿大魁北克大学研究发现,追求完美主义可能是咬指甲、挠皮肤和拉扯睫毛等小动作的一个潜在原因。与其他人相比,完美主义者更容易感到无聊,咬指甲等行为会让他们感到舒服些。 总是感觉不舒服。一些人总担心自己“有病”,每天都抱怨胃痛、怀疑淋巴结肿大、后背难受……这是疑病症的迹象,生活压力大、童年有被虐待的经历或其他精神障碍(如抑郁症)的人更容易出现。 打喷嚏声震耳欲聋。个体差异(如腹部力量、气管尺寸和肺容量)可能会造成一些人的喷嚏声格外响亮,也有人在打喷嚏时会使用更多肌肉。 路怒症。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研究发现,在车上贴贴画、做个性化改造的司机路怒症更严重。他们把汽车看作是个人附属,认为道路是自己的私人道路,往往很难区分公共财产与私人财产。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19/0716/c14739-31237835.html 返回目录>> 健康中国有了权威指引 需以全民健康生活方式为抓手 2019-07-17 科技日报
以全民健康生活方式为抓手 近日,国务院成立的“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发布《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在健康中国要做什么、怎么做、谁来牵头的方面给出权威指引。 “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秘书长王小宁对发布文件中的这一点格外认同,他解释,世卫组织早已给出结论,在国民健康促进和维护中,医疗的贡献不足10%,主要取决于民众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王小宁说:“原来把‘抓手’的着力点放在10%的部分,现在是要把‘抓手’放在90%的部分,即民众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 2008年,日本厚生省规定企事业单位40岁以上的员工每年必须强制性测量腰围,男性不得超过85cm,女性不得超过90cm。超过者需进行强制性教育和减肥,否则可能被解聘。“制度牵引营造了一个督促民众自行改变不良生活方式的社会氛围,日本人均期望寿命连续几年居世界榜首。”王小宁说。 有数据显示,与改革开放前相比较,我国居民的脂肪摄入量提高数十倍。相关研究显示,2015年18—64岁人群的日脂肪摄入量接近83克,远高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膳食脂肪推荐摄入量的要求。 与这一国际做法相关联的健康中国行动中的目标为:成人男性腰围小于85cm,女性小于80cm。但目前这一要求为“倡导性”级别,并非强制。 在我国,对于特殊群体的强制性举措表明有效。王小宁说,我国军队施行了军人体重与体能强制性达标与职务晋升挂钩的制度后,官兵自觉改变饮食习惯, 锻炼和健康咨询的意识明显增强,整体体能素质大幅提高。 改变生活方式,控制体重是慢病防控的“牛鼻子”,制度牵引必不可少。王小宁说,公务员和企事业中也可尝试推广强制性举措,将带来巨大的健康促进效益。 1克盐掀起的健康“巨变” 2012年,我国食盐人均用量为每日10.5克,这个数字在世卫组织的健康表里是5克。健康中国行动中的目标是每人每天5克。 吃多少盐,吃1克盐还是2克盐,究竟会对健康产生多大的作用呢? 王小宁道出了一个使得美国疾控中心专家在《新英格兰杂志》上发文感叹的事件。2003年,英国非政府组织“盐与健康共同行动组织”(CASH)联合英国食品标准局,发起“减少盐,促健康”行动。在企业界的配合下,英国超市的即食食品盐的含量减少了45%,民众的盐摄入量由2000年的9.5克减少至2011年的8.5克。对应的10年间,英国的高血压患病数下降明显,心肌梗死亡人数减少了40%,中风死亡人数下降42%,总体死亡人数减少三分之一,减轻医疗负担15亿英镑。 “如果能够获得的即时性食品里,食盐添加量不被控制,民众更易摄入大量的盐。”王小宁说,这意味着食品行业标准要加入进来。 “要完成一个社会环境的改变。”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副教授杨进刚持同样观点,饭馆的菜加很多盐,谁来管控;如果某一个饭馆提倡少盐,又可能没有食客,这些都需要整体式的解决方案。为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提供必要的环境才能够完成全社会的减盐。 拥抱健康,爱国卫生运动可借鉴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中提到,心脑血管疾病是我国居民第一位死亡原因。健康中国目标将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的目标定为从2015年的18.5%降低到2022年的不高于15.9%。 “仅凭医生是不够的。”杨进刚道出很多医生的困惑,在中国脑卒中是第一位死亡原因,高血压是首要危险因素。我国高血压的控制率仅13.8%,而美国2014年就达到54%。“这得益于美国强调人群管理,比如提高血压测量率等。”杨进刚说。 “降低心脑血管发病率,可以考虑以社区为切口。”杨进刚建议,应通过创新社会组织形式,发动更多群众,让居民的血压能被“追着去测”,改变现在“农村没人管、城里没人问”的状况,“爱国卫生运动”的组织模式可以借鉴。 王小宁持相同见解:慢病治疗,单靠卫生部门远不能解决。全民健康促进与疾病救治最大不同,前者关注和考核的是群体、族群,后者关注的是个体,所以要实现全民健康促进目标高效落地,一定要推行“健康GDP”,将疾病防控指标与地区领导人的绩效和责任挂钩,才能统筹协调各方资源,真正发挥作用。 摘引网址:http://www.chinanews.com/jk/2019/07-17/8896905.shtml 返回目录>> 这些鸡蛋要慎食! 2019-07-17 人民政协报
鸡蛋是我们餐桌上最为常见的食材,它营养丰富、价格低廉、食用对象广泛,从4~5个月的婴儿一直到老人,都适宜食用鸡蛋。 从营养角度看,鸡蛋富含蛋白质,尤其是优质蛋白。每100g鸡蛋含12.7g蛋白质,两个鸡蛋所含的蛋白质大致相当于3两鱼或瘦肉的蛋白质。鸡蛋蛋白质的消化率在牛奶、猪肉、牛肉和大米中也最高。此外,鸡蛋还有很多的微营养素,如钾、钠、镁、磷,特别是蛋黄中的铁质达7mg/100g。 但是,所有的蛋都是“好蛋”吗?吃对了才是好蛋,一不小心吃了“坏蛋”,对身体也会造成一些危害。 皮蛋因制作工艺,含铅量比较高。如果经常吃皮蛋,铅元素可能会大量积蓄在体内,铅过量后果很严重,它可能导致成人贫血、高血压、肾脏受损,孕妇流产、早产、婴儿畸形,也会影响儿童智力发育。 皮蛋属于含钠量很高的隐形盐食品,钠含量是鲜鸭蛋的5倍。对于需要控制钠摄入量的高血压人群,一定要谨慎食用。对于正常人而言,偶尔吃一两个皮蛋是安全的,皮蛋的碱性较强,吃的时候最好加入少量醋,可以中和下碱性。 虎皮蛋可能诱发癌症。虎皮蛋都是油炸过的,炸鸡蛋就是炸蛋白质,高温油炸会导致蛋白质在我们的肠道中堆积的时间过长,诱发癌症。并且会导致胆固醇过度氧化,对血管不利。所以一定要尽量少吃。 毛鸡蛋实际上是受精蛋,在卵化小鸡的过程中,受到沙门氏菌的感染,所造成的死鸡胎,这是一个没有成功完成卵化的鸡蛋。毛鸡蛋本身就是由细菌堆积出来,即使经过高温煮熟,剩下的也还只是细菌。 裂纹蛋易被细菌侵入。鸡蛋在运输、储存及包装等过程中,由于震动、挤压等原因,会使有的鸡蛋造成裂缝、裂纹,很易被细菌侵入,若放置时间较长就不宜食用。 一般来说,鸡蛋壳上长斑的鸡蛋最好不要吃,因为这种长斑点的鸡蛋,很可能是因为感染了细菌,尤其是沙门氏菌,严重的话可能致命。在恒温下,鸡蛋保质期只有半个月左右,天气炎热的时候,鸡蛋更容易变质。这种长斑的鸡蛋,表面上看似没有明显的腐坏症状,但其实蛋的质量已经下降了,也不够新鲜了。 摘引网址:http://health.cnr.cn/jkgdxw/20190717/t20190717_524694401.shtml 返回目录>> 地方升级控烟条例引关注 业内:强化执法与社会共治成关键 2019-07-16 人民网-人民健康网
上个月底,深圳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深圳经济特区控制吸烟条例》(以下简称“控烟条例”)的决定,新版的控烟条例将于今年10月1日起实施。修改后的控烟条例存在哪些亮点,对控烟政策能够在全国各地落到实处,又会产生哪些深远影响?对此,人民健康进行了追踪采访。 措施升级 深圳多处室外场所纳入禁烟范围 对于此次控烟条例的修改,深圳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刘曙光通过媒体进行了解读。他表示,此次修法,既是为了加强控烟执法,为市民创造更好的无烟环境,同时也是为了适应新形势,对标先进地区的控烟新发展需要。 刘曙光向人民健康介绍,此次修改控烟条例主要对两项措施进行了升级:一是进一步扩大禁止吸烟的场所范围。将公共交通运输站楼行人出入口外侧五米范围内以及公共交通工具室外站台和等候队伍所在区域,以及相关室外场所行人出入口外侧的等候队伍所在区域和室外购票区域纳入禁止吸烟的范围; 二是突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规定中小学校、青少年宫出入口路程距离五十米范围内不得销售烟草制品。同时,对于未在售烟场所的明显位置设置吸烟有害健康和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烟草制品的标识的行为,修改决定删除了原来“予以警告”的方式,以梯度罚款方式直接处罚,即: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二千元罚款;逾期不改正的,处一万元罚款。 此外,刘曙光还表示,控烟条例在执法方面也做出了相应调整。与市民关系最大的是个人处罚方式的变化。修改前的控烟条例将“不听场所经营者、管理者劝阻”作为对个人进行处罚的前提条件,但是在实践中,这一条件往往成为吸烟者逃避处罚的借口,执法部门对此认定较为困难,影响了执法效果。考虑到经过多年来对控烟的大力宣传,绝大部分市民已经了解哪些公共场所属于禁烟范围,修改后的控烟条例删除了上述前提条件,规定由执法部门按照职责范围责令改正并直接予以罚款。 “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深圳有‘第一个吃螃蟹’的勇气,在控烟方面的一些做法和经验,一定会受到其他地区的关注,并对各地的控烟法规制定或修改产生深远影响。”中国控烟协会副会长廖文科指出,深圳特区在控烟方面确实有很多很好的做法,比如在严格控烟执法上就做得非常好,不管是面对向未成年人售烟的经营者,还是面对不配合、甚至阻碍执法的违法者,都能严格依法处罚,彰显法律尊严。这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对我国开展好控烟工作都有极大的推进作用。 地方法规出台 落地仍需锲而不舍持续努力 据国家卫健委的相关资料显示,截至2017年底,我国已有18个城市制定地方性无烟环境法规、规章。今年8月1日《秦皇岛市控制吸烟办法》也将正式实施。武汉、成都、重庆、张家口等多个城市也将完成控烟立法工作或将控烟立法列入计划。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一位专家介绍,目前我国无烟场所范围逐步扩大,接近或符合《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要求的控烟城市越来越多。截止到2018年底,已有北京、上海、深圳、青岛、长春、南宁、鞍山、唐山、兰州和西安10个城市的控烟法规达到室内公共场所全面无烟的最低要求。一些城市对无烟场所的规定采取概括式的模式,例如北京、上海、深圳的控烟条例都规定:“公共场所、工作场所的室内区域以及公共交通工具内禁止吸烟”;青岛、长春等几个城市则采取了列举式,将禁止吸烟的场所都列举于条例之中,无烟场所覆盖范围达到了8类场所的最低要求。这一系列的事例说明,我国的控烟工作正在稳步有序地推进。 但是,在廖文科看来,尽管目前一些城市控烟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可还有不少城市控烟工作不尽如人意,“他们对控烟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对吸烟所带来的健康危害、疾病负担及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没有清醒的认识,因而推动控烟工作的意愿不强。相当一部分城市没有控烟相关的法规政策,或是现有的法规政策没有全面要求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及公交通工具内禁止吸烟,或虽有相关法规政策,但没有做到严格执法,使控烟法规形同虚设。这就需要我们加大控烟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吸烟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不文明的行为,更是癌症、心肌梗死、中风、高血压等疾病的危险因素,从而积极支持控烟工作。”廖文科表示。 “目前一些已经立法的城市,法规的标准仍参差不齐,多有漏洞。” 中国控制吸烟协会会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胡大一表示,吸烟伤肺、伤血管、增加癌症风险,更是急性心肌梗死和心脏猝死年轻化排序第一的危险因素, 严重危害健康,控烟事业对人民健康意义重大。因此,出台控烟法规并将相关工作落到实处,是摆在各地相关部门面前的一项严峻挑战,任重道远,需要锲而不舍的努力。 聚焦未来 强化执法与社会共治成破题关键 作为中国的首都,北京市在控烟工作的开展方面已经率先取得了一定成效。北京市卫生计生监督所党委副书记王本进向人民健康介绍,自2015年6月1日起至2019年5月31日,《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已实施4周年。全市卫生监督机构共监督检查42.37万户次,发现不合格单位25694户次,责令整改单位22835家,行政处罚(罚款)2453家单位,罚款739.02万元;共处罚违法吸烟个人11134人,罚款58.29万元。各类场所无烟环境持续改善,2019年监督执法检查总合格率为95%,比条例实施之初的77%有了显著提升。 谈到开展控烟工作的经验,王本进介绍,执法人员每一次现场执法都配有执法记录仪,记录下的每一个关键环节,都可作为证据链的一部分。只要违法行为确凿,证据链完整,执法程序合法,都可以依法进行处罚。北京控烟执法4年来,公安机关配合卫生监督执法240余次,出动警力800余人次,在执行过程中也很少有不配合的情况。即便有个别人不配合,控烟条例第二十八条明确:在禁止吸烟场所吸烟不听劝阻,构成扰乱社会秩序或者阻碍有关部门依法执行职务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部门依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对于各地控烟标准不一、执行控烟工作成效参差不齐的情况,胡大一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除以健康城市为抓手推动公共场所、办公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严格的控烟条例制定,建议推动相关全国性法规出台;二是烟盒包装改革也应是烟草业严防死守的阵地;三是为加强执法力度与可实操性,可以在公共场所、办公场所和公共交通设置报警装置,一旦报警,由所在部门代罚;四是加强公共场所吸烟的法规条例和罚款机制,使吸烟行为变困难;五是建议将烟草依赖作为疾病写入病历,动员医务人员以及更多专业机构提供指导,帮助烟民戒烟。 谈到未来的工作计划,王本进则指出,下一步北京市将紧抓重点区域、场所,开展专项执法和联合执法,继续对违法行为给予强有力打击。同时,进一步敦促加强行业管理和属地管理,突出社会共治,强化主体责任落实和行业日常监管,实施联合惩戒,降低违法行为发生率。 摘引网址: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19/0716/c14739-31236222.html 返回目录>> 政府先行 跑出健康竞赛好成绩 2019-07-17 健康报网
随着健康中国行动开展,健康中国建设有了更加清晰可见的美丽图景。在这幅健康图景的庞大绘制工程里,每位公民都是不可或缺的能工巧匠,政府相关部门则是责无旁贷的总指挥。要形成社会广泛动员、人人尽责尽力的良好局面,政府相关部门必须率先行动、以身示范。这在行动方案和实施考核方案中被重点突出、反复强调。 实施健康中国行动,是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必须干好的硬任务。全方位干预健康影响因素、维护全生命周期健康、防控重大疾病3项主要任务下,包含15项具体行动,涉及卫生健康、教育、体育、生态环境、食品药品监管、新闻出版等诸多部门。为推进政府部门密切联动配合,国家层面高规格成立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为鞭策各级政府撸起袖子真抓实干,考核指标层层下达,将综合考核结果作为党政领导班子综合考核评价、干部奖惩使用的重要参考。如果说健康中国行动是一场竞速跑,那么全民健康水平提高是终点,各类考核指标是赛道。赛场之上,各地各部门的管理智慧、服务意识、行动能力、决策水平都将高下立见。此刻,比赛的发令枪刚刚打响,所有“选手”必须精准落实部署安排,准时起跑、持续发力,才能冲出一个令党和人民群众都满意的好成绩。 推进健康中国行动顺利实施,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尽快转变观念。综观《“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一个总目标一以贯之。那就是,坚持预防为主,加快推动卫生健康工作理念、服务方式“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这一目标,为卫生健康等相关部门找准了坐标定位,规划出实施路径。在这一目标统领下,优化健康服务,防控重大疾病,积极应对当前突出健康问题,自然应常抓不懈;而普及健康生活,建设健康环境,全方位干预健康影响因素,更需要相关部门和机构引起重视,统筹配置优势资源,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和资金投入。值得注意的是,围绕这一目标开展的健康宣教和促进活动,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影响健康因素和疑难重症诊疗攻关的重大课题研究,无不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这要求相关部门和机构切实端正政绩观,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健康中国行动是一项长期性任务和系统性工程,一方面要立足长远、持续发力,另一方面也要抓主要矛盾,集中力量实现阶段性目标。当前,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慢性非传染疾病导致的疾病负担占疾病总负担的70%以上,肝炎、结核、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控形势严峻,精神卫生、职业健康等问题不容忽视。这些问题如果不尽快解决,将大幅拉低人民群众的健康获得感,增加社会的疾病负担,动摇健康中国大厦的根基。为此,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必当聚焦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影响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和突出问题,抓牢抓好防控重大疾病这一工作抓手,努力啃下硬骨头。 健康中国是所有国人对健康生活的美好期待,更是党和政府对增进人民健康福祉的庄严承诺。只要政府部门找准目标先行动,带领群众齐步走,健康中国图景必将越来越熠熠生辉。 摘引网址: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19/0717/c14739-31239077.html 返回目录>> 以全民健康生活方式为抓手 2019-07-17 科技日报
近日,国务院成立的“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发布《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在健康中国要做什么、怎么做、谁来牵头的方面给出权威指引。 “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秘书长王小宁对发布文件中的这一点格外认同,他解释,世卫组织早已给出结论,在国民健康促进和维护中,医疗的贡献不足10%,主要取决于民众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王小宁说:“原来把‘抓手’的着力点放在10%的部分,现在是要把‘抓手’放在90%的部分,即民众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 2008年,日本厚生省规定企事业单位40岁以上的员工每年必须强制性测量腰围,男性不得超过85cm,女性不得超过90cm。超过者需进行强制性教育和减肥,否则可能被解聘。“制度牵引营造了一个督促民众自行改变不良生活方式的社会氛围,日本人均期望寿命连续几年居世界榜首。”王小宁说。 有数据显示,与改革开放前相比较,我国居民的脂肪摄入量提高数十倍。相关研究显示,2015年18—64岁人群的日脂肪摄入量接近83克,远高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膳食脂肪推荐摄入量的要求。 与这一国际做法相关联的健康中国行动中的目标为:成人男性腰围小于85cm,女性小于80cm。但目前这一要求为“倡导性”级别,并非强制。 在我国,对于特殊群体的强制性举措表明有效。王小宁说,我国军队施行了军人体重与体能强制性达标与职务晋升挂钩的制度后,官兵自觉改变饮食习惯, 锻炼和健康咨询的意识明显增强,整体体能素质大幅提高。 改变生活方式,控制体重是慢病防控的“牛鼻子”,制度牵引必不可少。王小宁说,公务员和企事业中也可尝试推广强制性举措,将带来巨大的健康促进效益。 1克盐掀起的健康“巨变” 2012年,我国食盐人均用量为每日10.5克,这个数字在世卫组织的健康表里是5克。健康中国行动中的目标是每人每天5克。 吃多少盐,吃1克盐还是2克盐,究竟会对健康产生多大的作用呢? 王小宁道出了一个使得美国疾控中心专家在《新英格兰杂志》上发文感叹的事件。2003年,英国非政府组织“盐与健康共同行动组织”(CASH)联合英国食品标准局,发起“减少盐,促健康”行动。在企业界的配合下,英国超市的即食食品盐的含量减少了45%,民众的盐摄入量由2000年的9.5克减少至2011年的8.5克。对应的10年间,英国的高血压患病数下降明显,心肌梗死亡人数减少了40%,中风死亡人数下降42%,总体死亡人数减少三分之一,减轻医疗负担15亿英镑。 “如果能够获得的即时性食品里,食盐添加量不被控制,民众更易摄入大量的盐。”王小宁说,这意味着食品行业标准要加入进来。 “要完成一个社会环境的改变。”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副教授杨进刚持同样观点,饭馆的菜加很多盐,谁来管控;如果某一个饭馆提倡少盐,又可能没有食客,这些都需要整体式的解决方案。为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提供必要的环境才能够完成全社会的减盐。 拥抱健康,爱国卫生运动可借鉴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中提到,心脑血管疾病是我国居民第一位死亡原因。健康中国目标将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的目标定为从2015年的18.5%降低到2022年的不高于15.9%。 “仅凭医生是不够的。”杨进刚道出很多医生的困惑,在中国脑卒中是第一位死亡原因,高血压是首要危险因素。我国高血压的控制率仅13.8%,而美国2014年就达到54%。“这得益于美国强调人群管理,比如提高血压测量率等。”杨进刚说。 “降低心脑血管发病率,可以考虑以社区为切口。”杨进刚建议,应通过创新社会组织形式,发动更多群众,让居民的血压能被“追着去测”,改变现在“农村没人管、城里没人问”的状况,“爱国卫生运动”的组织模式可以借鉴。 王小宁持相同见解:慢病治疗,单靠卫生部门远不能解决。全民健康促进与疾病救治最大不同,前者关注和考核的是群体、族群,后者关注的是个体,所以要实现全民健康促进目标高效落地,一定要推行“健康GDP”,将疾病防控指标与地区领导人的绩效和责任挂钩,才能统筹协调各方资源,真正发挥作用。 摘引网址: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19/0717/c14739-31238917.html 返回目录>> 努力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2019-07-17 南方日报
人的健康,不仅关系着个体和家庭的命运前途,也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近日,《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印发,提出实施健康中国行动,明确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部署三个方面15个专项行动,对动员全社会落实预防为主方针,加快推动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历来受到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健康领域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实施一系列重大举措:将建设“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提出健康中国“三步走”的宏伟蓝图,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总体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我国居民生产生活方式和疾病谱不断发生变化,人民群众健康面临新问题新挑战。《意见》着眼于积极有效应对当前突出健康问题,明确“坚持预防为主”“关口前移”,要求加快推动卫生健康工作理念、服务方式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普及健康知识,引导群众建立正确健康观,加强早期干预,形成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体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与时俱进的健康中国建设理念。 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目的是推动建立健康促进政策体系,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推广普及健康生活方式。为此,《意见》提出了两个阶段目标,即到2022年,健康促进政策体系基本建立,全民健康素养水平稳步提高,健康生活方式加快推广,,重大、重点疾病得到有效防控和遏制,重点人群健康状况显著改善;到2030年,全民健康素养水平大幅提升,健康生活方式基本普及,居民主要健康影响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因重大慢性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明显降低,人均健康预期寿命得到较大提高,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水平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健康公平基本实现。落实《意见》部署,要坚持普及知识、提升素养,自主自律、健康生活,早期干预、完善服务,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基本原则,实现健康素养人人有、健康生活少生病、早诊早治早康复、健康中国行动齐参与。 从健康知识普及、合理膳食、全民健身、控烟、心理健康促进等方面综合施策,全方位干预健康影响因素;关注妇幼、中小学生、劳动者、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维护全生命周期健康;针对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四类慢性病以及传染病、地方病,加强重大疾病防控……《意见》聚焦当前影响人民群众健康的主要问题和重点疾病,注重从源头预防和控制,突出健康促进和动员倡导,为实现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提供了有效抓手。要根据不同人群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健康教育与促进;激发居民热爱健康、追求健康的热情,养成符合自身和家庭特点的健康生活方式;对主要健康问题及影响因素尽早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完善防治策略,推动健康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一体化服务。 落实健康中国行动关系到每一个人,需要动员全社会参与,凝聚全社会力量,形成政府积极主导、社会广泛动员、人人尽责尽力的良好局面。为完善健康中国建设推进协调机制,保障健康中国行动有效实施,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了《健康中国行动组织实施和考核方案》,明确将主要健康指标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绩效考核指标,突出了各级党委、政府实施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政治责任。针对《意见》确立的两个阶段目标和15个专项行动的具体要求,全省各地各相关部门要强化责任,在抓落实上下功夫,健全领导推进工作机制,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将预防为主、防病在先融入各项政策举措中,逐项抓好任务落实;动员各方广泛参与,健全支撑体系,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全省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实施好健康中国行动这项重大民心工程摆上重要日程,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持之以恒加以推进,以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兑现承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健康基础。 摘引网址: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19/0717/c14739-31238768.html 返回目录>> 养生馆有风险,扎针灸需谨慎! 2019-07-16 人民网-健康时报
近日张家口的崔先生在养生店针灸、拔罐时突然呼吸困难、脸色发黑,最终抢救无效死亡。经鉴定,崔先生系因针灸行为致双侧肺脏破裂继发双侧气胸,导致呼吸功能障碍死亡。 原来,崔先生因身体不适,在妻子的陪同到一养生店进行针灸理疗,过程中崔先生呼吸困难,脸色发黑,病情愈加严重,店主见状将其送往医院,后崔先生抢救无效死亡。 短短一个月,包括此次事故在内,已经发生4起因针灸操作不慎而引发气胸的悲剧。 治病救人的针灸为什么会导致伤亡?养生机构可以进行针灸类项目吗? 针灸不慎可致肺部“漏气” “临床上,我们经常对学生强调‘腹部深有井,背部薄如饼’”, 中国医学科学院针灸学院副主任医师董峰告诉健康时报记者,腹部针刺地稍微深一点儿问题不大,但是背部尤其是脊背部的时候,针刺的角度、深度、强度要严格按照操作,一寸就是一寸,五分就是五分。如果不了解体质、病情就轻易施针,很可能就会针刺过深,就会引发气胸。 董峰介绍,肺壁非常薄,大概只有1mm,就像一个气球,里面充满气体。如果针灸操作者进针过深便会刺破肺壁,导致“肺漏气。胸腔内的气体增多,挤压肺脏,使肺部发生应急性萎缩,会导致呼吸障碍,严重可危及生命。 董峰表示发生气胸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很多患者像崔先生一样选择到没有医疗资质的养生店此类场所,操作人员的医疗资质无法保证,风险较大。二是如果在正规中医诊所发生气胸,医生进行不规范操作如隔着衣服针灸也会有气胸风险,另一方面患者自身可能在针灸时睡着翻身或站立靠墙而发生气胸。 “只要操作得当,气胸是可以避免的”,董峰提醒,患者应去正规医院找正规医师进行针灸,在针灸时应及时告诉医生扎针的感受,如果出现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据警方调查,为崔先生针灸的店主没有系统学习过医疗知识,在无医师资格证书、医师执业证书,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情况下,多次为顾客针灸。 而我国早已明令禁止在养生馆等保健场所进行针刺等创伤性理疗。 2018年6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非医疗机构开展“火疗”项目的复函》,复函中明确规定,中医养生保健机构禁止使用具有创伤性、侵入性或者危险性的技术方法,如针刺、瘢痕灸、发泡灸、牵引、扳法、中医微创类技术、中医灌洗肠等技术。 2018年7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规范(试行)》(征求意见稿),其中明确“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及其人员不得从事医疗活动,不得使用针刺、瘢痕灸、发泡灸、牵引、扳法、中医微创类技术等”。 专家建议,在审批养生保健机构的开办时,要严格执行“中医养生保健技术服务岗位人员应取得有关主管部门颁发的资质证书,开展的服务范围应与取得的资质相一致,同时应持健康合格证上岗”等规定。 摘引网址: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19/0716/c14739-31237719.html 返回目录>> 游戏障碍正式定为疾病!帮孩子戒网瘾,精神科专家这样说 2019-07-16 人民网-健康时报
玩游戏玩到停不下来?网瘾戒不掉?2019年5月,第72届世界卫生大会审议通过《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ICD-11)》,正式将“游戏障碍”定为疾病。 打游戏=游戏上瘾? 四方面帮助判断 据ICD-11定义,判断是否游戏成瘾需考量多个方面,即自控力、游戏的优先性、对负性后果的反应以及问题持续时间。 具体来说,如果每天下班后玩一个小时,但工作绩效并不受影响,那这就不等于游戏成瘾或游戏障碍。只有当一个人无法控制自己的游戏行为,且在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受到明显的负面影响后依然不管不顾地玩游戏,且明显持续至少12个月的时间,才能认为是“生病了”。 由此可见,玩游戏真正能达到成瘾程度的人是少之又少的。 虽然WHO去年才在ICD-11草案中对游戏障碍做出定义,但之前已有许多研究在相似的考量下调查了游戏障碍的发生率。这些研究大都认为,游戏障碍的发生率在5%以内。因此,我们虽然需要重视游戏成瘾问题,但在理解该疾病定义的前提下,并不需要人人自危。 爱玩游戏≠坏孩子 戒网瘾家长这么做 那么,作为父母,对于孩子的游戏行为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家长应该明白,游戏行为本身并不可怕。俗话说,“只学习,不玩耍,聪明的孩子也变傻。”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可以从游戏中获得娱乐放松体验,还可能从中获益,例如开拓眼界、培养合作意识等。真正需要关注的是游戏行为的度。 这个度,就是需要判断游戏行为是否失控,是否已造成负性后果,且这些情况是否持续较长时间,例如数周或数月。 如果孩子存在这些成瘾的迹象,家长需要寻求专业且规范的帮助,例如前往医院精神科或心理科就诊。提醒家长,一些机构试图以“军营式”“惩罚式”的方法来干预游戏问题,甚至会采用带来痛苦的电击。这些方法不仅没有任何证据支持其有效性,且可能对患者造成进一步的身体和精神伤害。 既然孩子可能“生病了”,家长要注意不能贴上“坏孩子”的标签。此时,家长如果能通过与孩子平等交流,探讨控制游戏行为的可能性以及寻求帮助的方式,并达成一致意见,将能使孩子更易接受治疗干预,从而获得较好的效果。 而对于玩游戏但没有成瘾的孩子,家长也应注意,主动走进孩子的世界,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使孩子明白游戏并不是获得快乐、自信、人际支持的唯一途径。这个世界充满精彩,而游戏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摘引网址: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19/0716/c14739-31237628.html 返回目录>> 盛夏来临,海蜇出没,一种极具地方特色的疾病要重视! 2019-07-16 搜狐健康
盛夏来临,大连作为美丽的滨海城市吸引了很多游客,而此时一种海洋生物引起了皮肤科医生的高度注意。它就是水母,俗称海蜇,不仅长得漂亮,味道鲜美,还可引起一种极具地方特色的疾病——海蜇皮炎! 什么是海蜇皮炎? 海蜇皮炎,也称水母皮炎,属于刺胞皮炎的一种,是海蜇刺胞刺入皮肤释放毒液引起的皮肤急性炎症反应,其临床最大的特点是皮疹呈条索状、鞭痕状排列。 水母触手及口周组织表面有刺细胞分布,刺细胞中含有储存毒液的刺丝囊,水母通过刺丝囊发射刺丝将毒液注入人或动物体内。水母毒素,是一类结构独特而新颖的蛋白质和多肽混合物,主要成份为有毒的类蛋白毒素和多肽、酶类,具有致死活性、溶血活性、心脏血管毒性、肝脏毒性、神经毒性、酶活性等,人类被蜇伤后出现皮疹、红肿、瘙痒,疼痛、血压降低、甚至呼吸困难、昏厥、休克及死亡。 海蜇皮炎有哪些表现? 若人们被水母蛰伤,3-5分钟后局部会有刺痒、麻痛或烧灼感,之后局部出现红斑、丘疹或风团,重者可有瘀点、瘀斑,并可于1-2天内形成水疱、大疱。 如蛰伤面积面积较大,则可出现倦怠、肌肉痛及不安等感觉,还可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口渴、出冷汗等症状,对毒素敏感者,可于被刺后2小时左右即口吐白色或粉红色泡沫,并出现呼吸困难、肺水肿和血压下降,甚至死亡。 如何预防海蜇蜇伤? 1.在海上作业人员或养殖场工人要进行宣传教育,加强个人防护,绝不能用手直接抓取或捞取捕捞的海产物。 2. 在海上遇到海蜇浮游水面切勿用手推移。赶海时海滩上不明种类的海生物不能随便捡拾或用手触摸。 3. 夏季海水浴者要选择洁净的海水区,并在浴场架设严密的网具以防水母进入,并备有一定的急救设施,游泳及潜水时穿好防护服。 海蜇蛰伤的应急处理 1.一旦被刺胞动物蜇伤后要尽快去除黏在皮肤上的触手,可用毛巾、衣服、泥沙擦去黏附在皮肤上的触手或毒液,不可用手直接擦拭。 2. 可用海水冲洗,切勿用淡水冲洗(淡水可促使刺胞发射)。 3. 局部用明矾水冷敷,也可用1%氨水或10%碳酸氢钠溶液冷敷。 4. 紧急处理后应尽快到医院就诊。 摘引网址: http://www.sohu.com/ 返回目录>> 天天呆在空调房还能中暑?确有其事 2019-07-16 钱江晚报
杭州才刚刚入伏,就已有人因中暑上医院求助,而求助者并非户外工作者,是位天天躲在空调房里的平面模特。 小李姑娘今年才21岁,身材高挑、皮肤白皙,1米72的个子才90多斤,骨感的体态尽显柔弱,比“林黛玉”过之而无不及。周末时,她因老觉得乏力、胃口差、恶心、常拉肚子,以及睡眠不好找到浙江省中医院针灸科吴高飞副主任中医师,想通过传统中医药手段综合调理下身体。 吴医生经过一番仔细的望、闻、问、切后,认为小李这是中暑了。 “这不可能!为了不让皮肤晒黑,我最近几乎天天躲在空调房里,白天都不敢出门,晚上才出去活动,连太阳都没晒到怎么会中暑?”小李当即对吴医生的诊断提出质疑。 不过,吴医生说:“此‘暑’非彼‘暑’。大家普遍认为,三伏天最应防的暑是高温中暑,也就是中医所说的热毒。而小李所中的暑其实是暑湿,是中医的热毒+湿毒。空调其创造的凉爽环境让毛孔在该打开的时候关闭,以致体内的浊气排不出,自然界的阳气也进不去,于是湿毒、热毒等浊气在体内到处乱窜,伤害各个脏器,可能引发各种疾病。而最容易出问题的就是胃肠道,表现出来的症状就是乏力、没胃口、拉肚子等。 因此,吴医生提醒大家,如今的三伏天除了注意防暑之外,更应关注的是防“寒”。而除了少吹空调之外,也得管住各自的嘴别贪凉,大汗淋漓的时候喝冰镇饮料吃冰镇水果,当时是透心凉心飞扬,殊不知,把正在排浊气的毛孔突然收缩闭上,会让自己中更厉害的暑湿。当然,都市白领的工作环境就是空调房不能改变,那么请在下班后务必增加运动,以促进排汗、散热、排浊。 摘引网址: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19/0716/c14739-31236840.html 返回目录>> 游戏障碍综合干预须更规范 2019-07-17 健康报网
日前,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中华预防医学会精神卫生分会、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中国药物滥用防治协会联合发布《关于游戏障碍防治的专家共识(2019版)》,对游戏障碍的定义、临床特征、评估、诊断、治疗、康复等进行系统梳理,使游戏障碍综合干预更规范。 《共识》指出,游戏障碍是指一种持续或反复地使用电子或视频游戏的行为模式,表现为游戏行为失控,游戏成为生活中优先行为,不顾不良后果继续游戏行为,并持续较长时间。中国多项相关调查研究显示,游戏相关问题患病率为3.5%~17%。游戏障碍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对游戏行为的开始、频率、时长、结束、场合等失去控制;游戏优先于其他生活兴趣和日常活动;尽管已经因游戏产生了负面后果,但依然持续游戏甚至加大游戏强度。游戏障碍可导致躯体问题、精神行为问题及社会功能损害。国内外研究显示,游戏障碍与心理、社会、生物学等多种因素相关。游戏障碍患者更为偏爱的游戏形式是在线游戏,而不是离线游戏;更为偏爱的游戏类别是大型多人在线角色扮演游戏、第一人称射击、格斗和即时战略游戏。 早期识别、诊断、干预对游戏障碍的预防治疗至关重要。《共识》指出,游戏障碍者可能伴有多种躯体或精神行为问题,应对疑似患者进行全面系统评估。对于游戏障碍疑似患者或高风险个体的临床诊断,需要规范的诊断指南保证医疗卫生机构诊断的准确性,避免过度诊断。要建立包括普遍性预防、针对性预防、早期发现及治疗等措施的三级预防体系。需要强调的是,游戏障碍是慢性复发性疾病,游戏障碍干预起始阶段、干预过程中及疾病康复期都需要对游戏障碍症状及严重程度进行评估。 《共识》对今后工作重点提出建议,要出台保护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专门规范和净化网络环境的政策措施。建立卫生健康、教育、工商、文化等多部门协作机制,对游戏障碍干预机构进行规范和监督,确保患者及其家属能获得专业帮助。继续完善游戏障碍识别、评估、诊断体系,开展培训,提升游戏障碍诊治的专业能力。开展游戏障碍流行病学调查,了解相关因素的影响和作用机制,随访其转归及相关影响因素。开展针对游戏障碍的药物、社会心理治疗相关临床及相关防控政策研究。将包括游戏障碍在内的所有成瘾行为及其他社会适应不良行为作为一个整体对待,扩展预防和医学干预工作的范围和深度,使之发挥更为广泛和立体的作用。 摘引网址: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19/0717/c14739-31239437.html 返回目录>> 全球2000万儿童未及时接种疫苗 2019-07-16 新华网
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15日共同发布的全球免疫覆盖评估报告显示,去年全球有近2000万儿童未能接种麻疹、白喉和破伤风等疫苗,占全球儿童总数的十分之一以上。 报告显示,自2010年以来,麻疹以及白喉、破伤风和百日咳(百白破)疫苗的覆盖率始终停留在86%左右。虽然这一数字本身并不算低,但距离避免疫情暴发所需的95%接种覆盖率仍有一定距离。 报告指出,武装冲突、不平等以及侥幸心理是造成全球疫苗接种率出现“危险停滞”的重要原因,未能接种疫苗的儿童大都生活在贫困国家,或是受冲突影响的脆弱地区。 根据报告中的数据,2018年,全球共报告近35万例麻疹病例,是2017年的两倍多。各国之间、国家内部之间以及不同收入阶层之间的接种率存在显著差异,导致全球许多地区出现严重的麻疹流行,一些总体免疫率较高的国家也未能幸免。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执行主任亨丽埃塔·福尔说:“麻疹的传染性很高,这一疾病的流行说明有许多社区由于接种不便、费用过高或存在侥幸心理等原因,没有及时进行疫苗接种。我们必须尽一切努力为每一个儿童接种疫苗。” 今年的评估报告首次纳入了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的覆盖率。少女接种HPV疫苗,能够预防其在成年后罹患宫颈癌。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共有90个国家将HPV疫苗纳入了国家免疫接种项目,这些国家的少女人口总数占全球的三分之一。 世界卫生组织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表示,它们正同合作伙伴一道,支持各国加强国家免疫系统,提升应对疾病暴发的能力,切实开展常规免疫工作和应急免疫活动,同时对医务工作者进行培训,向其提供必要的医疗工具,将免疫接种纳入高质量的初级医疗保健服务。 摘引网址: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19/0716/c14739-31238015.html 返回目录>> 美国:艾滋病病毒可长期潜伏脑脊液中 2019-07-17 科技日报
美国一研究小组在《临床调查杂志》上发表研究报告称,他们在长期接受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的脑脊液中,检测到了艾滋病病毒(HIV)DNA,并发现这些患者存在认知障碍的可能性要高于脑脊液细胞中没有HIV的同龄人。 联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cART)是目前主流的艾滋病治疗手段,该方法能够抑制HIV的复制,但无法将其从患者体内消除,一旦停止治疗,病毒就会反弹,重新复制。长期以来,清除艾滋病患者体内所有HIV一直是科学家努力的方向,但关于HIV在中枢神经系统,尤其是在脑脊液中长期潜伏对神经系统的影响问题,却尚未被充分认知。 在新研究中,匹兹堡大学、耶鲁大学等多家机构研究人员组成的研究小组,对69名艾滋病患者的脑脊液进行了检查。这些患者绝大多数为男性,中位年龄50岁,接受cART治疗的中位时间为8.6年。检查结果显示,48%的患者的脑脊液细胞中存在HIV的DNA,他们中30%的人有认知障碍,其比例明显高于那些脑脊液细胞中没有HIV DNA的患者,后一群体中存在认知障碍的比例为11%。 研究人员表示,在几乎一半的患者脑脊液中检测到被HIV感染的细胞,这让他们感到惊讶。这表明cART虽可对HIV进行抑制,但病毒仍可长期潜伏于中枢神经系统,并对其产生影响。虽然造成艾滋病患者出现认知障碍的因素可能有很多,如年龄、神经炎症、血管功能障碍等等,但他们的新研究表明,脑脊液细胞中持续存在的HIV DNA与神经认知障碍之间存在着显著关联。尽管相关机制尚不清楚,目前也没有从脑脊液细胞中清除HIV的手段,但这一发现仍具有潜在的临床价值。 尽管存在血脑屏障,大脑并不是一块“净土”,近几年科学家在脑中观察到了各种各样的生物和活动迹象。比如说细菌、病毒、肠道代谢物质等等。大脑由之接受的影响大多数是负面的。此次证实艾滋病病毒的显著的认知干扰作用,再次提醒人们脑部环境的复杂。未来我们会将更多的神经疾病和心理障碍归因于脑部病原体。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19/0717/c14739-31238910.html 返回目录>>
—————————————————————————————————————————————————————《每日剪报》编发人员: 采集:骆念 聂孝汉 编排:贾路 审校:张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