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祭 | 百岁老兵祭战友:每年来看你

04.09.2016  13:35

  9月3日,成都人民公园,抗战老兵参加抗战胜利71周年纪念活动。

  30余位老兵昨到成都人民公园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举行悼念活动

  2016年9月3日,是抗战胜利71周年纪念日。

  当天上午9点,一群拄着拐杖、白发苍苍的老者,在家人和志愿者陪伴下,来到成都人民公园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下,向牺牲的先烈敬献花圈,举行悼念活动。老人们努力挺起腰杆,静静凝望塑像的模样,表达缅怀之情。

  79年前,他们手握步枪,打着绑腿,穿着短裤草鞋,毅然出川抗战,拯救生死存亡的中华民族。如今,他们已垂垂老矣,但有着共同的名字——抗战老兵。

  现场

   101岁老兵含泪祭战友

  抗战八年,四川有300多万男儿出川抗战,最终有64万余人牺牲,居全国之冠!

  回望过去,致敬英烈。3日上午9点过,不少市民自发在纪念碑下敬献鲜花,有的拿起手机记录下感人一刻。

  当天上午8点过,来自成都、乐山、南充、重庆等地的30余位老兵,陆续来到成都人民公园,共同赴这场一年之约——纪念胜利,祭奠战友。

  101岁的抗战老兵郑维邦,在女儿的陪同下早早来到了这里。晨光熹微,他默默望着川军塑像,泪水滑下脸庞。

  年轻时,郑维邦随军离开四川,奔赴山西等地参加战斗。曾参加过著名的中条山战役,也多次负过伤,更是目睹了战友在眼前阵亡。

  得知此次聚会后,虽年事已高,行动不便,但他仍坚持拄着拐杖赶来,向纪念碑敬下标准军礼,以此祭奠当年牺牲战友。“只要我走得动,每年都要来!”老人执拗地说。

  声音

   纪念是为了更好地铭记

  “每年这个时候,我们都会来这里。”巴蜀抗战史研究院秘书长张光秀说,这个塑像原型就是她父亲张朗轩,“看到塑像,就像看到了父亲。”

  张光秀说,川军抗战历史中,有很多感人事迹。比如,被誉为“模范父亲”的安县人王者成,送儿子王建堂当兵时,赠儿一面旗,正中写了个大大的“死”字,希望儿子用此旗“伤时拭血,死后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

  “还有很多人,应该都被记住。”张光秀说,不仅是王铭章、许国璋、饶国华、李家钰这样的将领,还有更多无名的阵亡战士也应被记住。在淞沪会战、滕县保卫战、南京保卫战、中条山之战……许多川军将士付出了年轻的生命,为川人赢得“无川不成军”、“川人不负国”的声誉,“纪念,就是对他们最好的告慰,也是为了让后人不把他们忘记。”

  老兵归队记住他们

  时光匆匆,健在老兵已都是高龄,离开的步伐也变得更快。据志愿者组织统计,不到一年时间,已有30余名在川老兵辞世。在抗战纪念日之际,他们的面孔和事迹,同样也是后人不能忘却的。

  孔诚

  亲历“皖南事变”突围战,冒着枪林弹雨将首长安全护送到驻地;电影《渡江侦察记》的原型就来自他所带领的29军86师东线突击团256团……这个身经百战、戎马一生的英雄叫孔诚,一位新四军老战士、原四川省军区副司令员。

  2016年8月20日,还有40天就将迎来百岁生日的孔老,在成都因病去世。就在此前一个月,躺在病床上的他,还通过口述的方式记录下了他带领“海空雄鹰团”与日军激战的往事。

  黄朝明

  1944年,黄朝明投身新四军对日作战,在白刃战中与死神擦肩。上世纪五十年代,他来到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工作,一直到退休。

  2016年4月19日,89岁的黄朝明在成都“归队”,安详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马士弘

  2016年5月8日清晨,目前川内最长寿抗战老兵,105岁的马士弘因病抢救无效辞世。

  马士弘是著名作家马识途的三哥,毕业于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经历了淞沪会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常德会战、宜昌会战、长江石牌要塞保卫战等正面战场上的六大会战,他参与的大小战役加起来有20多场。他曾冒着枪林弹雨冲锋陷阵,也曾用妙计歼灭过日寇骑兵,还解救过500多名良家妇女。

  许广志

  79年前,河南小伙许广志,毅然加入干训团,随后随军在太行山等地作战多年……抗战胜利后,他来到成都定居。

  2016年6月27日晚11点52分,97岁抗战老兵许广志因肺部疾病抢救无效,在成都闭上双眼。

  华中柱

  老人一生引以为豪的是,78年前,年仅16岁的华中柱投身抗日战争,在湖广等地与日寇浴血拼杀,并最终见证抗战的胜利。其1941年在宜昌两河口作战时,俘虏过多个日本士兵。在随后对日军的审讯中,获得不少重要机密情报。

  2016年5月5日晚上7点过,94岁的抗战老兵华中柱安详地走完了一生。

  周井玉

  2016年3月15日,春寒刚过不久,91岁的成都金堂抗战老兵周井玉在老家安详“归队”。

  15岁那年,周井玉前往广汉贩烟叶,被抓了壮丁入了部队。18岁那年,他被抽调入远征军,离开四川前往云南,分配在71军87师261团战车防御排,参加对日作战。曾参加过腾冲、龙陵等滇缅反攻战中的重要战役。杨光荣1942年,全国抗战正处于紧张阶段,杨光荣穿着单衣草鞋,加入川军72军新编15师43团通信连,离开重庆荣昌老家,奔赴抗日前线,辗转湖南、江西等地,参加过常德战役、衡阳战役等。在常德会战时,杨光荣带人检修通讯线路,撞见3名日军便衣。在激战中,他将一名鬼子打死,保证了部队的通讯畅通。

  2016年2月22日,元宵节,92岁的杨光荣辞世。

  常紫光

  1940年,在成都念高中的南充人常紫光,得知母亲和妹妹被日军飞机炸死,发誓要为亲人报仇。他投笔从戎,奔赴抗日前线。1944年,常紫光参加了中日双方伤亡最多、时间最长、空前惨烈的城市保卫战——衡阳保卫战。

  2015年10月12日上午,95岁常紫光因心力衰竭在医院安然离世。

  张文治

  16岁那年,张文治在南充嘉陵中学念书,听校长张澜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后,他决心投笔从戎,杀敌御侮。之后,他考入川军20军。1937年,作为首批出川抗日的川军,20军将士在淞沪会战中打响了川军出川抗日的第一枪。

  2015年11月28日夜,96岁的老兵张文治在成都西区医院因病重,经全力抢救无效后,走完了这一生。华西都市报记者余行杨力杨涛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