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锻炼一小时”是教育部早已提出对中小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基本要求。而这一小时是否达到效果,一直缺乏有效监控。日前,从全国第25届“十城市”学校体育教学观摩研讨大会上获悉,我省参与制定的《中小学生体育锻炼运动负荷卫生要求》(以下简称《要求》)已报批国家标准委员会,这一“国标”预计明年正式出台,届时将对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运动情况实现有效监控。
“自‘每天锻炼一小时’提出,绝大多数中小学校积极开展阳光体育,但实际效果却存在很大差异。学生是否真的动起来了,运动负荷应该在什么范围才达到效果?这些都是无法实现有效监控的。成都市教育局体卫处负责人表示,成都市教育局也参与了此次要求的制定,在对全市学校进行调查后发现,学校落实锻炼的效果参差不齐,有的学校虽然时间是达到了一小时,但就安排一些棋类运动这样是达不到锻炼效果的。参与制定《要求》的四川大学科学研究所所长韩学军说,目前,对于学生体育运动监测主要是通过《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结果评价,而《要求》重在过程评价。据了解,《要求》对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运动量监测主要通过三个指标:一是锻炼时间,是否每天体育课加上大课间、体育课外活动等达到了一小时;二是锻炼强度,运动时对心率进行同步监测,比如对小学生要求每分钟达到130-200次,对高中生要求每分钟达到130-190次,这样的心率在体育课和锻炼中要占到70%;三是频度,主要是对学校进行监测,看学校每天一小时锻炼次数是否达到要求。
成都市教育局体卫处负责人说,《要求》正式出台后,成都市计划在部分学校进行试点,分圈层、分年龄段选择不同学校参与,且将按照此“国标”在部分中小学进行监测试点,检查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过程是否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