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平凡母亲钟显莲 24年的苦与甜

16.12.2013  11:09

   四川在线消息(邹宏亮 向晓鸿) 儿子今年就24岁了,时间过得真快。”初次见到钟显莲,能看到脸上的疲惫,却感受不到内心的疲态。24年前的一天,三个月大的儿子被诊断患有先天性癫痫病,改变了这个平凡家庭的命运。今天,钟显莲是全村公认的好母亲、好儿媳,是众人推举的孝老爱亲模范,但她的生活不仅如此。

   母爱在每一个细节

  给儿子穿好衣服、拴好鞋带、系上围巾,这样的动作钟大姐十分熟练。“我的孩子至少是干净整洁的。”她一边打量儿子一边说道。患有先天性癫痫病的儿童,生活不能自理。年龄虽渐长,仍像襁褓中的婴儿,每个生活细节都需要“大人”的悉心照料。

  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常说“现在带个奶娃儿,至少要5岁才能基本脱手,好恼火哟!”看到生活在农村的钟显莲,这样一句话在她面前更像是一种奢望。

  儿子睡着的时候牵着手、玩闹的时候牵着手、沉默的时候牵着手。从笔者见到钟显莲的时刻起,几乎母子俩的手就没分开过。手牵手是一种极简单的肢体语言,或代表爱意、或代表友谊,在钟大姐这里则更代表着母爱的不离不弃。吃饭、穿衣、洗漱、睡觉这些普通人每天都不会在意的事,钟大姐却比任何人都更加在意,因为这些就是儿子生活的全部,也几乎是这位母亲生活的全部,如影随形,照顾入微。

  “这么些年,娃儿治病看病要花很多钱,就没想过把他一起带出去,打点工,挣点钱。”这是很多乡亲都问过她的问题。“没时间、离不开、放不下”是钟显莲回答时常常提及。其实,在儿子十岁那年,他们一家在亲戚的帮助下曾去过北京,一是治病,二是挣钱。丈夫在一家物流公司做仓库保安,自己则在亲戚家帮做家务,还能照顾孩子。但一次意外让她放弃了这次机会。“就是一瞬间的不注意,娃儿就在过马路时摔倒差点撞上车,司机下车就骂我怎么教的娃儿”。回忆起那段经历。在她你脸上看到的不仅有后怕,更有辛酸。又经历在一次儿子走丢后,钟显莲与丈夫商量回到老家,至此再也没离开过。

   当大队干部“我能行

  邻里们说起钟显莲当村干部的经历一开始笔者还不大相信,带着一个患病在身、随时需要人照顾的儿子,怎么有时间、有精力来当这个有着120多户家庭的大队干部。还组织队里修了路,带头搞起了特色农产业。

  2002年,儿子已经13岁,这几年在镇村帮助下,孩子药品有了保障,加上这位母亲的悉心照料,病情趋于稳定,身体还硬朗的婆婆搬了过来一起住。“我没有其他本事,照顾好孩子,给村上做点事,挣点本份钱就行了。”这是钟显莲常挂在嘴边的话。十年间,这位在村民眼里足不出户,默默为家庭付出的好母亲渐渐成了活跃在田间地头、群众认可的大队干部。

  2004年,村里获得了项目,可以修路,筹资筹劳,调地调解等工作,逐渐成为了钟显莲的生活重心。从单纯的家庭妇女到做通群众工作,对钟显莲是一个考验,也是一次艰难的转变。

  “回去照顾你娃儿,这些事你懂不起!”面对部分对修路存有意见的村民,钟显莲常常听到类似刺耳的回应。

  “不管你说什么,她总是笑咪咪的!”一位曾在修路时对筹资表示不理解的群众说道。耐心是在群众中听到最多的关于钟显莲的评价。一次不行就去两次、两次不行就去三次,有时婆婆去了小儿子家,钟显莲把儿子带上,一次次进家入户向群众讲为什么要筹资,为什么路线要这么过。如今的龙朝村7社,家家通了路,人们都念她的好。

  因为人和善、公正周道,队里的人找她说家常渐渐成了习惯。“她能在家常里短中把群众矛盾了解到,调解好,默默做了很多工作,有的我们都不知道。”泸县福集镇龙朝村村支书说道。

   脸上的幸福笑容

  随着婆婆身体不再健康,丈夫常年在外打工,婆孙两人都需要人照顾,钟显莲再无时间为村民做事,2008年她不在担任大队队长。

  “党和政府很关心我们一家,但更要靠自己的双手活出个样来。”这位倔强的母亲,就是不服输。同样是在2008年,钟显莲通过申报,被福集镇选为科技示范户,获得了信用社小额无息贷款,利用自家的空房,搞起了肉兔的饲养,在镇科技指导员的帮助下熟练掌握了养兔技术。近年来,她饲养了30只种兔,252只肉兔和一百多只小兔,利用黑麦草作饲料,既减少了投资,又能卖出好价钱,养兔纯收入就有4千多元。由于这两年水稻丰收、养兔效益可观,开始有了自己的收入,加上民政救助和丈夫寄回的钱,婆婆儿子的医疗费带给她的负担开始减小。

  两个月前,听说村里成立了业余文化宣传队正愁没有场地排练,钟显莲想到自家晒坝可以作为排练场,主动找到村主任让宣传队到自家排练。“娃儿对音乐还挺有感觉,每次看排练都很开心”。这是一个意外发现,本想着既做好事又让自家显得热闹些,没想到还让孩子因此找到了乐趣和寄托病情更趋于稳定,在这位平凡母亲的脸上开始有了幸福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