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殡葬行业19年 他从“门外汉”变成业界“带头人”

08.06.2015  20:28

人生无大事,唯生死系之。相对于生的喜悦,死带给人们的总是无尽悲伤,却又是不容回避的话题。多年来,我国致力于推进殡葬改革,从沿袭上千年传统殡葬到现代化殡葬,成效渐现。而在复杂的殡改背后,是这样一群人默默的付出,尽最大努力给予逝者最后的尊严,他们是殡葬行业带头人、一代殡仪“宗师”、80后的“守墓人”、……

6月8日起,成都市民政局联合四川在线推出基层殡葬职工、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先进典型人物系列专访,走近这样一群有着特殊使命的人。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四川在线消息 (四川在线记者 钟帆 实习生 付策民)19年前,他已年近不惑,却带着寥寥数人,接下城郊一片经营不善的公墓;19年后,昔年凋零惨淡的墓区变成优雅大方的唐风主题园林式公墓,他也从殡葬行业“门外汉”变成了业界“带头人”……

他就是李崇禄,长松寺公墓总经理兼成都市殡葬协会副会长。与记者见面时,他身着一件颜色鲜亮的衬衣搭配白色休闲裤,聊到生动处眉飞色舞,似乎很难想象如此时髦有活力的人已年近六旬。但正是他这样入时的人,将一片荒郊坟场变成了极具特色的唐风公墓。

年近不惑“”跨界 他也曾纠结犹豫

聊到李崇禄,今时今日的成都殡葬行业几乎无人不晓,但19年前的他却只是个“门外汉”。他学习财务出身,彼时供职于一家物资供应公司。

人们常说“家有良田万顷,不如一技傍身”,当年39岁的李崇禄大可就此拨着一把算盘度过此生。但那是90年代中后期,国企改革风头正劲的年月,人的命运随时代浪潮起伏,李崇禄也不例外。那时的长松寺公墓原本由乡办企业管理,因经营不善转让给李崇禄所在的物资供应公司经营,公司就将他和“老伙伴”吴远奎安排到了这里,他俩也由此进入了成都的殡葬行业。

红砂石砌成的几十座墓零散错落,又被参天的柏树遮挡住阳光,让原本就渗人的坟地更显阴森。这是李崇禄第一次到长松寺公墓所见到的景象。离开时,李崇禄和同伴半晌没说出话来,思索着这原本就是个从未接触过的行业,他对其几乎一无所知,再见此番惨淡景象,“阴森、乱七八糟”便是他当时唯一的感受。于是,回程的一路,他甚至纠结着还要不要干这一行,心里很不是滋味。

从头学起凭感觉走 优先升级墓园基础设施

思索再三,李崇禄还是决定先从书中了解一下殡葬行业。渐渐地,通过查阅书籍,他发现让逝者入土为安,便是对其亲人最大的安慰,这原本就是从善积德的事业。

转变观念后,李崇禄尝试着入行。但对于当时的长松寺公墓而言,条件十分有限,管理处仅有一间办公室一张桌子,连接待逝者家属、写碑文、刻墓碑全都在此进行。所以虽然目标明确,但这条路该怎么走,李崇禄心里没谱,只能凭着感觉走。而他最初的“感觉”还真只是两眼所见的直观感觉,将建墓的红砂石改造成磁砖,原始的黄泥地换成水泥地,并开始在墓碑上刻画……

同时,李崇禄还带着团队各地考察,一路到了南昌、上海、广州等地,各地的墓园让他大开“眼界”,特别是广州墓园完善的配套设施让他震撼不已,“他们当时就有环形车道、卫生间、停车场,配套相当大气。

取经”归来后,李崇禄也不盲从,而选择因地制宜。他逐年升级建墓材料和周边配套的同时,也同步探索墓园风格,“长松寺原本就相传是李隆基题名,有唐风根基,所以我们决定打造唐风墓园。”李崇禄说,有了定位,墓园的改造更加顺利,园区以水果命名,管理处也建得古色古香,冠以太白楼、玄宗阁等具有唐风印象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