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 巴中残联20件实事惠民生

16.02.2014  13:17

2014年,巴中市残联将实施20件惠民实事,助推全市残健同步小康。

一是坚持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推动市、县(区)党委将残疾人专项工作纳入对下级党委目标考核,并定期召开与群团组织联系会议,研究解决残疾人工作重大事项,将更多的残疾人民生项目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年度民生工程,推动基层组织建设。

二是深化“量服”,提升工作科学化水平。2014年力争为残疾人提供“量体裁衣”式个性化服务15.8万项次以上,组织量服培训3000人次市、县各级残联干部全年深入残疾人家庭分别不少于50户和60户。

三是加快市残疾人五中心建设进度。2014年在完成康复中心主体装修工程后,力争下半年投入使用,加快市残疾人托养中心、残疾人技能培训、艺体培训、辅助器具适配中心建设,力争2014年底竣工。

四是加快县(区)五个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巴州区、通江县残疾人康复中心力争年底主体工程竣工,南江县残疾人康复中心上半年投入使用,平昌县残疾人康复中心年底投入使用,恩阳区完成征地手续。

五是加快推进残疾人扶贫片区建设。2014年,将同步推进15个残疾人扶贫示范区建设工作,努力推动示范区和聚居点残疾人廉租房、经济适用房、产业发展、社区康复、社会保障等各项工作,进一步将“全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残疾人扶贫研讨会”的经验推向深入。

六是全面落实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为27299名重度残疾人发放护理补贴,其中重度一级每月不少于80元,重度二级每月不少于50元,完成市、县(区)两级资金筹集。

七是实施城乡残疾人居家灵活就业创业工作。力争培训4000人次,帮助27560名城乡残疾人实现居家灵活就业,建残疾人创业基地15个,各县(区)不低于3个。

八是实施贫困残疾人扶贫解困工程。扶持4000人农村贫困残疾人实现脱贫解困。为2100名贫困残疾人发放、适配亟需的辅助器具,为150名贫困肢残人免费安装大、小腿假肢。

九是实施贫困家庭脑瘫儿童康复救助。为150名贫困家庭脑瘫儿童提供手术治疗、康复训练和辅具适配。

十是实施阳光家园计划。居家托养智力、精神残疾人1590人,资助1家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

十一是推进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为400户有需求的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

十二是实施贫困家庭重度听力残疾儿童救助。为28名贫困听力残疾儿童提供人工耳蜗手术、助听器适配、听力语言康复训练等服务,免费为30名贫困重度聋儿配发助听器。

十三是开展盲人定向行走及精神病防治。盲人定向行走培训200人次,工疗康复和精神病防治250人次。

十四是举办康复培训。共培训市、县(区)、乡镇及村(社)康复工作人员培训150人次。

十五是精心筹备参加第九届全国残运会工作。全力配合省残联完成运动员选拔培训工作,继续做好运动员选拔,高效开展各项目训练,积极备战。

十六是积极筹备参加省第八届残运会工作。积极做好运动员的筹备、选拔、参训、比赛相关工作。

十七是推动残疾人宣传文化上台阶拍摄一部反映全市残疾人扶贫工作的纪录片,协助完成《连片特困地区残疾人扶贫现状与政策建议》和《残疾人扶贫模式创新研究》两项部级课题研究。

十八是加强基层残疾人组织规范化建设。抓好市、县(区)已建成的残疾人康复、托养中心的班子建设和人员配备工作。全市规范化、服务型建设达标县(市、区)合格率达90%以上,乡(镇、街道)残联组建率均达到100%,落实全市每个乡(镇、街道)配备一名公益性岗位残疾人工作专干,力争市、县(区)干部完成新一轮培训,加强残联干部协管工作,建立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联动的志愿助残信息平台。

十九是加强事业发展资金保障。依法应征尽征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年增幅力争达到30%,切实落实“巴委办〔2013〕9号”文件关于福彩公益金、体彩公益金地方留存部分按比例投入残疾人事业的规定。

二十是大力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完善专门协会运行机制,支持各级专门协会创新工作方式,启动设立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大力实施社会募捐重大项目,引导更多社会力量和爱心人士扶残助残。同时,统筹推进纪检、监察、维权、信访、维稳、统计、保密、档案、监测等各项工作。(杜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