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620万残疾人需要啥 残障用品个性化

05.12.2013  10:10

国内残疾人用品市场需求每年至少两千亿元,仅西南地区就有2/3的市场潜力待挖掘

        义肢、电子膝关节、盲人专用手机、语言矫治仪、轮椅、电动载人爬楼机……12月3日,在四川科技馆开幕的2013成都首届国际残疾人用品博览会让人大开眼界。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残疾人群体超过8500万人,四川就有超过620万人;目前残疾人用品市场保守估计每年在2000亿元以上,德林义肢康复器材成都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必红认为,西南地区尚有2/3的市场潜力可待挖掘。

        市场

        改善型私人消费增多 高端产品大多来自国外

        来自达州的24岁小伙熊启灿是个阳光开朗的帅哥,5年前的一场车祸让还在读高中的他失去了左腿,伤愈之后,他安上了义肢。

        熊启灿的父母都在广东打工,家境并不富裕,一开始选择的是普通义肢产品,“花费了两三千块钱,笨重,不灵活,对身体损伤也大,”熊启灿的父母攒了5万块钱,今年给他换了一个比较好的义肢,装上去颇似“刀锋战士”。现在,熊启灿已经能小步快跑,这让其重拾信心。

        近年来,除了政府帮扶和公益项目之外,像熊启灿这样的改善型私人消费越来越多。“自费客户如今已经占到我们的20%到30%,”四川八一康复中心辅助器具资源中心主任李树伟表示,大到假肢、轮椅,小到尿布垫,这些都是残疾人急需的辅具,但我国的残疾人辅具研发和生产尚处于起步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这也导致国内企业在这个领域掘金的不多,国外产品虽然质量好,但比较贵。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城镇残疾人辅助器具配备率只有10%,农村地区的比率则更低,目前残疾人用品市场保守估计每年在2000亿元以上。“未来5到10年,这个产业就会发展起来,”首次来中国寻找商机的意大利残疾人汽车改造商阿古尔亚认为,残疾人用品市场是不断发展培育的,“中国现在的情况和25年前的欧洲一样,现在欧洲残疾人用车改装市场一年的需求就有1.1万辆,我们希望能在四川找到合作伙伴来开拓中国市场。

        企业

        个性化产品和服务 既迎合市场又便利残障人士

        面对越来越大的残疾人用品市场,本土企业为何动心的不多?“国内生产残疾人用品的厂家并不少,但大多生产低端产品,高端产品十分缺乏,我们商场里流通的超过60%的产品都是国外产品,低价的国产货在与进口产品的竞争中并不具备优势。”西南国际医疗器械城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残疾人提供产品和服务,个性化和高科技一样重要。”李树伟拿起一个“筷勺”来说明,这个钢制的勺子一分为二,不仅可以方便地夹起流体食物,还可当筷子使用,对于手功能差的残疾人来讲非常好用。

        需要个性化的不仅仅是产品,服务同样需要个性化,二者结合起来,才能更好为残疾人提供帮助。在国外,一些专业的残疾人康复机构能根据不同个体的残疾程度、按需求设计服务项目和训练计划,甚至为他们改装设计有特殊功能的个性化电脑和汽车等产品。

        在展台前,记者还看到了一批来自意大利的残疾人护理用品:防摔跤内裤中衬上了防护垫,即使摔倒也不容易伤及骨盆;残疾人专用鞋则用尼龙搭扣、拉链等取代了一般鞋类使用的鞋带、金属扣等,穿着更方便。“这些用品其实并没有太多高科技含量,只是在其中加入了很多人性化设计。一点小小的改变,就能让残疾人的生活更加便利。”参展人员说。

        政府

        市政建设考虑便利残疾人鼓励企业研发经济型产品

        意大利人费代里科创办了一家盲文指示产品公司,目前其产品已经在多哈国际机场、日内瓦等地得到广泛应用。费代里科认为,残疾人用品企业的发展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分不开,“例如说在市政建设中,要把采购便利残疾人的产品考虑进去,别为了成本压力而将这些舍弃。

        成都广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陶旭目前正在积极推广一款盲人应用APP,“我们把目前市场上针对盲人的信息输入与输出的应用进行微创新,加入公交车到站提醒、路线查询等多种功能,技术上这些都不是难题,关键在于政府推广意愿是否强烈。

        李树伟建议,政府应鼓励企业研发更加适合国人的辅具适配和矫形器,力争将更多国外最先进的辅具产品国产化。“就拿残疾人最普通的助行架来比较,国产的仅500元,而进口产品5000元,差价达10倍。”李树伟说,只有让更多的辅具适配和矫形器国产化,才能更经济、惠及更多残障人士。

        现场播报

        电动载人爬楼机亮相博览会

        可以爬楼梯的残疾人轮椅、帮助转移重度残疾人和老人的天轨移位系统……首届成都国际残疾人用品博览会上,不少高科技的残疾人辅具首次亮相。“很平稳,不抖动。”76岁的成都市民邓安康大爷上上下下试坐了几次“电动载人爬楼机”后赞不绝口。邓大爷说,自己的左腿不太方便,一到冬天上楼梯就比较困难,如果有爬楼机,就方便了,“但必须有人帮忙操作,如果能单人操作,就更好了。

        记者看到,整个爬楼机看起来就像一个小型的轮椅,只是轮椅下面多了可升降的轮子,可将轮椅推上、走下楼梯。椅背上有两个扶手供操作,上面有高中低3档调节。爬楼时,双手按住同方向的按钮,机器就在电力推动下上楼,操作比较方便。

        参展商杨华钗说,爬楼机的价格在4万—6万元不等,“每款爬楼机最大承重是160公斤,每分钟可以爬20级台阶,相当于一层楼。”据了解,这种进口的爬楼机是首次来川参展。

        除了爬楼机,可以广泛运用于养老院、医院和残疾人托养中心的天轨移位系统,则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主机造价在8万元左右,远低于进口产品,可以让行动不便的人在移动时更加安全,避免二次损伤。(记者 刘川 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