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守安全声誉也是适应“新常态”

25.08.2015  14:40

“食品安全最重要的执法手段就是信息公开。”8月21日,全省法制专题干部大讲堂请来重量级嘉宾、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局长、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毕井泉讲课,也为四川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打气。

从今年6月起,有心人发现,每个星期四川省食药监局都会发布一批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其中不乏知名企业被曝光。以前靠罚款敲不醒的安全意识,在信息公开面前无所遁形:即使口头上有所抱怨的食品企业老总,也深深明白,食品企业需要死守的生命线,就是安全声誉;食品企业最高的成本,就是安全成本。入口的东西第一要安全,道理根本毋庸赘言。

不过,也有人感到不理解:“为什么要曝光本地企业?我们消化了那么多就业!”甚至有被曝光企业老总背着监管部门发泄怨气。

事实上,这样的企业老总没有跟上中国经济社会“新常态”的学习:食品安全问题,不但是社会问题、经济问题,还是法律问题,是“党政同责”的政治责任问题。新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将于2015年10月1日起施行。这部升级版的法律将对食品生产、销售、餐饮服务等各环节实施更加严格的全过程管理,并建立更加严格的监管处罚制度。

食品安全生产与监管,不是浑浊的“酱缸”——捂着问题总会发酵,食品企业老总必须明白这个原理;清清白白、干干净净才能安安全全,食品企业老总最该具备这样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