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常务副市长:中三角可设立国家层面领导小组
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论坛在汉举行,专家学者深入讨论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战略
本报讯(记者 周舜尧 柯美杰 孙思) 昨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湖北省政府主办的长江论坛在武汉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国家有关部委以及湘、鄂、赣三省的有关领导、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围绕贯彻落实国务院批复同意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深入探讨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协同发展的新模式、新机制、新途径。
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名誉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匡迪出席论坛开幕式,并作了题为《在新常态下崛起的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主题报告。湖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鸿忠,中国社科院副院长、党组成员李培林,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湖北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国生主持开幕式。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国家环保部总工程师万本太、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君文,省领导王晓东、尹汉宁、傅德辉、郭生练、陈天会等出席论坛。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在汇报“长江中游城市群战略研究”课题成果时介绍,长江中游城市群在战略地位上有多重属性,包括具有“经济发展和生态屏障双重功能”、“(城市)群内的聚集和群外的拉力双重驱动”、“城镇化发展与三农问题的互为制约与促进”等。
“世界上还没有这样一个大的城市群,能够有约31.7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超过1亿的人口规模。”潘家华说,研究成果认为,从协同、转型、创新的战略意义上来讲,它应该是一个世界级的城市群。
徐匡迪认为,长江中游城市群在国家总体发展中功能定位是:“经济新常态下创新驱动的中国经济新增长极,城乡统筹发展、四化协调推进的示范区,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重要交通枢纽地带,以水资源保护为核心的生态文明建设引领区”。
武汉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贾耀斌建议设立国家层面的领导小组,并在国家发改委设立指导、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的专门机构。同时,建议湘鄂赣三省尽早建立主要领导定期对话、会商制度,以及跨区域的省级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推进三地一体化发展。
湖南株洲市市长毛腾飞建议,仿照“京津冀”,成立国家层面的“中三角”工作领导小组,协调湘鄂赣三省协同发展。同时,省一级层面也应该建立相应的协调机制。
◎相关新闻
湘鄂赣推多项一体化措施
以武汉为核心的两小时高铁圈基本成型
本报讯(记者 周舜尧 柯美杰 孙思)2012年,湘鄂赣三省政府签署协议,正式启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昨日,长江商报记者从长江论坛获悉,“中三角”起航三年来,三省已在交通设施、文化旅游一体化等方面取得成绩,以武汉为核心的两小时高铁圈基本成型。
交通设施
打通多条省际“断头路”
2012年底,江西奉铜高速公路与湖南大浏高速公路对接,18条省际“断头路”实现零突破,此后启动省际公路联网工程,打通了13条省际“断头路”。
铁路方面,“两小时城际高铁交通圈”基本成型,以武汉为中心的十字形高铁网络中,从武汉出发,2小时内可达合肥、长沙、南昌、郑州等中部地区城市。
2014年5月,湖北联合湖南、江西、安徽等省交通厅,以及长江航务管理局等单位,召开合作推进长江中游黄金水道建设座谈会,合力推进“645”工程,即武汉至安庆段6米、武汉至宜昌段4.5米的航道长江中游整治工程。并通过加强信息互通,促进长江中游乃至全流域的“大通关”等方面推动长江黄金水道建设。
文化旅游
部分景区对三地市民打八折
武汉、长沙、南昌每个城市推出2个主要景区,三地市民游览享受8折优惠,此外还举办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合展览等一系列文化旅游活动。
教育医疗
3省约1.7亿人可共享医疗资源
江西、湖南、湖北签署协议,就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跨省结算、医疗卫生资源共享等8个方面的机制达成共识。3个省份约1.7亿人口可共享医疗资源,实现新农合参合农民跨省刷卡就医、即时结报,同级医疗机构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电子病历、健康档案互通共享。
湘鄂赣三省签署《教育合作协议》,鼓励高等学校开展联合办学、课程互选、学分互认、教师互聘、学生访学、学科共建等多种形式交流与合作;依靠互联网和现代通信技术,整合三省精品课程、实践教育资源、图书资料等资源,构建教育资源共享平台、高校毕业生就业资源与服务平台。
中三角GDP今年有望超越珠三角
长江商报消息 社科院城环所副所长魏后凯:
“长江中游城市群完全有能力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昨日,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魏后凯出席长江论坛时说,通过资源整合与协同发展,这片31.7万平方公里的广大区域有望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之后,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第四极”。
为什么是湘鄂赣?
国务院日前批复同意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中只有湘鄂赣三省,为何不包括安徽?魏后凯说:“从现阶段来看,应该以湘鄂赣三省为主,不应该把安徽纳入进来。”
魏后凯认为,从历史上来看,长江中游主要指湘鄂赣三省,而且武汉城市圈、长株潭等三个城市群直接联系比较多。研究表明,湘鄂赣三省的经济联系密度远大于与安徽之间的联系,“中三角几个城市中,武汉实力最强,与长江沿线城市经济联系密切度也最大。”
魏后凯介绍,长江中游城市群是以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主体形成的特大型城市群,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是长江经济带三大跨区域城市群支撑之一。
GDP有望5年后超京津冀
魏后凯说,目前长江中游城市群人均GDP超过6500美元,城市化率超过50%,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初期,与国内其他城市群相比,在交通、科教及高新产业等方面都有优势。
“长江中游城市群有能力引领中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成为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四大核心区之一。”魏后凯说,相对于其他城市群,目前中三角仍处于高速发展阶段。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进行测算,2015年中三角GDP将超越珠三角(不算港澳地区),2020年超越京津冀,因此成为“第四极”没问题。
但中三角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人均GDP低于三大城市群,城市圈内二元结构比较严重。因此,他建议要把大力推动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三圈融合与一体化,进一步开展基础设施、城市公共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科教、文化、经济等多层次融合发展。
加快铁路网建设筹建武汉新机场
长江商报消息 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徐匡迪:
□本报记者 周舜尧 柯美杰 孙思
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名誉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匡迪说:“珠三角崛起于国际产业大转移、长三角崛起于中外合资,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崛起则需要有所突破。”
推动科技创新
徐匡迪认为,长江中游城市群在国家总体发展中的功能定位是:经济新常态下创新驱动的中国经济新增长极,城乡统筹发展、四化协调推进的示范区,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重要交通枢纽地带,以水资源保护为核心的生态文明建设引领区。
“一定要特别注重城乡统筹发展、四化协调推进。”徐匡迪说,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优势农业的主产区,进行城市化规划时,不能破坏农业生产,须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水资源,要以工业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城镇化,以信息化提高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镇化的水平。
徐匡迪建议,以土地经营权的依法流转作为契机,集中流转,向种田大户、科技大户转移,由此产生的农业富余劳动力,将成为就近城镇化的主要载体。同时,发挥三大中心城市武汉、长沙、南昌的引领作用,提升一批各具产业特色、网络结构功能互补的中等城市,周边的县城和中小城市要形成自己的产业特色,成为新型城镇化的主力。
建设大交通网络
“中游畅了长江就畅了。”徐匡迪说,要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运能大、成本低、能耗少的优势,加快九江、黄石、荆州、宜昌、岳阳等港口建设,完善集装箱大宗散货、江海中转运输。
“从全国交通运输图可以看出,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最密的地方就是长江中游城市群地区。”徐匡迪介绍。
徐匡迪建议,要建设高速铁路客运体系,加快建设上海经武汉到成都的沪汉蓉沿江高速铁路,上海经过南昌、长沙到昆明的沪昆高速铁路,联通南北高速铁路,南北有京九二线,形成覆盖中部所有50万人口以上城市快速铁路网。同时,加快建设全国第二条重载铁路,即蒙西到华中全长1835公里的重载铁路,这条铁路跨越七个省区,是继大秦线以后国内第一条超长距离的运煤大通道。
此外,还应该加快国家航空网重要节点建设,尽早开工建设武汉第二机场;强化长沙黄花国际机场区域枢纽功能,发挥南昌昌北国际机场,宜昌三峡国际机场作用,增加国际国内运输航线,完善航线网络,提高主要城市之间航班密度,增加国际和国内运量。
全国首支碳信托投资基金在汉启动
长江商报消息 第一期资金规模达5000万元,二期6000万元预计5月发行
□本报记者 孙思 周舜尧 柯美杰
由招银国金发起成立的招金盈碳一号碳排放投资基金昨日在湖北碳排放交易中心启动,这是国内首支碳排放信托投资基金。
据招银国金相关负责人冀承介绍,招金盈碳一号碳排放投资基金将专注于碳交易试点地区的配额一级、二级市场,以及我国自愿减排量的一级、二级市场中的交易机会,基金将积极参与全国碳市场的交易。第一期资金规模5000万元,二期6000万元预计5月发行。
业内人士表示,作为国内首支面向公众募集的碳信托产品,碳排放投资基金引导社会闲散的资金聚集起来,为具有良好减排项目开发潜质的企业提供资金需求,一方面能够大力推动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完善,另一方面也能够为节能减排融资,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据悉,中部湖北成立的碳市场经过一年的发展,目前总成交量、总成交额、日均成交量等市场指标仅次于欧盟碳市场,成为全球第二大碳市场。
全国4支碳市场基金全部进入湖北
昨日,全国首个碳信托基金宣布正式进入湖北碳市场,至此,全国相继设立的4支碳市场基金目前已全部进入湖北碳市场。与此同时,华能碳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也与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正式签订“碳市场全面战略合作协议”,这标志着湖北碳市场的服务范围和服务功能进一步向全国碳市场和金融市场延伸。
据了解,发展和丰富多层次的碳金融衍生产品,是我国各地交易所、金融机构、投资机构共同探索的金融业务创新内容。招金盈碳一号碳排放投资基金是国内首支投资于碳市场的信托投资基金,第一期资金规模5000万元。
湖北省发改委副巡视员董发元介绍,湖北务实推进碳排放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截至今年3月31日,湖北碳排放交易协商议价转让836万吨,交易额突破2亿元,促成碳排放权质押贷款4.4亿元。
董发元表示,国务院日前批复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是对长江经济带国家重大战略规划的贯彻落实,《规划》明确提出了共建生态文明,那么碳市场作为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既是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和国务院长江中游城市群规划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预示着长江经济带城市群绿色发展和碳市场方面的创新即将迈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城市群是经济一体化的重要载体,是全方位深化改革开放和推进生态文明的重点区域,共建生态文明既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使命,也是我们未来一个时期工作的重点。”董发元说,碳市场建设是利用市场机制推进绿色发展、生态文明的切入点,推动长江沿线碳市场建设迫在眉睫。
据统计,碳交易启动后,控排企业2014年在节能改造上的投资比2013年提高38%,部分控排企业通过碳交易已经直接获取减排收益5534万元。
碳金融市场可成为武汉特色
湖北是全国七个碳交易试点省市之一,湖北碳市场运行一年以来,通过市场机制极大地调动了企业减排的积极性,各项市场指标均为全国领先,碳金融创新举措接连不断,备受国内外的关注。
“都说摸着石头过河,知道石头在哪,河才过得快。”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表示,碳金融市场并非是自然形成的,而是一个由人为规定而形成的市场,它是一种消费品,没有钱或者消费水平低就可以少排放少收费,因为消费品经过厂商、经过企业,它是一种中间产品。就目前碳市场的建立,潘家华最后将碳的属性定位在投资品。
湖北省委党校副校长邹德文对此表示赞同,他认为中部地区是我国碳金融市场天然的资金凹地,武汉已初具全国碳市场中心、碳金融中心、碳定价中心雏形,建议在武汉建设全国碳金融中心,通过金融市场手段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邹德文说,把碳金融中心放在武汉是国家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区,也是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从国家战略来说,放在武汉,有利于形成中部地区均衡发展和全方位开放开发的格局。
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认为,城市群的发展最重要的是有要素市场建设,各城市也都要有自己的特色,长三角中上海有证券交易所,珠三角中深圳也有证券交易所,新三板在北京,武汉则可以打造碳金融市场。
辜胜阻说,碳金融市场是治理城市群中城市病的有效市场手段,通过“总量控制+市场激励”的模式,不仅能够避免产业转移带来污染转移,同时还能有效降低社会减排成本,充分调动企业主动减排的积极性。
借助环保产业打造经济新增长级
碳排放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昨日,环保部总工程师万本太在长江论坛上表示,长江中游城市群应该强化环境污染治理,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并借助环保产业打造出新的经济增长级。城市群的精髓是联合,优势在整体,宗旨是分工合作。
万本太说,长江中游城市群一定要加大水环境污染治理力度,加快编制和实施长江中游城市群和长江中下游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加快实施水排污许可证制度,从严控制氨氮、总磷、总氮等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大力推进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提高运营管理水平。
“在实施城镇污水处理全覆盖上,农村地区要加强生产生活过程中的垃圾和污水处理。”万本太表示,要防止城市垃圾向农村地区转移,强化跨省市断面水质考核监管,确保跨界水环境水质达标。
大气环境治理目前格外受公众关注。万本太介绍,据2014年空气质量监测数据,空气污染已成为长江中游城市的重要环境特征,长江中游多个城市在全国74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中都比较靠后,应该建立健全长江中游城市群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联治机制。
他建议,长江中游城市群已在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去年湖南省环保行业总产值达到1350亿元,居全国前十,武汉、长沙、南昌都集聚着众多全国知名的优秀环保企业,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土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实施必将为环保产业带来新的重要机遇。
万本太表示,长江中游城市群完全有能力借助环保产业打造出新的经济增长级,为这一地区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碳市场,将是实现“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可持续发展,构建生态补偿机制的重要支撑。建议将武汉建成为全国碳金融市场中心。
——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辜胜阻
湖北武汉已初具全国碳市场中心、碳金融中心、碳定价中心雏形。建议在武汉建设全国碳金融中心,通过金融市场手段助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共湖北省委党校副校长邹德文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