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专家:此次地灾关键在“内伤”而非“皮肤病”

26.06.2017  04:53

6·24”茂县叠溪山体突发高位垮塌灾害发生后,不少人关心本次灾害是否能够提前预防。据《川报观察》6月25日凌晨01:49分发出的报道消息称,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专家、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教授裴向军认为,本次突发地质灾害“难以发现。”他介绍,此次高位崩滑发生在海拔3400米以上,离受灾村庄高差超过1100米,那里无人居住且山体陡峭,坡度在55到60度,人很难上去;同时由于高山植被密集,受其遮挡,即使高精度卫星也难以拍摄到坡体变形——这意味着现有遥感手段发现不了隐患,传统工程地质勘探手段也难以开展。

??

裴向军表示地灾发生地处于松坪沟断层,历史上地震频发,包括19??33年叠溪地震和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地震给地层带来的是深部岩体质量损伤——也就是‘内伤’而不是‘皮肤病’。”他表示,受地震影响,山体稳定性下降,遇到降雨更容易诱发滑坡。日本关东地震、台湾集集地震……历史上大地震几乎都在震后出现过大地灾的案例。“这个现象如何解决是全球都面临的巨大挑战。”裴向军说。

??

此外,据统计,“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四川组织专业队伍,对全省地灾隐患进行了普查和调查;同时我省积极推动建立五大防灾机制——强化隐患发现机制、监测预警机制、主动预防避让机制、培训演练与应急抢险机制、地质灾害综合防治机制。2013年以来,四川实现地质灾害成功避险387起,避免了逾3万名群众可能的因灾伤亡。

地质专家在现场会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