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等正在编制全国海水利用“十三五”规划

08.09.2016  21:36
核心提示:  作为水资源的开源增量技术,海水淡化被视为解决全球水资源危机的重要途径,我国近年来积极推进海水利用,已建成海水淡化工程     作为水资源的开源增量技术,海水淡化被视为解决全球水资源危机的重要途径,我国近年来积极推进海水利用,已建成海水淡化工程总体规模不断增长。截至2015年底,我国已建成海水淡化工程121个,日产水规模达100.88万吨。

 

  据新华社9月7日报道,国家海洋局7日在京发布的《2015年全国海水利用报告》显示,我国海水淡化工程产水的用途主要为两类,一类是工业用水,占总工程规模的67.14%;一类是生活用水,占总工程规模的32.84%。其中,工业用水主要用于沿海电力、化工、石化、钢铁等企业锅炉、生产工艺用水等。

 

  专家表示,尽管海水淡化产业近年来在我国取得了较大发展,但与国际水平还存在很大差距。截至2015年底,全世界海水淡化工程的日产水规模达8655万吨,我国的产水规模还不到八十分之一。

 

  国家海洋局科技司副司长辛红梅说,目前我国海水淡化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海水淡化水价过高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前,海水淡化水的价格普遍在每吨5至8元,与享受政府补贴的自来水相比缺少竞争优势。

 

  据介绍,当前海水淡化成本构成中,除技术水平因素外,电价是主要影响因素。在大部分沿海地区,海水淡化执行的是工业用电价格,推进海水淡化制水执行优惠电价,是降低海水淡化制水成本的途径之一。目前,一些地方在这方面做了有益尝试,如浙江舟山市实施将海水淡化用电电价由“工业用电”转为“农业生产用电”的政策,极大地降低了海水淡化成本,促进了海水淡化产业发展。

 

  国家海洋局科技司司长雷波表示,国家海洋局正与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编制《全国海水利用“十三五”规划》,积极拓展海水淡化财政投入渠道,推动完善将海水淡化水纳入水资源配置体系的机制与政策,力争到2020年,使我国海水利用实现规模化应用,自主海水利用核心技术、材料和关键装备实现产品系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