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莱雅旗下卡尼尔退出中国 平价化妆品面临洗牌

09.01.2014  11:27

美国品牌露华浓宣布退出中国市场才刚刚一周,卡尼尔又宣布将离开中国市场。在外资品牌退出背后,是悄然生变的市场环境。近年来百雀羚、相宜本草等国产化妆品牌崛起,使得平价化妆品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两周内两大外资品牌退出,也让业内猜测,平价化妆品是否将面临洗牌。

继美国化妆品品牌露华浓之后,欧莱雅旗下的大众化妆品品牌——卡尼尔也将退出中国市场。和露华浓的裁员千人相比,此次卡尼尔退出的动静要小得多,仅仅100多人的员工队伍,将自由选择去集团旗下的巴黎欧莱雅或美宝莲纽约。而对于这一决策,欧莱雅中国区表示,此举是为了集中力量发展两大领导品牌——巴黎欧莱雅和美宝莲纽约,巩固集团在中国市场的领先优势。

一个艰难的决定” 未来集中发展两大品牌

卡尼尔在中国市场曾经风光一时。这个早在1904年就成立的品牌,在1965年被欧莱雅集团收购后,成为其旗下大众化妆品部的一部分,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006年,卡尼尔进入中国后,一开始在上海家乐福开设第一个超市展柜,随后不断发展壮大,在中国几十个城市的各大超市、百货商场和化妆店的专柜销售。

对于这次的退出,欧莱雅中国区在给华西都市报的回复中表示:“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不过,欧莱雅中国公司认为,经过17年的稳健发展,欧莱雅在中国美容化妆品市场取得了领导者地位。“为了部署未来发展并不断巩固我们的市场领先优势,我们选择专注于我们品牌组合中的重中之重。因此,我们决定停止卡尼尔品牌产品在中国市场的销售。”该公司指出,这将使得大众化妆品部能够集中力量发展两大领导品牌——中国第一大美妆品牌巴黎欧莱雅和第一大彩妆品牌美宝莲纽约,以取得更强劲、更可持续的增长。

公司还指出,公司内部专门成立了一个特殊小组对员工的安置计划进行了充分周全的探讨和制定,将为所有相关员工考虑公司内部的就业机会。

面对欧莱雅的取舍,业内人士认为,欧莱雅集中资源和精力放在两个优势品牌上,能稳固其中国市场上美妆老大的地位,并且拉大与竞争对手的差距。

成都部分超市已撤柜整体下架时间尚不确定

作为卡尼尔的粉丝,成都市民王小姐从大学就开始使用这个品牌,至今已有近7年,如今,卡尼尔要退出中国市场,让她几乎要抓狂,她直说要在撤出之前“囤点货”。王小姐的皮肤好,平时偏爱平价护肤品,对她来说只要能满足“保湿、不油腻、平价”三个特点,就已经足够了。

昨日,华西都市报记者走访了春熙路多家商超,王府井负一楼超市早在去年就已经撤下卡尼尔产品,不过在屈臣氏、伊藤超市等,还是有卡尼尔产品售卖。

你看我们标签上打了黑点的,就是要下架的产品。”屈臣氏一导购员告诉记者,现在产品正在搞满100多元省30元的优惠,卡尼尔整体下架时间还不确定,不过已有多款卡尼尔产品标签上打上了黑点。

在伊藤5楼的日用品超市里,该品牌也只占据了一个货柜角。工作人员称,“亲,再不买就没有了哦。”该工作人员说,具体什么时候关店还不确定。

行业观察国产平价品牌每天消失2-3个

一周之前,露华浓也宣布退出中国市场,而在这些外资品牌退出的背后,是竞争日趋激烈的大众化妆品市场和悄然生变的市场环境。

昨日记者在成都多家卖场看到,卡尼尔产品的价位大多集中在30-100元之间,与之相似价位的产品非常多,除了一些耳熟能详的国内品牌,还有不少国外品牌。在记者表示不知如何选择时,销售人员热心推荐了几个不知名品牌。对此现象,有业内人士直言,“推荐不知名品牌的返点高”。

在走访中,也有超市工作人员对记者说,目前价位低的产品销售情况,甚至不如价格高一些的产品。“很多消费者可能认为,价格在100元以上的产品会比几十元的更好一些吧,在价格上也完全可以承受。

昨日,四川化妆品商会会长方思远分析认为,作为快速消费品,价位比较亲民的化妆品、护肤品进入退出很平常。

你看几年前红极一时的莲娜丽姿,那会在太平洋、王府井卖得多好啊,现在也消失得无影无踪。”方思远说,如今,化妆品、护肤品的安全性、有用性、性价比、气味、品牌形象等都是决定消费者是否会继续使用的因素,很多品牌都是因为无法适应消费者的需求变化而遗憾离场。

两周内两个外资化妆品品牌退出中国市场,让业内纷纷猜测,平价化妆品是否将面临洗牌。

不过,方思远认为,相对于外资品牌,一些国产平价品牌消失的速度更快。“基本上每天都会消失两三个”。他说,一些国产品牌没有核心技术,产品推出后经不起市场检验,于是迅速撤退。

延伸阅读集团战略调整:发展中高端品牌

2013年4月18日,在成都财富论坛召开前夕,华西都市报全球财富500强记者曾前往法国,探访了位于巴黎郊区克里希市的欧莱雅集团总部。

欧莱雅集团亚太区行政副总裁卓赛同对外交流与公共关系部总监舒丰夏,一起接受了华西都市报记者的采访。当时,欧莱雅集团就表示,将对品牌战略进行调整,将集中更多精力发展中高端品牌。

据介绍,从2011年开始,中国已成为欧莱雅集团全球第三大市场。目前在中国500多个城市有业务,经营着20个不同品牌,包括巴黎欧莱雅、美宝莲、兰蔻、科颜氏、羽西、薇姿和巴黎卡诗等。2012年,欧莱雅中国销售额达120.5亿元,较上年增长12.4%,连续第12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我们今后的策略,可能会更针对中产阶级以及更高消费水平的阶层,预计到2025年,这个消费层级的人口至少将增加12亿。”公共关系部总监舒丰夏指出,未来集团会花更多的精力和投入,用于中高端品牌的推广,以培养更具消费潜力的中高端客户。(记者 屈咏梅陈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