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撰文 对比德日对历史态度

02.01.2014  21:17

当地时间12月26日,日本东京,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迎来12月26日执政一周年之际,参拜靖国神社。图为安倍晋三抵达靖国神社。

中新社布鲁塞尔1月2日电 (记者 沈晨)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吴海龙大使近日在欧盟专业媒体《新欧洲》上就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发表文章。他在文章中指出,43年前在华沙跪下的是勃兰特,站起来的是德国。如果安倍不能正视和深刻反省历史,只能使日本继续跪在历史的被告席上。

吴海龙提到,二战之后,远离战争创伤、实现永久和平的强烈共同愿望,赋予欧洲各国和人民推动一体化的巨大动力。这个历史进程中,德国对历史问题的全面深刻反省,及其摒弃纳粹主义的明确和坚定态度,是欧洲实现真正和解、保持和平稳定的重要因素。

他指出,1970年12月7日,前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在波兰华沙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下跪谢罪的一幕,令欧洲和世界动容。德国历届政府不仅承担战争罪责,真诚向纳粹受害者道歉,而且采取各种措施,让年轻人充分了解纳粹德国的罪行,牢记那段不光彩的历史。前两年,我曾专门参观勃兰登堡门附近的纳粹大屠杀受害者纪念碑群,那2711块方碑震撼人心,时刻在警示后人,纳粹德国的历史绝不能重演。

吴海龙强调指出,然而,70年来,日本一直未能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抚平当年侵略战争给亚洲人民带来的严重创伤。在东京,也有一个很容易让人想起二战的地方,那就是靖国神社。它至今仍供奉着14名二战甲级战犯,他们无一不是日本对外侵略战争的发动者和指挥者,对亚洲人民血债累累。

吴海龙说,与德国领导人向犹太人死难者下跪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日本领导人却屡屡向发动侵略战争的战犯“致敬”。过去数十年来,日本领导人或政府高级官员曾多次参拜靖国神社,肆意践踏人类良知,严重伤害了中国及其他亚洲战争受害国人民的感情。

他说,靖国神社问题的实质是日本能否正确认识和深刻反省军国主义侵略历史。日本国内有一些势力至今不愿接受二战后形成的国际秩序,企图为过去发动的侵略战争翻案,这是日本与有关亚洲邻国关系长期不睦的根源所在。我曾同一些欧洲朋友谈到,试想如果德国在历史问题上也像如今的日本,欧洲其他国家的政府和人民又将以何种态度对待德国?欧洲何以保持70年的和平与繁荣?欧盟又从哪里来?

他表示,去年5月,中国总理李克强在德国波茨坦会议旧址指出,历史是一面镜子,只有正视历史,才能开创未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成果是用几千万人的生命换来的,是二战后世界和平秩序的重要保证。所有热爱和平的人,都应该维护战后和平秩序,不允许破坏、否认这一战后的胜利果实。任何否认或企图美化那段法西斯侵略历史的言行,不仅中国和亚洲人民不能答应,世界各国爱好和平的正义力量都不能接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