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援川200万欧元灾后项目 构筑环保型竹产业链

07.12.2013  13:40

  我省竹产业发展快速但却粗放,该项目将促进产业转型

  完善产业链:推动200余家中小竹企业整合,形成种苗—基地—加工—市场营销“各司其职”的完整链条

  环境友好:帮助政府建立环境监管体系,并将企业纳入环境监管机制

  标准化管理:从土壤开始,制定包括重金属含量等一系列标准

  本报讯 (记者熊筱伟)12月6日,由欧盟Switch Asia项目援助、国际竹藤组织(INBAR)主持的“四川灾后升级恢复项目:促进环保型竹产业链建设项目”正式结题,标志着该项目已圆满完成。

  该项目历时4年,在我省合江、长宁、沐川、青神、崇州、邛崃、都江堰及北川8个县(市)建立示范基地,探索建设可持续的竹产业链。项目总预算仅约200万欧元,但这一“小项目”展现出的产业发展思路让人耳目一新。省林业厅产业处副处长秦茂直言,我省竹产业发展快速但却粗放,该项目将促进产业转型,“要做全产业链、标准化、清洁化,是这个项目的特点,也是四川的短板。

  去年,我省竹产业年产值达214.9亿元,同比增长48.4%。然而制浆造纸产业占据其中主要份额,附加值低的同时,还面临污染问题。此外,产业链建设不足,“单兵作战”情况较多。“有些小企业只用竹青,剩下的竹黄宁愿烧了也没想过卖给其他企业。”省林业科技推广总站高级工程师黄永强说,观念转变,是项目带给我省竹产业的最大财富。

  该项目通过技术培训与完善产业链管理系统,推动我省200余家中小竹企业整合,形成种苗—基地—加工—市场营销“各司其职”的完整链条。链条各环节企业“互通有无”,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竹席、竹板企业需要的竹子部位不一样,完全可互换原料。”沐川金石竹型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袁定辉说。截至目前,示范企业原料综合利用率从以前的75%提升到95%,有效降低了成本。

  环境友好,决定着竹产业能否可持续发展。该项目帮助政府建立环境监管体系,并将211家竹企业纳入环境监管机制。“实现清洁化,绕不开产业环境监管的长效机制,该项目开了个好头。”黄永强说。

  项目严格的标准化管理,同样让人印象深刻。对于竹子种植,该项目从土壤开始,就制定了包括重金属含量等一系列标准。“而我省竹产业在这方面仍属‘空白’,比如竹家具、竹笋产业都没有统一标准。”秦茂直言,受项目影响,我省开始探索相关标准建设工作,目前已着手制定现代竹产业基地的相关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