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亚经贸投资论坛 对接“丝路”强烈热情难掩经验缺乏

24.10.2014  15:55

10月23日,中国-欧亚经贸投资论坛在成都开幕。(吴传明)

    10月23日下午,中国—欧亚经贸投资论坛到自由交流阶段,俄罗斯联邦商业储蓄银行公开股份公司驻中国代表尤利就被中国客商围得水泄不通。5分钟不到,他准备的一盒名片就“告罄”。

    参会的中方企业代表表现出对接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强烈热情,但不相称的是,中国客商对进军欧亚市场的“经验缺乏”也同样“强烈”。中外嘉宾和客商共商经贸和投资合作的渠道和途径—— 了解市场做好“功课” “我想请教,我没去过俄罗斯,但想把产品销到俄罗斯,贵国政策如何,有无金融扶持?”轮到中方企业发言时,云南中研万通生物科技公司董事长田地抛出的问题,异乎寻常地引起中国客商掌声一片。

    当外方人员就田地所提问题详细解答时,彭山众缘科技公司总经理刘国忠一边竖起耳朵听一边详细记录。在座中国客商大多与他一样,对相关国家市场环境的了解如同“瞎子摸象”,一知半解。“中国西部企业要‘走出去’对接欧亚市场,要做足功课。”俄罗斯前第一副总理、全俄商品生产者联盟主席索斯科维茨建议,“详尽的市场调查是第一步。另外,还要熟悉我们国家的法律政策、风俗习惯、文化等。” 跟着政府先“走出去” “上届西博会后,我们与四川签订落实了不少项目协议。两年来,四川有近百个政府考察团到俄罗斯考察当地市场。”索斯科维茨演讲时,欣喜地提到近年四川在拓展欧亚市场上取得的成效。刘国忠听出了弦外之音:“政府主导,‘打捆’走出去。”“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国家,市场经济发育还不健全,更喜欢政府与政府间的经贸往来。川企特别是民营企业要充分利用双方政府资源,比如商务部门的活动或信息资源等,这样少走弯路。”有“中国通”之称的俄罗斯储蓄银行公开股份公司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齐普拉科夫用中文给企业“支招”。

    一个证明是,去年西博会上与俄罗斯签订合作备忘录后,宜宾迅速派经贸考察团到俄罗斯奔萨州等地考察,随行就带了数十家企业。而按照行程表,10月24日下午,俄罗斯代表团一行将前往宜宾考察川茶集团和五粮液集团。此前双方已经接触好几次,这次考察后将最终拍板。(记者 陈松 蒋君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