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阳光节记录--------爱情不老

16.02.2014  17:16

  厚厚的一叠信纸,记载着蒋友余和赖学金夫妇一生的幸福。

  

  谢芳和丈夫张目,默契地合唱着《小二黑结婚》选段。

  

  李惠来、蒋素儀夫妇现场相送墨宝。

  

  晒太阳、散步是周兴华和李培分每天早晚必做的一件事儿。

  在攀枝花开的季节

  在阳光的照耀下

  在19年一次的偶遇中

  2月12日,来自全国各地及攀枝花本地的50对金婚老人齐聚阳光花城,共同感受攀枝花独特的魅力。他们暖暖的爱与这里暖暖的阳光交织在一起,成为了攀枝花今年“情人节”的最大亮点。

  玫瑰代表爱情,然而在攀枝花这片热土上,红彤彤的攀枝花让爱更醇厚。时下,怒放的攀枝花见证了金婚老人的爱情,也见证了攀枝花火热的旅游,为欢乐阳光节画上一个圆满句号。

  咱们结婚吧 共谱不老青春之歌

  张目:84岁 原中南文工团干部

  谢芳:79岁 原中南文工团成员

  来到谢芳和张目老人所住的房间,夫妻俩合唱了一段《小二黑结婚》选段。谢奶奶是《青春之歌》女主角林道静的扮演者。是上世纪60年代的青春偶像。

  “拍了55年的戏了,没想到还有这么多的人记得我,我知足了。”记者眼前的谢奶奶丝毫看不出已79岁了,一旁的84岁高龄的张爷爷,目光始终追随着她。老两口谈吐风趣幽默,年轻而时尚,毫不吝啬地向记者述说他们的恋爱史。

  1951年,张爷爷从北京考进了武汉文工团,与谢奶奶同台演出歌剧、话剧。两人在舞台上多次扮演夫妻,日久生情,6年后,假戏真做。

  “那时,你们张爷爷是团里的领导,有一间房子,我觉得他条件不错人也好,而且大家又志同道合,所以结婚这事还是我提出的。”谢奶奶说,当时我冷不丁地对他说了一句“咱们结婚吧”,结果他吱吱唔唔地,好像还不情愿。

  “那有,那是我觉得幸福来的太突然了……”张爷爷马上接过话。两人相视一笑,非常开心。

  “我们57年结婚,现在有57个年头了。”张爷爷说,结婚那时,文工团的食堂给做了几桌饭菜,同事们聚在一起吃顿饭就算把事办了。洗脸盆、暖壶、镜子……是当时最流行的结婚礼品。

  “这么多年来,我们和睦地在一起,无论人品、性格,老伴都是一流的,我们是真正的志同道合。”一旁的谢奶奶说。

  “两个人生活,磕磕碰碰在所难免,多一份理解和关爱,忍让和迁就,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她说,如果对方火了,自己就让点,自己火了,对方就让点,这样就不会有激烈的冲突。

  书信传情 用爱弥补过去的不足

  蒋友余:76岁 原攀枝花市老干局局长

  赖学金:75岁 原攀枝花市妇联职工

  厚厚的一叠信笺纸摊放在客厅的茶几上,老俩口有说有笑地述说着当年的往事,满是幸福。这是2月11日记者来到蒋友余和赖学金老人家中看到的情景。

  “1957年3月-1958年8月、1962年1月-1963年10月……”记者注意到,装订信笺的订书针已是锈迹斑斑,信笺的首页标注着时间,泛黄的字里行间记录着两人的爱情。

  赖大娘和蒋大爷是遂宁一中的初中同学,读书时赖大娘就对蒋大爷心生爱慕。初中毕业同学间互送照片时,赖大娘大胆地向蒋大爷表白。

  “他人长的帅,性格很好,学习上也经常帮助我。”回忆起读书时的情景,赖大娘说,毕业后大家就要各奔东西,我觉得我这一生不能错过他。

  1955年,两人毕业,赖大娘考上了重庆动力学院,蒋大爷考上了军校。为了考研,蒋大爷没将即将当兵的事告诉赖大娘。一封情绪悲观的书信,蒋大爷向赖大娘表露出自己已名落孙山,今后不会有太大的出息。然而赖大娘凭借执着的爱情,经受住了这次考研。确立爱情关系后,两人各自就学。书信成了他们唯一的联系方式,一直持续了8个年头。

  1963年1月,就职于昆明某电厂的赖大娘利用假期来到蒋大爷所在的铁道部队与其完婚。短暂的相聚后,两人又回到了各自的工作岗位。书信仍是他们相互传情的纽带。

  “1979年,我转业回到了攀枝花,那时我们才真正结束了书信传情的历史。”蒋大爷说。

  “我们育有三个女儿,这一辈子我都愧对你啊。”蒋大爷说,每次老伴临产时他才能请假赶回家。他们50年来的婚姻中,聚少离多,经历了24年的书信传情。

  如今,摄影、打桥牌、打网球是老两口的共同爱好,两人形影不离、幸福恩爱。

  “他每次都抢着做家务,生活中有些磕磕碰碰,也总是他一直谦让着我。”赖大娘说,老蒋是用爱在弥补过去对我的亏欠。

  爱情故事里 让我们风雨同舟

  李惠来:80岁 原呼伦贝尔市建工学院党委书记

  蒋素儀:78岁 原海拉尔市妇幼保健院院长

  “春风乍暖下四川,初访攀枝路八千。南蜀山花开烂漫,北国飞雪漫草原。耄耋幸得难一聚,翁妪丹心乐开颜。莫忘福来源盛世,同心圆梦马加鞭。”2月12日,来自内蒙古呼伦贝尔的李惠来、蒋素儀夫妇刚到酒店,便将一幅书写好的活动感赋送到了签到处。得知主委会在现场为老人们准备了笔墨纸砚,蒋素儀现场挥毫,又写下了“欢乐阳光节,幸福攀枝花行。”

  “攀枝花天晴气朗,没来过是怎么也想不到这里的美。”谈到第一次来攀枝花的印象,李爷爷说,现在家乡还是白雪皑皑,而攀枝花却是阳光明媚、山花烂漫,让我们怎么也不能和印象中的工业城市联系到一起。没想到,今天我和老伴还能有幸来到这座美丽的城市,共度一个浪漫的“情人节”。

  1956年,蒋奶奶毕业后便被分到了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的一个卫生局。各方面条件优秀的她,很快引起了李爷爷的注意。

  “喜欢,我就主动出击了呗……”李爷爷笑着说。经常去牧区送医送药时,爱情故事也开始了。

  1957年9月22日星期天,没有新房,没有新衣,花30元钱买来糖果,两人举行了一场当时还算体面的婚礼。

  “那时结婚,其实就是两个人把各自的行李搬到一起。住的房子是单位的办公室,每天一早,还得把床铺卷起,恢复办公。”李爷爷说。

  刚刚结婚不到一周,李爷爷便被抽调去外地工作,聚少离多,成了两人的婚后生活。蒋奶奶告诉记者,一年下来,差不多只有三分之一的时间能在一起,经常下乡,居无定所,就连书信都没法传递。

  弹指一挥间,两人已经共同度过了57个年头,退休后,书法、写作,成了两人最大的爱好。

  “风雨同舟这么多年谈何容易,多一份理解,多一些换位思考,是我们爱情不老的秘籍。”李爷爷告诉记者,能参加“金婚老人阳光行”活动非常荣幸,他希望这样的活动能多多举办,让不老的爱情感染和影响身边的年轻人。

  稳稳的幸福 白发老人共圆梦想

  周兴华:78岁 原盐边县人大副主任

  李培分:72岁 退休教师

  楼下花园漫步,累了就坐下来晒晒太阳,聊聊儿女和生活中的事儿——这是周兴华和李培分老人每天早晚必做的一件事儿。

  78岁的周兴华与73岁的老伴李培分,携手走过了52个春秋,回忆起两人相识、相恋的情景,两老记忆犹新。

  李奶奶是土生土长的盐边人,周爷爷的老家在广安。1955年,周爷爷毕业后分配到攀枝花,在供销社里担任会计工作。1960年,周爷爷通过朋友的介绍认识了李奶奶,接触后,两人确定了恋爱关系。25岁的周爷爷是供销社里的骨干,风华正茂,时常下乡。李奶奶在山区小学担任教师,两人经常不能见面。在近2年时间的书信来往过程中,两人于1962年喜结连理。

  “没有礼金,没有热闹的酒席,衣服是旧衣服中选出最好的,就连床和桌子都是公家的,整个婚礼就像茶话会,只是朋友聚在一起喝喝水。”回想起婚礼的情景,周爷爷眼中泛起泪花,望了望李奶奶说,老伴,对不住了,但是有你,我很幸福。

  “那时候,工资只有几块钱,加上抚养三个孩子,虽然一家过得苦,但也其乐融融。”李奶奶说,五十年来,他们见证了盐边的搬迁、攀枝花的变化,如今生活好了,她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和周爷爷拍一次婚纱照。

  “他忙嘛,我理解。他是个好人,这一辈子跟他在一起,让我感受到了稳稳的幸福。”李奶奶说,记得过年前,我去擦洗厨房的抽油烟机和窗户,他看到我爬高就和我赌气,又吵又闹,还翻脸了。像这样的事,结婚这50来年多得很,可是只要我哄哄他,或是让着他,道个歉,就没事了。

  在得知今年的欢乐阳光节要举办金婚老人阳光行活动时,他们的大女儿帮二老报了名。经过一番商量,周爷爷和李奶奶还特地做了一套情侣唐装,准备在参加活动时穿上,秀秀恩爱。

  “等活动结束,就和老头子去拍套婚纱照,圆一个两人多年来的梦想。”李奶奶说。

  因为爱情 让我们牵手白头

  杨兆禹:79岁 原攀枝花市环卫局职工

  王凤美:72岁 退休医生

  2月11日中午,杨兆禹和老伴王凤美刚刚逛完菜市场回到家,两人便挤在并不宽敞的厨房里开始准备午饭,平凡的一天就这样开始。

  “我们是1959年在原来的大姚县一所学校认识的,自由恋爱,1961年领的结婚证,1962年办的婚礼。”杨大爷说。

  只要在一起就是开心。1964年11月27日,是两人到攀枝花的第一天,杨大爷被分在了仁和区的一家砖厂,而追随他的王大娘被分在了当时大河区的一所医院。

  “那时,攀枝花就一条仁和到永仁的路,连到大渡口的都是一条土路,没有桥,过江全靠坐渡船。”王大娘说,可想那时的条件,我们的日子也过得非常的艰苦。就是这样,我们从来没有拌过嘴。

  “是啊,既然我选择了,我就必须要对她负责,对这个家庭负责。”杨大爷说,如今条件好了,去年,我们专门去照了一套金婚纪念婚纱照,还邀约了20多名亲朋好友参加聚会。

  1996年,1997年,杨大爷和王大娘相继退休,旅游成为了他们共同的爱好。

  “记得我刚退休那年,老杨就带我走了大半个中国。从那以后,每一年,我们都要旅游一次,去不同的地方享受我们的晚年生活。”王大娘说,现在我们经常把相册拿出来一起翻看,一起回味我们在全国各地留下的足迹。的确,平平淡淡才是最真,这一切都是我们稳稳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