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迎十次党代会】策马扬鞭自奋蹄

15.06.2015  17:50
作者:张俊贤 来源:成都校区新闻信息中心

    ——四川农大全面深化改革创新思路促发展

   
      编者按: 5年的思想解放,赢来一种胸怀; 5年的改革创新,筑炼一种气质; 5年的砥砺奋进,弘扬一种精神;5年的力量凝聚,塑造一种精彩;5年紧扣民生脉博,师生员工生发一种新的幸福。本网推出系列深度报道,讲述第九次党代会召开以来取得的成就与经验,共同迎接学校第十次党代会的召开。

………………………………………………………………………………………………………


  “着实打造以现代农业人才培养为特色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基地、切实构建以现代农业科学研究为核心的高水平科技创新体系、努力形成以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主体的多元化社会服务体系,强力推进建设有特色高水平‘211工程’大学进程!”五年前,学校第九次党代会上,带着川农人美好期盼的“一基地两体系”建设目标正式亮相。

  五年来,围绕“一基地两体系”建设目标,学校加大全面深化改革步伐,重磅推出了各项新举措,创意十足,豪情飞扬,让川农人在多个领域不断证明自己的能量,频频登上新闻热点,为享誉全国的“川农大精神”注入新的时代气息,学校的美誉度、知名度不断提升。

   高素质人才培养基地成效明显

  从2009年起,学校以质量工程项目为抓手,每年投入上千万元实施教育质量推进计划,随着分类人才培养方案的不断完善,学校构建出了适合学术型、复合型、应用型三种不同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方略,始终把创新能力培养放在首位——

  因而,有了“五大学生能力培养计划”——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科研兴趣培养计划、专业技能提升计划、大学生文化素质提升计划和创业实践支持计划,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有了全员本科生导师制,每一个本科生都有了指导老师;

  有了在全国都少见的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答辩,不断提高本科生素质……

  学校先后发布《诚聘海内外英才公告》、《海归人才招聘公告》,持续实施“百名博士招聘计划”,延揽到大批来自剑桥大学、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知名学府的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加盟学校,大批“海归”的加盟为人才培养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师资基础。

  多种措施形成育人合力,川农学子在多个领域绽放光芒:校友程晓波毕业后回乡创业,成为远近闻名的蔬菜大王,今年他获得了全国劳模荣誉称号;校友舒健考上北大直博生,论文登上世界顶级生命科学杂志《细胞》(Cell);校友薄东击败各路高手进入到国家外交部工作;保送到浙江大学读研的校友刘丽雅巾帼不让须眉,成了“最美国防生”,2014年11月,她与到浙江大学视察的李克强总理分享了她的从军故事……

  学校提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以“三个百万”工程,大力推进学生就业。近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居全国前列。学校连续三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12年,学校入选2011-2012年度全国50所“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高水平科技创新体系迸发活力

  近日,2014年度四川省科技奖揭晓,四川农大一口气囊括了21项科研奖励。这个成绩对于这所科研实力雄厚的百年老校来说,并不是稀奇事。

  近年来,学校在学术科研方面表现得异常抢眼:从2009年以来,年年都在国家级科研大奖上有所斩获,2013年更是同时捧回了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各一项,创造了令人啧啧称奇的“两大佳绩”;水稻所李仕贵教授顺利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营养所吴德教授入选“长江学者”;80后教授李明洲在影响因子为35.2的《自然-遗传学》上发表论文,创造了四川第一;小麦所王际睿研究员2014年成功拿下973青年科学家项目,成为当年四川省该项目唯一入选者……

  除了这些勇立潮头的闪亮之星外,学校整体的科研也展示出蓬勃的生机:2009-2014年获部省级以上科技奖励共103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7项;四川省科技进步奖共87项。学校发表的SCI收录论文逐年递增,2014年达602篇,是2009年的2.92倍,论文覆盖学科类别从2009年的64个扩展到2014年的87个,一级博士学科授位点从2009年前的3个增长到10个,这些数据都折射出学校整体实力的攀升,更昭示了教职工投入科研工作的激情。

  而把教职工成功引导到重视科研、投身科研的大潮来,与学校近年来坚持以“学术为天”推出的系列创意之举密切相关。2009年,学校启动“211工程”双支计划(学科建设支撑人才支持计划),至今累计投入 1.58亿元,全力支持科研人员科技创新。《教职工奖励办法》、《教职工业绩评分标准》等配套措施、每年投入1500万的科研平台建设计划等也发挥了良好的导向作用,让教职工得以用心科研。

  “我的80%的业绩都是2008年以后取得的,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学校各种平台的支撑、政策的激励及支持,尤其是双支计划的支持。”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周小秋教授说。

  “学校迎来了科研的春天。”教职工感叹。

   多元化社会服务体系广受赞誉

  4月28日,四川省突破性小麦新品种推广现场会在广汉举行,小麦所刘登才等培育的“蜀麦969”接受了种业企业、种粮大户代表的“现场检验”。调动政府、企业、教学科研单位共同参与现场会推广新品种,正是四川农大近年来在社会服务推广中常常使用的致胜招数。

  早在2012年,学校就在广汉组织召开了水稻新品种“宜香优2115”高产示范现场观摩会,吸引了企业、种粮大户、地方政府和科研人员等1500多人参加,规模空前,“宜香优2115”是农学院黄富研究员选育的高产、优质、抗病的新品种,日前被农业部确认为超级稻品种,也是西南稻区唯一一个新认定的超级稻品种。在强有力的示范带动下,该品种得以广为人知,2014年在长江上游西南稻区该品种示范推广达150万亩左右,四川近70万亩。

  近年来,学校构建“育繁推”一体化,“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多元化社会服务推广模式呈现喜人态势:2012年学校成为跻身全国首批建设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的10所高校之一;创造的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雅安模式”,获得了科技部部长万钢的肯定;专家大院、博士工作站、科技特派员、科技人员地方挂职等校地合作模式被频频点赞;2010年学校每年投入百万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资助科研成果转化推广,首批获得资助的“川早1号”杂交核桃日前正式通过国审,成为四川第一个进入国家级的林木审定品种专项。

  2009年以来,学校获省部级以上成果转化资金项目54项,新建专家大院 12个、博士工作站27 个,在全国20多个省市区和越南等东南亚地区推广科技成果200多项,培训人员 12.5 万人次,创社会经济效益360多亿元。2011-2015年,我校14个品种、10项技术入选农业部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45个品种、42项技术入选农业厅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

   师生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川农大的老师太幸福了。”2011年,学校清理投放了210多套住房解决教职工住房问题,实现雅安校区所有在校内无成套住房的教职工每人都分到一套公租房的喜人局面,“那时我刚参加工作不到一个月,就和工作几十年的老同志一样,能住上宽大的房子,真心觉得学校为教职员工办了大喜事、大好事、大实事。”青年老师钟贝很是开心激动。

  学校改善民生的步伐并没有就此止步。随后,学校启动雅安校区高层电梯公寓、成都校区一二期电梯公寓修建、都江堰校区灾后重建住房等多个“安居工程”,让教职工住房条件不断提档升级,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安居才能更好的乐业,解决经济上的后顾之忧才能充分调动教师内在的积极性,正是认识到这一点,在住房条件不断改善的同时,学校通过分配制度改革,大幅提高教师节慰问费标准、改革年终奖划拨方法、调整校内津补贴标准等多项举措,让教职工待遇不断提升,惊喜接二连三,深刻感觉到“生活有奔头。”

  “川农大的学生太幸福了。”刚刚过去的这学期,川农一波又一波的活动让人看花了眼,更让万千网友“羡慕嫉妒恨”——范冰冰、韩庚、苏有朋相继来校分享青春感悟;当不少同学还沉浸在全国道德模范郭明义事迹报告会带来的感动中时,5月,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主持人郎永淳等又出现在学校,分享自己的求职经历,助力学子寻找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吸引了众多同学前来“取经”。

  近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一方面通过高端学术讲座、青春大讲堂、川农大讲堂等品牌活动,邀请国内外顶级专家带来最新前沿学术动态,为校园带来浓浓的学术氛围。另一方面,通过高雅艺术进校园、微电影大赛、主持人风采大赛、舞蹈大赛、歌手大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艺术文化氛围,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吴美莲、著名演员六小龄童、新锐作家刘同、饶雪漫等相继走入校园,为校园吹来清新的文艺风。

  一个关于川农的印象在微博间不经意流传开来——“川农大,一所神秘的大学”。而支撑神秘的核心正是学校“以学生为本”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