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模式成为宜宾珙县经济发展新引擎

28.11.2015  18:41

   四川在线宜宾频道消息(李茂) “非常荣幸参加全省‘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推介会暨签约仪式’,推介珙县的PPP项目。近年来,珙县着力转变政府职能、激发市场活力、培育经济新增长点,积极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实现了政府、企业、社会多方共赢。”在全省“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推介会暨签约仪式”上,宜宾珙县人民政府县长叶盛作为全省唯一一个县级代表,掷地有声地交流发言获得好评。而这一发言也说明珙县PPP工作进入了实质性阶段,PPP模式已成为珙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助推器。

  在11月26日的“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推介会暨签约仪式”上,珙县成功签约3个PPP项目。为盘活存量资产,化解政府债务,珙县将已建成的总投资约3.5亿元的漂水岩水库及甘泉水厂等存量资产打包作为一个整体,采用TOT(转让-运营-移交)模式与社会资本合作,合作期限30年,该项目于10月9日北控中科成环保集团有限公司中标,签约会上合同约定珙县以2.8亿元将县城城市供水的特许经营权转让给该公司。

  这次会上,珙县重点推介了两个项目:一是为拓展县城发展空间,推出新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合作项目,总投资估算11亿元,采用区域特许经营方式合作,近期资格预审公告将挂网;二是为改善交通条件,推出珙县巡场-孝儿-上罗一级公路建设项目,总投资估算55亿元,拟采用BOT模式合作。像县城城市供水运营这样通过PPP模式投资的公共服务项目,今后在珙县将越来越多。

  “通过PPP模式可以把近期的财政压力向远期疏解,是推动基础设施从“供给不足”向“有效供给’”的一次重大转变。”叶盛表示,通过PPP模式的推广运用,能形成多元化、可持续的资金投入机制,填补巨大的资金缺口,为推进珙县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提升经济增长动力,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发挥巨大的作用。

  “实际上,PPP模式从政府角度看,就是缓解了财政支出压力;从社会角度看,提高了公共产品供给效率;从企业角度看,拓宽了企业的发展空间。”珙县财政局局长、县PPP项目办公室主任黄芝林一语道破。

  据了解,珙县在首次尝试采用PPP模式运行过程中,立足于优质项目,优先选择区域影响度大、现金流持续稳定、收费定价机制合理的项目开展试点;立足于存量项目,优先考虑盘活存量资产,化解政府债务;立足于选优企业,优先对接有PPP项目运作经验、信誉好、实力强的企业。推出的PPP项目首先经过物有所值评价和财政承受能力论证,重点论证能否增加供给、优化风险、提高效率等;重点论证每一年度全部PPP项目的财政支出不超过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10%。在项目识别、准备、采购、执行等各环节都力求依法依规,依法按照“三重一大”规则决策,依法通过政府采购程序确定社会投资人,依法将政府支付义务纳入财政预算。截至目前,珙县PPP项目签约3个、推介9个、发布30个,预计总投资178亿元。

   新闻链接:

   PPP是怎样一种模式?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以下简称PPP)模式,是指为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政府通过引入市场竞争和激励约束机制,与社会资本建立全过程合作伙伴关系,按照利益共享和风险分担的原则,充分发挥双方优势,社会资本通过“用者付费”及必要的“政府付费”获得合理投资回报,政府负责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价格和质量监管,从而提高公共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和供给效率,以保证公共利益最大化。

  在运作模式上,PPP项目主要包括委托运营(O&M)、管理合同(MC)、租赁—运营—移交(LOT)、建设—运营—移交(BOT)、建设—拥有—运营—移交(BOOT)、建设—拥有—运营(BOO)、转让—运营—移交(TOT)、改建—运营—移交(ROT)、购买—建设—运营(BBO)、区域特许经营等。

  而具体运作模式的选择主要由收费定价机制、项目投资收益水平、风险分配基本框架、融资需求、改扩建需求和期满处置等因素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