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1+1模式”开创企业发展扶持新路径

12.09.2014  17:06
核心提示:加快以工业为重点的产业发展策略是巴中市实施三大发展战略和推进统筹城乡、追赶跨越、加快发展的关键。其中立足巴中绿色生态、矿

加快以工业为重点的产业发展策略是巴中市实施“三大发展战略”和推进“统筹城乡、追赶跨越、加快发展”的关键。其中立足巴中绿色生态、矿产优势资源和地处国家“两带”建设、秦巴山片区区域中心城市及四川对外开放“北大门”的区位优势,着力打造机械制造、生物医药、食品饮料、清洁能源和新材料四大优势产业是巴中市加快工业发展的战略选择。依从这一战略选择,要发展优势产业,首先必须培育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品牌大企业。
          为此,8月31日至9月6日,巴中市经信委组织17家绿色农特产品精深加工企业主要负责人,赴沪杭参加了为期一周的以“品牌营销”为主题的咨询式培训和产销合作对接活动。这是经信系统全面贯彻落实市委三届八次全会精神,实现产业发展和企业培育目标,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和服务举措的实践尝试,成功开创了“1+1”服务模式,探索出一条企业发展扶持新路径,在与会企业中取得了极大的反响。
 

一、1对1咨询培训,让企业带着问题来,拿着方案回。
        我市绿色农特产品加工以中小企业为主,普遍存在规模较小,技术人员严重缺乏,企业管理水平落后,管理方式简单化,多数企业缺乏长远规划,市场发展观念欠缺,因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明显劣势,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培训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最为有效的方法,但在传统的培训中,单向式的培训沟通模式很难深入到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中去,企业家往往在课堂上听得热闹,但回去后很难将课堂上所获取的知识信息精准地传授给团队,要进一步形成可执行的方案更是难上加难。同时经过调查发现,我市不少农产品加工企业自身存在着没有品牌、产品技术含量不高、附加值低、市场容量有限等自身不足。针对这样的现状,市经信委在充分征集各方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直击广大中小微企业发展的两大痛点:品牌与市场营销,迅速确立了以“品牌营销”为主题的咨询式培训,以品牌塑造带动市场营销的发展路径,整合国内权威级的品牌咨询服务机构,为企业开设一对一的咨询式培训,让参训企业家与专家团队在现场共同研讨、制定本企业本产品的品牌策略。让知识直接变为可执行的方案。通过3天紧张而系统的训练,使得每位参训学员初步掌握了品牌策划与品牌推广的基本策略、工具和方法。“一片解乡情”的巴山古法秘制黄牛肉;热销六十年,工艺变手艺的龙头筋道挂面;站在猪的角度养猪,并让猪天天吃着有机食物听着歌曲的北大博士的土猪;200年不断代专心缔造的腊味传奇......17家企业,经过层层精选,最终锁定4家代表企业,在老师的专业指导下,大家群策群力,热烈参与研讨,让一个个企业,一个个产品在专业的品牌策划下生动明亮起来,共同诉说编织着一个关于“大巴山”的故事与原产地品牌的梦想。
 

二、1对1商务对接,让企业带着产品来,拿着资源回。
        我市生态环境和农业种养殖条件优良,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初具规模,有较好的农产品加工产业基础,适宜绿色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发展。来自大巴山的农副产品在东部的消费者心目中有着良好的口碑,但由于巴中地处西部,交通和资讯相对欠发达,很多好的产品均未走出大巴山,因此积极指导和帮助企业制订市场发展规划,利用政府公信力帮助企业整合对接东部市场销售渠道与资源,引导、支持、鼓励企业走出去,大胆开拓省外市场、全国市场、乃至全球市场尤为重要。此次通过浙江省四川商会、上海市四川商会、上海市商业联合会等机构组织当地的农副产品、食品企业销售企业的精准对接,产生了非常良好的合作反响,有不少企业当场表示希望开展深入合作,如与巴中企业联合共建生产种植基地、提供技术支持加强新产品研发等合作设想。此行还参观考察了上好佳(中国)食品有限公司以及上海市西郊国际农副产品交易中心等机构,并就如何通过优势互补,资源整合,共同拓展上海乃至长三角市场开展了深入交流探讨,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并计划近期择机专程到巴中实地考察,进一步商讨并推动双方的深度合作。
 


培训学习期间,还分别与浙江省经信委、杭州市经信委、上海市经信委等作了对口交流,深入了解沪杭两地中小企业发展现状,交流学习经济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企业发展服务模式与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大大开阔了视野,拓展了工作思路,提升了工作理念。
 

目前,巴中还处于工业化的起步阶段,优势产业尚未形成,工业发展需要政府的精心组织和强力推动。本次巴中市绿色农特产品加工企业赴沪杭参加“品牌营销”咨询式培训以及产销合作对接是巴中市六大举措服务企业促发展的深入实践,也是巴中市经委认真贯彻落实《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工作的意见》(川办发【2014】67号)文件精神要求,以服务外包的形式向社会专业机构购买服务的大胆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收效,以有限的经费预算获得了最为专业的服务,大大提高了培训经费的有效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