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罗汉镇:“1+3”模式建设安全社区显成效

19.11.2013  11:45

   四川在线消息(潘俊臣) 2013年11月11日,泸州市龙马潭区罗汉镇通过四川省安全社区建设工作专家组现场评定,成为全区第一家省级安全社区单位。

  自2012年7月启动的安全社区建设工作,不仅是构建平安和谐罗汉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年来,建设工作得到了社区居民和驻地单位的广泛支持参与,安全管理水平得到提升、安全隐患得到整治、安全服务更加亲民、安全环境得到优化,居民安全意识、保护意识、安全感、幸福感显著增强,形成了“社区是我家,安全靠大家”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成效一:“1+3”建立跨界组织,实现资源整合

  全镇辖5个村、4个社区,2012年末在籍人口4.2万余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2万余人,城镇化率达76%。辖区居民80%为三大企业(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川南机械厂、中国兵器集团泸州北方化学工业公司、四川北方硝化棉股份有限公司)职工、家属。根据这一特点,罗汉镇以“1+3”安全社区建设工作模式(即以罗汉镇牵头,三家大型企业携手参与,共建共享),营造全民关注、全民参与安全氛围,推动安全社区建设工作持续开展。

  健全联席会议制度。每个月定期召开以三大企业、镇分管安全领导及其他相关部门参与的联席会,共同关注发展中的安全问题,协调解决社会管理问题。

  建立安全资金保障机制。三家大型企业和地方政府共同出资,通过技改、氛围塑造等,以点带面,全面打造全镇(厂区)“安全、健康、和谐”环境。一年来,全镇(厂区)积极筹集各方资金共3.99亿元用于安全社区建设,有力保证了建设工作的全面开展和持续推进。

  “项目引领”用好资源。安全社区的理念和“1+3”工作模式,促成了社区安全齐抓共管的局面,加快了社区安全工作由过去的单一安全向现在的关注交通、工作场所、公共场所等全方位的大安全转变,成立了消防、社会治安、居家、交通、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学校共6个安全促进项目组,促进了跨界组织资源整合机制的建立,为安全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比如,通过北方公司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组的指导和引领,带动镇属恒立化工、富邦化工等民营化工企业陆续通过安全标准化建设,进而带动辖区内安全环境整体提升;镇政府组织消防、安监、医疗、卫生等专业人员对工厂职工、家属进行安全健康知识专题宣讲,建立健康档案,开展职业病防治等等。

   成效二:“1+3”体现民众需求,关爱脆弱群体

  这里的“1+3”是指项目实施中体现出的“三重点一需求”。罗汉镇的6个安全促进项目,都是根据本地实情和群众需求建成,通过重点区域、重点人群、重点问题的分析、诊断,针对性地持续实施干预。由于做到了准确关注镇情、民情,调动了民众的参与热情,促进了以三大企业和政府机关为主的相关部门及各类志愿者、相关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到全镇(厂区)的安全社区建设的项目活动中来。如校园安全倍受关注,镇促委会立即成立学校安全促进项目组,分析诊断后明确其重点区域学校内楼梯间、操场、学校门口;重点人群为在校学生;重点问题是小学生安全意识相对淡薄,容易发生跌落、撞伤等;校区周边家长接送学生极易造成交通拥堵;学校就餐人数多,食品卫生安全需重点关注等。项目组针对以上问题采取加强校区安全环境改造、加强对运动安全的正确指导与教育、开展各类应急演练活动、联合派出所实施“护学行动”等措施,实施持续干预。

   成效三:“1+3”凸显安全绩效,带动整体安全

  安全社区建设一年来,全镇规模以上企业技改资金达3亿余元,化工类企业标准化建设全部完成;发生企业生产事故1起,事故率下降了50%;共发生火灾事故4起,同比减少16起,?同比下降400%;案件发生数同比下降5%,盗窃案件同比下降21.7%,辖区破案率居全市首位;无居民因用气、用电、用火等方面不当造成人员伤亡事故;未发生一起未成年人溺亡事故;学校无食物中毒等重大事故发生,学生轻度伤害事故发生率明显下降;道路违章现象明显减少,同比下降20%;高坝厂区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发生4起,同比下降55%,受伤1人,同比下降50%,无道路交通死亡事故,同比下降100%;没有发生一起乡村道路交通死亡事故,事故发生率同比降低50%;进港公路坵坪路口、大通山路口段甩掉“魔鬼路段”称号……

  创建安全社区是一个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持续改进的过程。罗汉镇将坚持以“安全、健康、和谐”理念为引领,以安全促进项目为抓手,持续关注民生、关爱生命,努力建设“人人都平等享有安全和健康权利”的幸福家园。